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带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一、‌冬季风势力与降水格局

  1. 西风带分支与冷空气南下
    冬季西风带南移时,受青藏高原阻挡分裂为南北两支:

  • 北支西风‌:绕过高原北侧形成西南气流,增强新疆北部等地的降水;当其与极地冷空气相遇后转为西北气流,推动冬季风势力向南扩展,导致我国中东部频繁出现冷锋、寒潮等天气系统。
  • 南支西风‌:携带印度洋暖湿气流,与南方冷空气交汇形成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冬季降水带。
  • 冷空气路径与寒潮强度
    西伯利亚冷高压与西风带共同作用,推动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入侵,导致我国大范围剧烈降温及大风天气。例如,2022年冬季寒潮曾引发局地18℃以上的降温。

  • 二、‌季风系统与区域气候特征

    1. 季风协同效应
      西风带与东亚季风系统相互作用,导致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及南方地区冬季盛行干冷偏北风,加剧南北温差。青藏高原因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2. 夏季高温干旱的间接关联
      夏季西风带北移,其波动可能影响副热带高压的稳定性,导致暖湿气流输送受阻,加剧长江流域等地的伏旱现象(需结合长期观测数据进一步验证)。

    三、‌长期气候变化中的角色

    1. 冰川融化与西风带移动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背景下,西风带偏移可能加速高山冰川融化(如阿尔卑斯山),间接影响我国西部水循环与生态平永恒。
    2. 气候格局潜在风险
      西风带异常变化可能引发我国南北气候带的重新分布,例如冷暖气团交汇带偏移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

    总结

    西风带通过 ‌冬季分支环流‌、‌冷热气流交互‌ 及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动态调整‌,显著影响我国寒潮强度、降水分布及区域气候稳定性。其与青藏高原、季风系统的耦合作用,进一步塑造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



    我国位于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整体受西风带影响较小,今天通过题目了解一下西风对我国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快来做题吧。

    【典例1

    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称“暖平流”,反之称“冷平流”,冷暖平流是大规模天气变化的原因之一。西风带受青藏高原的阻挡分裂为南北两支,形成北支脊和南支槽,在高原南北两侧形成冷暖平流差异。下图为“500hPa高度冬半年东北半球大尺度大气环流的演变及亚洲西风带槽脊位置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北半球西风带最强盛的季节发生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西风带受到青藏高原阻挡被迫分支后,暖平流主要分布在高原(   

    A.东南和西南       B.东北和西南

    C.东南和西北       D.东北和西北

    3.图中,东亚大槽附近主要盛行(   

    A.槽前:西北风    B.槽前:西南风

    C.槽后:东北风    D.槽后:东南风

    【参考答案】

    1D    2C    3B

    【解析】

    1.西风带冬季更强盛,成因比较复杂,可以记住结论,涉及其原因的分析较少。典例5(1)用温差来解析不合适。

    2.结合海陆轮廓可知西风带受到青藏高原阻挡被迫分支后,由于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称“暖平流”,纬度较低地区气温较高,纬度较高地区气温较低,即“暖平流”表现为由低纬流向高纬,读图可知暖平流主要分布在高原东南和西北方向,C正确。

    3.图示区域内,500hPa等压面高度南侧高,北侧低;结合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气压垂直分布规律,在500hPa高度附近,在同一等高面上,南侧气压高,北侧气压低。在高空西风作用下,东亚大槽东侧是槽前,西侧是槽后。下一步判断风向即可,应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高空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垂直偏转,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根据东亚大槽附近的等压线分布特点(南侧气压高,北侧气压低)可知,东亚大槽西侧的槽后是西北风,CD错误;东亚大槽东侧的槽前是西南风,B正确

    【典例2

    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4.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准静止锋,其通常发生在(   

    A46月         B69

    C911        D11~次年4

    5.在昆明准静止锋的控制下,贵阳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A.阴雨连绵      B.风和日丽

    西风带对我国气候有影响吗?

