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名称之由来,出自《本草纲目》:“其木理多文章,故谓之樟”。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樟被视为吉祥之物。樟树寿命可达千年,就像传承的知识和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初春的校园,樟树冬芽萌动,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激励着莘莘学子积极向上,勇攀高峰。

翠湖路

Cinnamomum camphora)又名香樟、芳樟、油樟、樟木(南方各省区),乌樟(四川),瑶人柴(广西融水),栳樟、臭樟、乌樟(台湾)等,为樟科樟属常绿乔木

老树皮有不规则的纵裂(赵学敏撰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指出:樟树的树皮纵裂,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故名为樟)

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树皮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裂

冬芽(鳞芽)

顶芽广卵形或圆球形,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外面略被绢状毛。枝条圆柱形,淡褐色,无毛。

冬芽在开春后迅速萌发出花序和嫩叶
叶互生,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全缘,软骨质,有时呈微波状,上面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或下面幼时略被微柔毛。
叶互生,离基三出脉,叶脉下面有腺窝(主脉分叉上的凸起)
具离基三出脉,有时过渡到基部具不明显的5脉,中脉两面明显,上部每边有侧脉1-3-5(7)条,基生侧脉向叶缘一侧有少数支脉,侧脉及支脉脉腋上面明显隆起下面有明显腺窝,窝内常被柔毛;叶柄纤细,长2-3厘米,腹凹背凸,无毛。
翠湖路
圆锥花序生于叶腋
花期春季。圆锥花序腋生,长3.5-7厘米,具梗,总梗长2.5-4.5厘米,与各级序轴均无毛或被灰白至黄褐色微柔毛,被毛时往往在节上尤为明显。
花绿白色或带黄色
花绿白色或带黄色,长约3毫米;花梗长1-2毫米,无毛。花被外面无毛或被微柔毛,内面密被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毫米,花被裂片椭圆形,长约2毫米。
花3基数;花被裂片6;雄蕊排列3轮;能育雄蕊9;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
能育雄蕊9,长约2毫米,花丝被短柔毛。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箭头形,长约1毫米,被短柔毛。子房球形,长约1毫米,无毛,花柱长约1毫米。
核果浆果状
果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径6-8毫米,紫黑色;果托杯状,长约5毫米,顶端截平,宽达4毫米,基部宽约1毫米,具纵向沟纹。果期8-11月
成熟时紫黑色
校园植物 | 樟
产我国南方及西南各省区。常生于山坡或沟谷中,但常有栽培的。越南、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其他各国常有引种栽培。

果核含脂肪,含油量约40%

木材及根、枝、叶可提取樟脑和樟油,樟脑和樟油供医药及香料工业用。果核含脂肪,含油量约40%,油供工业用。木材又作造船、家具和建筑等用材。
桂花山
从樟油化学成分看,樟可分三个类型:本樟(含樟脑为主);芳樟(含芳樟醇为主);油樟(含松油醇为主)。常依据樟树形态上的微细差异再结合枝、叶和木材的气味加以鉴别。
油樟含松油醇
据各地群众总结的经验,鉴别方法如下:
本樟树皮桃红,裂片较大,树身较矮,枝桠敞开而茂密,占空间面积较大,叶柄发红,叶身较薄,叶两面黄绿色,出叶较迟,枝、叶或木材嗅之有强烈的樟脑气味,木髓带红,将木片放入口中咀嚼后有苦涩味感觉,这可证明有大量樟脑的存在
芳樟则树皮黄色,质薄,裂片少而浅,树身较高,枝桠直上,分枝较疏,叶柄绿色,叶身厚,叶背面灰白色,出叶较早,枝、叶或木材均有清香的芳樟醇气味
油樟的叶子圆而薄,木髓带黄白色,含油分最多,将木片放入口中咀嚼则满口麻木,并有刺激的气味直冲鼻子,这都可以证明有大量松油醇存在
花序和新叶在开春同时萌发

樟树喜光,但也有一定的耐阴性。在校园中,它既可以种植在阳光充足的开阔地带,也能在建筑物、大树或其他稍有遮蔽的地方生长良好。比较耐热,在南方炎热的夏季能正常生长。同时也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在不太寒冷的地区可以安全越冬。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在肥沃、湿润、深厚的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长最佳。不过,在校园里,它也能在较为贫瘠或者碱性稍强的土壤中存活,只是生长速度会受到一定影响。

