在这个纷繁复杂、充满诱惑与挑战的世界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寻修行之路。然而,修行的最初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其实修行最初应该做什么这个是没有标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一个人进入修行的门槛,他都是有他自己的因缘,比如有些人他是因为发生了一些灾难,对世界对事情有一些不同的理解看法了,所以他去修行,
那有些人可能就是一些小的因缘,比如说看了一本书,看着某个人说的东西,就进入修行,还有些人就是自己总是思考这些生命的真谛等等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有,
所以每一个人刚刚开始修行的时候,都是有不同的做法,有些人可能就是买一些书啊,到处去看了,或者有些人有条件的就能去拜个师啊,去找一些组织找一些团体去跟着学啊,还有些人就自己感悟啊等等等等。
但是修行之初的人呢?其实要把下面4个点注意一下,那么修行可能就会少绕很多弯路。
第一,修行之初,无法辨别什么是正,所以要先从经典和世所公认的大师处入手。
在修行刚刚开启的初始阶段,人们往往会陷入迷茫与困惑之中,因为此时修行心智尚未成熟,对于正法的判断标准还十分模糊,以至于难以清晰地辨别什么才是真正的正道。这就如同一个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旅人,缺乏明确的方向指引。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踏上正确的修行之路,首先应当从经典著作以及世所公认的大师那里汲取智慧和经验。
经典,乃是历经岁月沉淀和无数智者检验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宝贵的指引。这些经典不仅在过去为无数修行者指明了方向,即便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而世所公认的大师,最好是年代久远一点,历史公认那些,比如达摩啊,六祖啊,禅宗各祖师啊,他们凭借自身深厚的修行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了修行道路上的明灯。
以其超凡的智慧和对佛法的深刻领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言传身教,能够帮助初入修行之门的人少走弯路,避免陷入迷途。
总之,在修行之初,依靠经典和大师的引领,是走向正道的关键一步,为后续的修行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修行之初,应先避开宗教形式,从心态和生活本身入手。
在修行起始之际,应当优先避开那些繁杂的宗教形式。因为在初始阶段,修行者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相对有限,若过早地陷入宗教形式的束缚之中,可能会导致对修行本质的误解。
宗教形式往往包含着众多的仪式、规矩和外在的表现,对于初涉修行的人来说,很容易被这些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而忽略了修行的核心内涵。
更为明智的做法是从自身的心态以及日常生活本身入手。心态在修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积极、平和、包容的心态,能够为修行之路营造良好的内在环境。比如,当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不抱怨、不气馁的心态,以乐观的态度去迎接挑战,这就是一种修行的体现。
而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修行道场。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与他人的交流相处、对待工作的态度、面对利益得失的抉择等,都蕴含着修行的契机。

就像在家庭生活中,学会关爱家人、承担责任,以耐心和理解去处理家庭关系,这也是修行的一部分。又如在工作中,保持敬业精神,不敷衍、不浮躁,用心做好每一项任务,同样是在修行。
修行之初,避开宗教形式的困扰,专注于调整心态,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修行的真谛,方能为后续的修行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修行之路更加稳健、扎实。
第三,修行之初,不要急于把自己变成修行人,应先从入门基础——做人入手。
在修行刚刚开启的时候,切不可操之过急,妄图迅速将自己塑造为一个所谓的修行人。戴上各种装备,话术,样子,等等,因为在初始阶段,修行者对于修行的理解和领悟还处于较为浅显的层面,若过早地给自己贴上修行人的标签,很容易陷入一种自我陶醉或者虚假的修行状态之中。
此时,更为妥当的做法是先从入门的基础——做人这一方面着手。做人,看似简单平凡,实则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哲理。做人意味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准则,学会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善良正直。
比如,在与他人交往中,真诚地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感受,不随意打断或贬低他人,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又比如,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坚守诚信原则,不欺诈、不贪婪,这是诚实守信的体现。而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弱势群体,乐于帮助他人,对世间万物怀有一颗善良之心,这便是善良正直的彰显。
只有先把做人的基础打牢,修行之路才能走得更加稳固和长远。倘若连基本的做人道理都未能领悟,那么所谓的修行也不过是空中楼阁,缺乏坚实的根基。所以,修行之初,务必静下心来,从做人这个基础环节开始,逐步积累和提升,为未来的修行之路铺就坚实的基石。
第四,修行之初,要尽量先修一个淡泊心。
在修行的初始阶段,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点需要着重关注,那就是要尽可能地先修炼出一颗淡泊心。
人们往往会被外界的纷繁复杂所干扰,内心充满了各种欲望和执念。这些欲望和执念如同重重迷雾,遮蔽了我们内心的清明,使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而拥有一颗淡泊心,意味着能够看淡名利、财富和地位等世俗的追求。
淡泊心其实只要培养起来,修行的后面的路,就会顺畅很多很多。否则,这个心态的习气太重,就算看完所有经典,天天念经咒,也一样别扭。
当我们努力培养淡泊心时,便能以更加平和、从容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得失荣辱。不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也不会因为暂时的挫折而灰心丧气。这种心态会让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更加专注于内心的成长和精神的升华。
在修行之初,努力修炼一颗淡泊心,是为后续的修行之路筑牢根基,为实现更高层次的修行境界创造有利条件。
第五,修行之初,要控制好自己的那股劲头。
在修行刚刚起步的时候,务必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那股劲头。因为在修行的初始阶段,人们常常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强烈的决心,迫不及待地想要在修行之路上取得显著的进展。然而,这种过于急切的劲头,如果不加以合理的控制和引导,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股劲头就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若不能有效地驾驭,可能会让修行者盲目冲动,失去应有的冷静和理智。例如,有些修行者可能会过度强迫自己进行长时间的冥想或苦行,超出了自身身体和心理的承受能力,导致身心疲惫,甚至对修行产生抵触情绪。
又比如,在学习修行的知识和技巧时,过于急切地想要掌握一切,囫囵吞枣,而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消化,使得修行的根基不牢,后续难以取得真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