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下旬,去香港与儿子一家小聚,当飞机降落在深圳宝安机场,儿子一家早已守候在出口处,当四岁多的小孙女像小燕子一样扑到怀里,一路的风尘仆仆、一路的疲惫劳累一下子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隔代亲而带来的天伦之乐像一股暖流顿时充盈在心间。在接下来的20天里,天天陪着她幼儿园上学放学、去公园、去海边、去迪士尼,买菜做饭,洗烧买汰,就是想把平时缺失的长辈之爱全部补偿给她。同时,也耳闻目睹了香港的市井百态,浮光掠影。

香港是一个发达且相当包容的城市。

从百年前的小鱼港到现在的国际大都市,外来文化深深扎根于此,兼收并蓄,有容乃大。走在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迎面擦肩而过的有裹着头巾的穆斯林人、金发碧眼的西方人、蓄着浓密胡须的中东人,一阵阵浓烈的香水味直冲鼻孔,熏得人头稀晕的。所有的行人都是行色匆匆,神情漠然,没有人背着手逛大街,或扎堆聊天、或叼着香烟嗑着瓜子、或东张西望的。总之,各色人种、各式人等相安无事、各得其所地拥挤在这个城市里。街肆两旁更多的是饮食饭店,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都能在香港落地,并且拥有固定的食客,那种高大繁华、富丽堂皇的大酒店难得一见,更多的是面积不大的路边餐饮店,中西餐共荣共存,中餐中全国各地的饮食如鲁菜、川菜、淮扬菜、东北菜,当然更多的是粤菜、潮汕菜。到了晚上八九点钟,夜幕降临,华灯初放,大街上行人如织,正是这个城市人气最旺、烟火气最浓的时候,各式店铺的霓虹灯眼花缭乱,正是各个排档的上客高峰,所有的排档上座率都在五成以上,食客们都在安安静静地享受美食,没有喧哗、没有拥挤,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顺其自然。

香港是一个文明且有秩序的城市。

【行走天下】香港的市井|| 张道辉

香港与台北、澳门这些先发城市一样,街道狭窄,没有行道树,人流显得特别拥挤,尤其是澳门,街道狭窄得像我们内陆的小城镇(抽空去了一趟澳门),公共巴士就在人家的屋檐下穿行。这些城市主干道只有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没有非机动车道,当然也没有非机动车。机动车道也只是可怜的双向两车道,这些城市严格限制私家车发展,与我们内陆城市公共交通乘客稀少,且大部分为老年人乘客为主不同,香港人的出行严重依赖公共交通,一式的红色双层公共巴士,速度很快,在大街上来回穿梭,公交站台前永远排着整齐的队伍,有序上下车,没有拥挤和嘈杂。每个红绿前人们静静地等待绿灯,几乎没有人闯红灯,据说香港对闯红灯者处罚相当严苛,有便衣执法者对闯红灯罚款2000元。对随地吐痰者处罚也相当严厉。在公共场所,看不到抽烟、随地吐痰的。我每天去幼儿园接孙女放学,家长们拿着滑板车、婴儿手推车自觉排着整齐的队伍,队伍太长,以至于排队排得拐几个弯,准点开门放学。家长们手持接送牌,有老师报出幼儿班级姓名,所在班级老师把孩子一个个送出来,交到家长手里。给人的感觉这个城市虽然人口密度大,高度拥挤,但城市治理非常成功,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切紧张而有序地运转着,人文素质很好,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顺畅。