木理多文章,故谓之樟(拍摄于水上音乐广场)
樟树名称之由来,依《本草纲目》解释:“其木理多文章,故谓之樟”。自古以来,樟树具避邪、长寿、庇福及吉祥等寓意,民间有些地方素有让孩子认樟树为继娘的传统信仰,以便让孩子像樟树那样长命百岁,故常称古樟为“樟树娘娘”。民间过去还有女儿出生时在门前种一株樟树之习俗,以供嫁女时制作嫁妆之用。
学人路行道树

可能与文章致仕有关,现存古樟树极多,有樟必有才,樟树是贤才之代称。《南史·俭传》中即将樟树比拟作贤才:“俭幼笃学,手不释卷,丹阳尹粲闻其名,及见之曰:宰相之门也,栝、柏、豫章(樟的古称),虽小已有栋梁气,终当任人家国事。”可见樟与栝(圆柏)、柏(侧柏),都是理想的比德树木。樟树还有慈祥、宽容、大度诸品德。

樟树是著名的行道树、风景树和风水树,国内许多城市都将樟树列为市树,仅江西省就有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上饶、吉安、抚州等城市将樟树作为市树,江西省宜春市下辖县级市樟树市更是直接以樟树命名。其他如、益阳、长沙、衡阳、金华、台州、乐清、温岭、兰溪、义乌等众多城市也将樟树列为市树。

唐代诗人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中的“豫章”指的就是南昌,这是因为自汉代起,南昌便因樟树而闻名,素有“豫章樟树甲天下”之称。

因有特殊的香气,故别名“香樟”

樟树枝繁叶茂,四时苍翠,因有特殊的香气,故别名“香樟”,具有很强的吸烟滞尘能力。在校园中,它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净化空气,其茂密的枝叶能够有效地降低噪音。在校园道路两旁种植香樟,可以为师生营造相对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它还能调节局部气候,在炎热的天气里,香樟树冠下的温度会比周围低一些。 

果、枝和叶均可入药

根、果、枝和叶入药,有祛风散寒、强心镇痉和杀虫等功能《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樟树的根、木材、树皮、叶及果入药,性微温,味辛,有祛风散寒、理气活气、止痛止痒、强心镇痉和杀虫等功效。果可治胃腹冷痛,食滞,腹胀,胃肠炎。 

白居易《答微之咏怀见寄》:“香樟绿阴长,春禽啭午啼。”

樟树因其挺拔的身姿、沁人的香气和四季常青的特性,在古典诗词中常被赋予坚韧、庇护、永恒等意象

汉代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樟的古称)……”

西晋郭璞《江赋》:“豫章楩楠,生于南岳。上干云霓,下绝重渊。”

唐代白居易《答微之咏怀见寄》:“香樟绿阴长,春禽啭午啼。

宋代苏轼被贬黄州时游览灵岩寺,见千年樟树参天蔽日,感慨其超脱世俗的坚韧,写下诗句《游灵岩寺》:“古木参天出涧石,老僧无计避尘氛。

翠湖路
樟树是江南民间及寺庙喜种的传统风水树和景观树,自古就有“前樟后朴”“樟树底下好乘凉”“樟木不离身,灾殃不进门”的说法,古人认为樟树驱邪避灾,常以樟木制品护身。
樟树树形美观,树冠开展如伞状,是校园常见的景观树和行道树。四季常青,无论是春天新叶萌发时的嫩绿,还是夏天枝叶繁茂的深绿,亦或是冬天依然保持的翠绿,都为校园增添了生机与绿意,芳香的枝叶、绵长的寿命,被赋予“坚韧”“庇护”“永恒”的寓意,伴随着一届又一届的新老交替,是沉默的校园见证者。
校园分布:自强大道、学人路、凌波路、嘉庚大道、敬贤园区、至善亭、桂花山、水上音乐广场、大湖心岛等区域均常见栽培。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中国植物志》、《一草一木 如数“嘉”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校园植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