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吉

NEW YEAR

真正的功夫修炼,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更需要内在的领悟。只有将“求”与“悟”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在勤奋努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

关注武宗

天下武功

太极拳 招熟而懂劲·行拳若流水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吴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太极拳所传拳式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来。杨式太极拳原本就有大架和小架的区别,而吴式太极拳正是在杨式小架拳式的根基上,逐步修订形成。其起源于满族的全佑(1834 – 1902),后来全佑之子吴鉴泉(改汉姓吴,1870~1942)对其进行改进与修润,从而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太极拳流派 。

吴式太极拳以柔化的特点著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绵不断,拳式小巧灵活。其拳架从舒展开阔逐渐趋于紧凑,但在紧凑之中又不会显得局促拘谨。在推手动作方面,吴式太极拳严密、细腻,讲究守静而不轻易妄动,同样以柔化之术见长。

(17 – 26式)

(十七)提手上式

1. 右抱七星(半面右转)

将视线从左掌食指尖处向右移动八分之三的角度,直至面向正南方向。此时,把左脚尖向右转八分之一,朝向东南;右脚跟微微抬起并向内收拢,脚尖上扬,右腿伸展,脚跟着地。重心依旧保持在左脚上,形成左正步坐式。与此同时,身体向右转四分之一,正对正南。右掌以食指为引导,斜向左前上方伸出,掌心逐渐翻转朝内,与鼻尖遥遥相对;左肘放松,左掌以食指引导斜向右下方,掌心逐渐翻转向下,指尖贴于右臂弯处。视线逐步转移至正南方,从右指尖上方看向远处,意念集中在右掌心,此动作与第一期第四式相同(见16) 。

2. 左掌打挤

具体动作见第一期第四式(图17)。

3. 右掌变勾

具体动作见第一期第四式(图18)。

4. 右勾变掌

具体动作见第一期第四式(图19)。

(十八)白鹤亮翅

1. 俯身按掌

具体动作见第一期第五式(图20)。

2. 左转翻掌

具体动作见第一期第五式(图21)。

3. 左掌上棚

具体动作见第一期第五式(图22、23)。

4. 两肘下垂

具体动作见第一期第五式(图24)。

(十九)搂膝拗步

1. 左掌下按

具体动作见第二期第六式(图1)。

2. 右掌前按

具体动作见第二期第六式(图1)。


(二十)海底针

1. 右掌前指

放松右膝,身体向后坐下,将重心移至右脚,形成右正步坐式,左脚尖上扬。同时,放松右腕,右掌指尖向前指出,掌心朝左,手腕与肩平齐;放松左腕,左掌掌心转向朝内,指尖朝下。眼睛从右掌拇指尖上方平视前方,意念集中在右掌掌心(图2)。


【用法】当右手腕被对方捋拽时,顺着对方的拽劲,放松右臂和腕部,以手指指尖引导向前伸展,上体微微向后倚靠,尾闾对准右脚跟向后坐身,此时对方反而会被拽起。

2. 右掌下指

放松腰部,右腕松弛,右掌指尖下垂,逐渐向两膝之间向下指出(插入),掌心朝左。左掌以食指引导斜向右上方,食指尖到达右耳外侧即可,掌心朝右,指尖朝上。同时,放松左膝,将左脚撤回到右脚旁(两脚尖保持平齐),脚尖虚点地,两脚尖间隔距离为一只脚的长度,形成虚步式。右膝随着右掌下指而下蹲(可半蹲或全蹲),重心仍然在右脚,眼睛依旧平视正前方,意念集中在右掌掌心(图2、3)。


【用法】承接上一个动作,当右手腕被对方用右手拽住时,放松右手腕,以手指尖向下引伸,如同要插入地面一般,同时屈膝下蹲,左掌可向前伸出,击打对方肋下。

【动作要领】右掌指尖下指、身体下蹲时,应尽量保持上身正直,避免为了下蹲而使上身过度前倾、低头撅臀。

(二十一)扇通背

1. 两掌前伸

右掌以食指尖为引导,向上方伸展,以手臂与肩平齐为准,掌心朝左,指尖朝前,身体随着手臂抬起。左掌从右耳侧移动至右大臂下方,掌心转向上,顺着右臂下方向前伸出。同时,右掌心逐渐转向下(不向后撤),与左掌心相对,中间间隔约一拳距离。视线跟随右掌食指尖,意念集中在右掌掌心(图4)。


【用法】承接上一个动作,如果对方想要后退,用右手拿住其腕部,随之前送,再用左掌上托其肘部,使对方右臂处于反关节的被动状态。

2. 左掌前按

左脚向前伸出,脚跟虚点地,脚尖向右扣四分之一后落平。两掌分开,左掌以食指引导向左前方八分之一处(东南方向)按出,掌心朝外,指尖朝上,手腕与肩平齐。右掌与左掌分开后,以小指引向右后上方搠起,右臂弯曲,掌心翻转斜向上,右掌食指尖斜向右上方,对准右眉梢。同时,放松腰部和胯部,屈膝下蹲,右脚跟内收四分之一,形成马步式,重心均匀分布在两腿上,眼睛从左掌食指尖平视前方,意念集中在左掌掌心(图5)。


