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前
和田玉的五种常见瑕疵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所示藏品:殊胜和善古典艺术馆提供
俗话说“白璧无瑕”,但是天然的和田玉真正无瑕的极少,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瑕疵,以下简单介绍籽料的几种瑕疵。
和田玉籽料形成于河流之中,河水常年冲刷之下,玉石因碰撞而形成大大小小的绺裂,裂可以说是籽料中最常见的特征,人们称之为“十籽九裂”。
根据不同的裂纹形状与分布,分死绺裂和活绺裂两大类。
死裂和玉石的表面呈小角度分布,较浅,由于形成的时间较长,这种裂伤往往带有沁色,这称为“带沁老裂”。带沁老裂一般不会再发展,加之其带有的沁色变化多端,往往被视作了籽料的特征。
活裂是会长的,这个“长”指的是变长加重,不是愈合。其如同玻璃上的裂纹,纵、深、且不易察觉,日常佩戴的磕碰,甚至雕刻中的高频振动,都可能让情况进一步恶化,甚至完全断裂开来。
除了大的裂纹,籽料表面还会有许多小的裂纹,称之为“指甲纹”,它的形成研究来自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指甲纹在学术界其实也叫“李四光环”,正是因为这个重大发现,李四光证明了第四季冰川运动的存在。
僵,就是籽料上看起来石性比较重的部分,是玉中的氧化钙析出愈合形成的。
僵也分好几种,比如死僵,这样的僵外表看起来比较厚也特别干,不会继续渗透,觉得有影响,直接切掉就可以了。
但是活僵就不一样了,它在玉的内部到处乱窜,穿透性很强,对玉的影响也十分大。
虽然僵有着这样致命的缺点,但是因为僵的颜色很多,现在很多玉雕师会利用僵的颜色巧雕各种作品,也能获得很多人的喜欢。
有种说法叫僵边出细肉,买块带僵的料子,还可能切出细肉呢。
脏,就是玉质中的杂质,由玉中分布的其它矿物沉淀导致而成。
以铁质最为常见,呈褐色或褐黑色,让整块玉看起来脏脏的,肉眼可辨。
有个词叫挖脏去绺,讲的就是一块玉经过挖脏去绺,去掉这些瑕疵,才能把玉雕琢的更加好看,脏能真正被利用好的作品还是少数。
棉,就是和田玉中存在的白色云状物质,一般呈现出块状、带状、团状以及丝状、波纹状的状态,微透明至半透明的物质,通常是白色的。
它的组成部分可能是钠长石、霞石、方沸石或者是液态气体等矿物,是和田玉内的杂质,属于瑕疵的一种。
大多数的棉,仅凭肉眼就能看到,但也有一点细小棉点深藏在玉的内部,仅凭肉眼在自然光线下难以发现,只需要打灯透光,就可以鉴别出来。
若是雕刻成观音、玉佛、财神爷、十二生肖等人物、动物雕件的话,白棉的存在影响不大,只要不是出现于脸部就可以了。
水线是天然和田玉中的一大重要标志,是从玉外向玉内,经过上千万年上千万次水和光线进行作用的结果,是由表及里的。
它是一种呈线状的痕迹,给人一种透明之感,与周围部分的玉存在着明显的外观区别,有些水线是肉眼可见的,而有些水线隐藏在玉石内部,却不易看出。
水线是鉴定籽料真假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因为如果一块籽料的表面有水线的话,那么在水线处一般是不会有皮色的。
作为大自然的馈赠,和田玉身上的“瑕疵”恰恰是它留下的岁月痕迹。
对于好的籽料,瑕疵往往要更宽容一些,一些瑕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化瑕为瑜”的雕琢工艺反而会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
赏玉之美 品玉之韵
殊胜和善古典艺术馆出品
▼
…
殊胜和善和田玉
和田玉中的禅悦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