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东出生于1907年,安徽省六安县人,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童年时期,为了谋生,他曾给地主家放牛,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26年,国民党誓师北伐,全国革命形势高涨,革命的春风也吹到了安徽六安,受此影响,张震东参加了家乡的农民协会,并担任了村里农民协会的主席,从此投身了革命的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张震东没有对革命灰心,他继续留在家乡,为组织从事秘密工作。1928年,他被派到黄安学习,也是在黄安期间,他参加了红军。参加红军的次年,张震东返回家乡,主要在家乡组织游击活动,发展壮大革命武装力量。

1929年10月,张震东加入了我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那段时期,他主要活跃在鄂豫皖根据地,担任了黄安独立团班长、黄安独立师连长以及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营长等职务,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作,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离开鄂豫皖后,张震东留守根据地,策应主力部队转移。

留守鄂豫皖根据地期间,张震东担任了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副团长以及红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副师长等职务,见证了红二十五军的重建以及红二十八军的改编。1934年11月,他跟随红二十五军踏上了长征之路,并在1935年9月到达陕北。

新四军第一师的旅参谋长,45岁在“三反”期间受诬陷,48岁授少将

到达陕北后,张震东被编入红十五军团,随部参加了直罗镇、东征等巩固陕北根据地的战斗,此后他又进入红军大学深造,系统地学习了革命理论与军事理论,为后续全面抗战的爆发做好了准备。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张震东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此后他被调到江西,担任了新四军江西抗日支队副支队长,1938年又担任了新四军一支队二团副参谋长,并随部奔赴皖南抗日前线,投身抗日救国的烽火狼烟当中。

在皖南抗日前线战斗一段时间后,张震东随部转移到苏南地区作战,为新四军打开苏南抗战局面贡献了一份力量。皖南事变后,他担任了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参谋长,活跃在苏中根据地,在极端复杂的环境下,与日本侵略者以及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张震东担任了华中野战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率部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枣庄战役、莱芜战役、淮海战役等华东战场的主要作战,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见证了革命的最终胜利与新中国的诞生。

建国后,张震东担任了苏北军区司令员,1952年,在“三反”期间,45岁的张震东受到不公正对待,并遭受迫害,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仰,不计较个人得失,继续投身新中国的各项建设,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54年,张震东调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次年,48岁的张震东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授衔之后,张震东继续兢兢业业的工作,在1966年开始的那段历史时期中,他胸襟坦荡,光明磊落,不仅勇敢地与造反派作斗争,而且还力所能及地保护了很多干部与群众,深受爱戴。

1981年,组织对张震东在“三反”期间受到的不公正对待进行平反,恢复了张震东的一切名誉。晚年的张震东主要生活在南京,过着平淡的生活,于1984年因病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