    C.晴雨无常      D.暴雨如注

    【参考答案】

    4.D    5.A

    【解析】

    4.结合所学知识,冬季,受云贵高原阻挡,南下冷空气在贵阳和昆明之间停留,与盘踞在云贵高原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准静止锋。因此其通常发生在11~次年4月,D正确。

    5.在昆明准静止锋的控制下,贵阳位于冷气团一侧,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因此有贵阳冬季“天无三日晴”的说法,A正确。

    【典例3

    下图为额尔齐斯河流域水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额尔齐斯河流域内众多的支流均从额尔齐斯河右岸汇入,形成典型的“梳状”水系,其主要原因是(   

    A.右岸气温低,有结冰期

    B阿尔泰山植被丰富

    C.右岸地势平坦,降水多

    D.阿尔泰山阻挡西风

    7.与珠江相比,额尔齐斯河(   

    A.径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较小

    B.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年际变化较大

    C.径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较大

    D.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较小

    【参考答案】

    6D    7D

    【解析】

    6.额尔齐斯河所在的准噶尔盆地西侧有缺口,西风从大西洋和北冰洋带来的少量水汽进入,受阿尔泰山阻挡,山脉西南坡降水(雪)较多,加上受山谷地形的影响,额尔齐斯河干流北侧有水系发育,形成*梳状’水系,D正确。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南方雨季长,径流量季节变化相对较小,A错误;额尔齐斯河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以冰川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BC错误,D正确。

    【典例4

    材料一伊犁河谷位于天山西部,地形条件复杂且特殊。该地区降水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河谷平原地区年均降水量为235526mm,山区为600800mm。尼勒克县位于伊犁河上游河段,每年12月封冻,次年3月解冻。该县种植业生产条件较好,矿产资源丰富。目前该县已有三个大中型水库,成为伊犁河谷水电输出大县。近年来,对水质要求高的三文鱼也在尼勒克县的水库中安了家。

    材料二图左为伊犁河谷区域简图,图右示意伊犁河谷山谷风降水的日变化。

    1)从山谷风的角度,简述伊犁河谷降水的时间分布差异。(4分)

    2)分析伊犁河谷降水存在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6分)

    3)说明尼勒克县5—10月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矛盾。(6分)

    【参考答案】

    1)受谷风影响的降水主要发生在午后至傍晚时段(1200—1900),最多出现在1900左右;受山风影响的降水主要出现在夜间至清晨时段(0100—0600),最多出现在0100左右。

    2)白天辐射增温,对流运动强烈,叠加西风带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凝结,导致午后南部、东部山坡降水增加;河谷平原地形封闭,水汽汇聚;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下沉到谷底,谷底暖湿空气上升冷却,易成云致雨。

    3)伊犁河上游以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夏季的高山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5—10月为伊犁河汛期,结冰期已过,便于开发利用;为保障发电量,水库进入蓄水期的同时,该地也进入农业生产的高峰期,灌溉需水量大幅增加,水资源供需紧张;同时,矿产资源开发和农业发展过程中易导致水体污染,与水产养殖高水质要求形成矛盾。

    【典例5

    东亚大槽是北半球中高纬度对流层西风带形成的低压槽,因常位于大陆东岸及其附近的海上而得名,其强度变化与西风带强度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西风带受青藏高原阻挡分裂为南北两支,分别是北支脊和南支槽。由于南支槽系统的存在,近地面也存在低压槽系统。下图示意冬半年北半球局部地区500百帕等压面高度分布及亚洲西风带槽脊位置。

    1)说出东亚大槽最强盛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2)说出南支槽槽前(东侧)气流的运动方向,并分析其产生的天气现象的成因。(6分)

    【参考答案】

    (1)季节:冬季。理由:东亚大槽强度变化与西风带强度变化密切相关;北半球冬季30°N和60°N之间的温差比其他季节大,西风带风力大,东亚大槽最为强盛。

    (2)方向:自(西)南向(东)北。成因:南支槽为西风带南支气流绕过青藏高原形成的低压槽,南支气流经过北印度洋热带洋面,变为暖湿的气流流向东北,受地形阻挡抬升,多阴雨天气。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