香港是一个繁荣且人性化的城市。

我所住的地方是香港红磡,“磡”字在汉字中有点冷,不常用,据说是1909年因工人打井发现红色井水(含硫化铁及汞化物)而得名。与中环是香港的政治权力核心、金融、商业和文化中心不同,该地区是生活区,住宅为主导,居民楼鳞次栉比,类似于内陆的农贸市场非常多,果蔬肉禽水产等生活物资供应非常丰富,鲜嫩欲滴。早上八九点钟的菜市场各类生鲜堆得像小山似的,当然采购的家庭主妇们也是摩肩接踵,各式素材迅速转换到家庭主妇们的菜篮里。到了下午菜市场就没有什么货了。菜场常常把蔬菜用保鲜膜包裹起来,论份卖,譬如三根黄瓜裹在一起,售价10元。猪肉都是事先按部位切割成大小合适的份量,挂起来售卖,一目了然,这样大大加快售卖的速度。香港现在还是以纸币流通为主,刷卡支付主要是刷八达通卡,八达通是香港的公交卡,现在赋以刷卡支付功能。在一些上规模的商场超市,我们内陆人的微信也可以刷卡支付,刷卡机按当天的汇率折算成相应的人民币,这个支付方式没怎么普及。

香港的公共娱乐休闲设施也非常普遍。由于香港人居住条件比较局促,所以政府非常注重户外公共设施建设,百姓非常喜欢在户外待着,一边享受着维多利亚港的清凉海风,一边欣赏着高楼林立的繁华盛景。滨海的健身步道上,穿着运动短衣跑步的人非常多,人们三三两两地坐长椅上休闲聊天,大部分的居民楼下都有儿童游乐小广场,滑滑梯、荡秋千,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在我居住地附近有一个和黄公园,与内陆的公园相比简直是太袖珍了,可是被工人打理得玲珑奇巧,郁郁葱葱,健身区、儿童游乐区、休闲长廊等功能一应俱全,水池中生长着一种乌龟,头部有两道竖着的平行红纹,整天懒洋洋地趴在石头上晒太阳,憨态可掬。各类观赏鱼在水中游动。晨曦中,许多老年妇女在跳广场舞,一招一式非常认真;夕阳下,儿童游乐场小朋友们嗨翻了天。广场鸽机敏地跳跃在孩童中间觅食,引得孩童们跚蹒地追逐。

香港男性的休闲项目是什么呢?答案是跑马,香港的跑马场有两个,一个是日场,一个是夜场,如果说临场买票观赛、看赛马竞相追逐倒也罢了,很多人到附近的购票点买票赌自己喜欢的马获胜,在转播大厅里目不转睛看电视转播,且人头攒动,情绪激昂,那股认真劲在我这个内陆人看来实在是不可思议。

说一说香港的菲佣,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群体。香港的大部分家庭都喜欢用菲佣,在香港菲佣有着悠久的历史,菲佣以其一流的职业操守在保姆界有着良好的口碑。与内陆保姆相比,她们的优势一是年轻,二是有相当好的工作技能。让人感觉到她无处不在,又像一缕空气一样轻巧,除了尽心尽力照顾孩子以外,主家上班去了,正是她大显身手的时候,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主家下班回家以后,她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后,就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再不露面。不会与主家坐一桌子上吃饭,也不会在客厅里掺和闲聊,把自己的身份地位分得清清楚楚。一般的菲佣都是用英语交流,懂中文的菲佣很稀缺,身价也高,说明菲佣在培训时,中文实在难学,非短期培训能掌握的。菲佣每周六或周日固定休息一天,这一天上百万的菲佣走出雇主家庭,放下繁琐的家务活,穿着漂亮的民族服饰,涌向城市的公园和街头的绿荫地,放飞身体和心灵,城市公共绿地都被她们“占领”了,铺上一块台布,摆上各种零食和饮料,众人或席地而坐,或侃侃而谈,或静心阅读,或闭目养神,或索性呼呼大睡,怎么自在怎么来,香港人也是见怪不怪,视而不见,很自然地融入社会的生态。

去香港前,有一则新闻,英国的一个反华议员去香港看孙子,被港府拒绝入境,并遣返英国。小孙女被幼儿园选为升旗队队员,虽然不能完整地唱全国歌,可是能完整地哼唱国歌的整个旋律。返程的时候,乘坐国泰航空香港飞南京的航班,空姐们(包括外籍空姐)对所有乘客(基本是内陆乘客)体贴而周到地服务。“五一”期间,有许多的内陆人去香港观光,同时,香港人也大批地奔赴珠三角地区休闲旅游。这才是一个正常的香港,一个与祖国融合发展、相互奔赴的香港。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