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喀什吃了几天,有机会同一菜品再刷二次,于我来讲再次的机会尽量放在大菜上,拌面、抓饭靠后了,数来数去还得是羊肉。
新疆酒店的早餐是全素的,也许没订五星酒店吧,鸡蛋、奶子都好,也有酸奶,一天三顿里就早餐能吃到菜,正餐不是碳水就是肉,天天这个节奏,肯定增重。之前来新疆每次都长肉,还不是天天找肉吃,要是找肉吃就根本没悬念了。
喀什美食里有特点的是羊羔肉。羊羔肉不只是羊肉的生长期,更特指一种做法,类似手抓肉,但又不是清炖,加料白烧或者叫黄焖比较贴切。麦麦提祖农的位置就在黑羊羊斜对面,但好像比黑羊羊要早。
黑羊羊实际上只有四年历史,加上其叔叔经营的35年,将近40年,而麦麦提祖农则是不折不扣的40年招牌,据说是这条街上最早卖羊羔肉的。
团购单人餐,熟肉200g外加一壶茶,30块钱,标的是5.2折。店内熟肉150一公斤,200g貌似也30块钱,兜个圈子有点意思,好多游客就吃这一套~餐。
四十年老店,所得的荣誉也十分了得,不少还是很有含金量的,也难怪评价都不错,老店存在就是有道理。
依旧是厂方形的煮肉铜器皿,家家都这个架势。老板仔细挑选了一块肥油切片,和一块羊肝子一起送入客人的口中,真叫一个香。莫不是羊羔肉店的标准迎客模式?
每个羊羔肉店都是这样的做法,不清楚源于什么时候,但都展现出店家的自信,同时将难堪大用的食材边角料运用到了极致。
肉量不多,但给的是羊排部位,真的很贴心,肥瘦兼有,几乎就是最好的口感。
其实懂的可以点部位,只要有,店家会尽量满足,不会轻易自作主张,至少肥瘦肉都要征询食客意见。
羊羔肉的软烂度也合适,咸淡刚刚好,没有任何调料味但分明又不是清炖,如果非要找出点丢分项,就是略微带了一丝丝膻味,也就是两天前刚吃过一个满分的,相对而言。
原因推测还是在原料上,黑头黑蹄子的本地羊应该没问题,比如略微大一些有可能产生丁点儿不适……,很难量化的指标,只能感受。
旁边紧挨着的是著名的疏附县桥头抓饭,没时间也没肚子再试了,虽然分店多了点,错不了,老牌子自有老牌子的信誉。
对于抓饭来说做好吃很容易,做不好吃倒是有点故意了,尤其是老店,根本没有理由不好吃。羊羔肉也是类似的逻辑,老板们心里都有数,只是本地人的标准跟游客心目中的标准不统一,不少游客严格参照没有一丝膻味为标准,但本地人把这种无味看成索然无味,羊味的特殊香跟膻味的界限感有点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