【用法】承接上一个动作,当用左右两掌架起对方右臂后,上左脚锁住对方后腿,然后转身蹲坐成马步,用左掌击打对方右肋。

【动作要领】左手上伸时,必须经过右臂弯处向前到达右掌下方。身体半面右转后再上左脚,才能协调腰、胯、脚的动作。

(二十二)搬身捶

1. 左掌右撼

左掌以食指引导向右上方沿弧线移动,视线跟随左掌移动。当左掌移到正前方八分之一处(正南方向)时,左脚尖向右扣转八分之一(西南方向),重心逐渐移至左腿,右脚跟内收。同时,右掌变成拳,左掌继续右移,覆盖在右拳眼上,指尖斜朝上,视线随左掌食指尖移动,意念集中在左掌(图6)。


【用法】承接上一个动作,对方右臂虽被架起,但仍想用全力下压,此时左掌向右上方用力上拥,右掌变拳攥住其腕,扣左脚尖后,重心向左腿移动,即可将对方提起。

2. 右肘下采

右脚向右横向移动一脚的距离,脚落平后,将重心移至右腿,弓右膝形成右弓步。同时,左掌仍覆盖在右拳眼上,随着右肘下采移动至右膝上方。当右脚落平时,视线从左食指尖移向前方,重心集中在右脚,意念集中在左掌掌心(图7)。


【用法】承接上一个动作,对方被提起向右倾斜时,右肘向下沉采,右手攥住其腕,左掌托住其前臂或肘,向右转身,左腋抵住其右腋,右脚向右跨一步,形成背口袋姿势,对方必然会被摔倒在地。

【动作要领】右肘从右肩前方向外、向下沉采,右脚落平之后,再转换动作。左掌配合动作,视线不能随手下落。

吴式太极拳(17-26式)(小架)
(二十三)卸步搬拦捶

1. 左掌前拥

两肘蓄力,右拳在左掌下方,引领左掌向右前上方走外弧线,移动到右前方八分之一处(西北方向),以手与肩平齐为准,重心在右脚,视线跟随左掌食指尖移动,意念集中在右拳(图8)。


【用法】承接上一个动作,如果对方想要屈肘撒手,就顺着对方的力往右前搬出,顺势将对方放出。

2. 左掌左棚(搬)

重心逐渐移至左腿,手随着身体动作移动,右拳在左掌下向左移动,移动到左前方十六分之一处时,手的高度保持不变,坐身形成左正步坐式,视线随左掌食指尖移动,意念集中在右拳(图9)。


【用法】如果对方用右拳击打前胸,就将双手向左搬开,改变对方来力的方向,同时,重心向左腿移动,即可将对方提起。

3. 左掌回拨(拦)

放松右膝,右脚向后撤步,脚掌着地,坐身形成右正步坐式。两手随着身体后移,沿左外弧线回拨到左胯前,左脚尖扬起,两手分开。左掌往右移动,到正前方时上伸,食指与鼻尖遥遥相对,掌心朝右,手腕与肩平齐;右拳往右后下方回撤到右肋上部,拳眼朝上,重心集中在右脚,视线经过左掌食指尖平视前方,意念集中在左掌掌心(图10、11)。



【用法】如果对方用右拳击打前胸,就向后撤步退身,用左掌拦阻对方右臂,使其无法前进,此时,右手握拳置于右肋下,等待时机出击。

4. 右拳前伸

动作与(八)上步搬拦捶之4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图12)。


【用法】承接上一个动作,当用左掌阻住对方右臂后,随即,右拳从对方右臂下方向前击打对方胸部或右肋。

【动作要领】此招式是手向前进而脚向后撤,手要与腰协同动作且随时分开,手往前上,腰则微向后下,重心略微降低后,再撤腿向后出脚,其余动作与之前的搬拦捶相似。

(二十四)上步揽雀尾

1. 右拳松转

右拳向左前上方十六分之一处伸展(拳高不超过鼻子),拳心翻转向上,左掌食指尖紧贴在右脉门处,掌心朝下。放松右膝及腰部,右脚变为虚步,向前迈出,脚跟着地,形成左正步坐式,视线跟随右拳食指中节,意念集中在右拳(图13、14)。



【用法】承接上一个动作,如果对方用右手采住右手腕,就将拳心翻转向上,同时进右步,锁住对方左腿,等待时机出击。

2. 右拳变掌

右拳向前、向右翻转,拳心向下。同时,右脚落平,右拳随之变成掌向前方伸展,掌心向下,指尖朝前,手腕与肩平齐,左掌指尖仍在右脉门处,掌心翻转向上。同时,弓右膝形成右正步弓式,视线随右掌食指尖移动,意念集中在右掌掌心。

【用法】承接上一个动作,将右拳向前、向右翻转并往右前伸展,放松右膝,重心前移,变为弓步式,即可将对方放出很远。

3. 右掌回捋(以下皆重式)

具体动作见第一期二动(图10)。

4. 右掌前拥

具体动作见第一期二动(图11)。

5. 右掌后棚

具体动作见第一期二动(图12)。

6. 右掌前按

具体动作见第一期二动(图13)。

(二十五)单鞭

1. 右掌变勾

动作与(三)斜单鞭1相同,只是左脚方向不同。当右掌变勾时,左脚跟微微内收,再向左(正东方向)伸展脚尖,脚尖内侧着地,脚跟虚起(图15)。


【用法】如果对方用右掌向面部打来,就用右掌提起对方右手腕,同时,向右略微侧身,进左步锁住对方右腿。

2. 左掌平覆

动作同(三)斜单鞭2,但是面向正南,左脚尖与右脚尖在同一横线上(图16)。


【用法】当右手提起对方右手腕并进左步锁住对方后腿时,放松右肘,左肘下沉,左掌向对方面部或肋下按去,与此同时,屈膝略蹲成马步,此时对方会被打出很远。

【动作要领】与(三)斜单鞭相同。

(二十六)云手

1. 左掌下捋

放松左腕,左掌以食指引导向右下方移动,掌心向右,指尖朝下,沿着左膝下方弧线移动至右胯处,重心逐渐移至右脚。右勾变成掌,以食指引导走外弧线向右方伸展,掌心朝下,指尖朝右,手腕与肩平齐,重心集中在右脚,形成右侧弓步。视线从左手处逐渐平移到右掌食指尖,意念集中在右掌掌心(图17)。


【用法】如果对方用左掌打嘴巴,就用右掌粘住对方左手腕,同时用左掌向自己的右脚尖处下捋,此时,对方会失去平衡,站立不稳。

2. 左掌平按

左掌以食指引导向右上方移动到右肘处,再向右前方八分之一处移动至极限,掌心朝内,继续沿上弧线往左前上方移动,身体随着掌的移动而抬起。左掌移到正前方(正南方向)时,屈臂,左脚落平,重心平均分布在两腿上。左掌小指向外转动,掌心逐渐转向外,到左前方八分之一处时,屈左膝,重心移至左脚,左掌移到左方(正东方向)时,掌心向下平按,与肩平齐。同时,右掌沿着下弧线经右膝移动到左膝前停止,掌心朝左,指尖朝下,放松腰部和胯部,重心集中在左脚,视线随左掌食指尖移动,意念集中在左掌掌心(图18、19)。



【用法】承接上一个动作,当对方身体重心不稳时,将对方向右下搬移,左掌返回向上,向左沿着对方臂内侧反击其面部,或者用左臂沿着对方左臂外侧,左掌随进随转,用掌心拍其右肩,此时,对方会倒地或跌出。

3. 右掌平按

右掌以食指引导向左上方移动至左肘处,再向左前八分之一处往上移动至极限,身体随着掌的移动而抬起。右脚收回至左脚旁成自然步,右掌继续向右移动,到正前方时(正南方向),重心分布在两腿上,再向右前八分之一处移动,同时屈膝下蹲,重心移至右脚。右掌小指向外转动,掌心逐渐转向外,继续转向右方(正西方向)时,掌心向下平按,与肩平齐。同时,左掌松弛下垂,沿着下弧线经左膝移动到右膝前停止,掌心朝右,指尖朝下。左脚向左横开一步,脚尖内侧着地,重心集中在右脚,形成右侧弓步。视线随右掌食指尖移动,意念集中在右掌掌心(图20)。


【用法】如果对方用右掌打嘴巴,就用左掌粘住对方手腕,并用右掌沿着对方臂内侧反击其面部,或者用右臂沿着对方右臂外侧,右掌随进随转,用掌心拍其右肩,此时,对方会倒地或跌出很远。

4. 左掌平按

动作同本式2,用法也相同。

5. 右掌平按

动作同本式3,用法也相同。

6. 左掌平搠

动作同(二十五)单鞭2,但向右的按掌变勾时在正西方向,右勾随着左掌平搠时要向前移动八分之一(图21)。用法与之前相同。


【动作要领】云手是向侧面横移的动作,形成弓步时,视线必须移向右(左)手,面朝正西(东)方向,右肩朝西(东)南方,左往右(左)移动,重心才能集中在右(左)腿,上身要保持正直。此时臂伸而腿屈,手至正中时腿伸而臂屈。重心向左右移动时,微微向上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