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忙碌节奏里,我们常常会忽略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可有时候,这些信号就像命运的警示灯,一旦错过,可能会引发难以挽回的后果。就拿赵女士的经历来说,着实给大家敲响了一记警钟。
赵女士在一家公司勤恳工作,每年年底,单位都会贴心地组织全面体检。然而,和很多人一样,赵女士虽然按时参加体检,可对体检报告上那些异常指标,却总是抱着一种“鸵鸟心态”。她心里想着,只要自己身体没啥不舒服,能吃能睡,能正常工作生活,那些指标异常肯定没啥大不了的,不过是机器检查的小误差罢了。
直到有一天,命运的“小插曲”打破了这份平静。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夜晚,赵女士像往常一样,在浴室里放松地洗着澡。她的手不经意间划过右侧腋窝,指尖触碰到一个小小的疙瘩。那疙瘩摸起来滑溜溜的,不痛也不痒。赵女士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但很快又自我安慰道:“估计就是个普通的小囊肿,没啥大事,过段时间说不定自己就消了。”于是,这个小小的发现,就被她抛在了脑后。
日子一天天过去,几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有一次,赵女士穿衣服时,手臂抬起的瞬间,又感觉到了腋窝处的异样。她下意识地伸手一摸,脸色瞬间变了。原本那个小小的疙瘩,如今竟然长大了不少,明显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一种不安的情绪在赵女士心头蔓延开来,这次,她再也不敢掉以轻心。第二天一大早,赵女士就心急如焚地赶到了医院。
在医院里,赵女士挂了号,忐忑地坐在候诊区等待。终于轮到她时,她走进诊室,向医生详细描述了自己的情况。医生听完,神色变得凝重起来,马上对她进行了初步的触诊检查。随后,医生严肃地告诉赵女士,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个腋窝处的肿块不太乐观,高度怀疑是乳腺癌引起的腋下淋巴结肿大。赵女士听到“乳腺癌”三个字,脑袋“嗡”的一声,整个人都懵了。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安排赵女士进行了腋下肿块穿刺活检。这是一项有些让人紧张的检查,一根细细的针要穿刺进肿块,取出部分组织进行病理分析。赵女士强忍着内心的恐惧,躺在检查床上,配合医生完成了操作。之后,医生又让她做了PET – CT等一系列详细检查。在等待检查结果的那几天里,赵女士度日如年,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在煎熬。
终于,检查结果出来了,赵女士被确诊为隐匿性乳腺癌。医生耐心地向她解释,隐匿性乳腺癌由于病灶比较隐匿,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所以很容易被忽视,导致误诊和漏诊。赵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直以来对身体信号的忽视,竟然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
## 癌症发展有迹可循,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的主任医师潘战和,在肿瘤领域深耕多年,他指出:癌症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它的演变就像一场漫长而隐秘的“接力赛”。从我们身体里普普通通的正常细胞,一步步“堕落”成可怕的癌细胞,这个过程要经历好几个阶段:先是细胞开始异常增生,就像班级里突然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开始不安分;接着发展到不典型增生,这时候问题进一步严重,就像班级纪律开始混乱;然后进入癌前病变阶段,这个阶段就如同班级已经处于混乱边缘,随时可能失控;再往下,就发展成原位癌,此时癌细胞已经在局部“安营扎寨”;紧接着是浸润癌,癌细胞开始向周围组织发起“进攻”;最后,到了最可怕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阶段,癌细胞就像脱缰的野马,在身体里四处乱窜,肆意破坏。
而这个演变过程,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这就好比一颗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漫长的岁月。如果我们能在这个过程中的恰当阶段,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就有可能在癌症萌芽时将其扼杀,成功预防癌症的发生。癌前病变阶段,就像是我们开车时,车子突然发出的一些小异响,警示我们车子出问题了。要是我们能及时停车检查,维修处理,或许就能避免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同样,在癌前病变阶段发现并治疗,我们就有可能躲过癌症这颗“定时炸弹”的爆炸,避免被癌症缠上。所以,癌症治愈的关键,就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我们一定要对身体出现的任何不适症状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掉以轻心。
## 牢记“血块痛烧瘦”,癌症早期信号别放过
浙江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的主任医师姚庆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简单易记的癌症早期信号口诀——“血、块、痛、烧、瘦”。只要记住这五个字,我们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抓住癌症早期露出的“马脚”。
### 血:异常出血需警惕
生活中,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血尿,那可千万不能忽视,这很可能是肾癌、膀胱癌发出的危险信号。想象一下,尿液中突然出现血丝,就像平静的湖面突然泛起血色涟漪,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问题。还有无故的涕血,也就是鼻涕中带血,这时候我们要警惕鼻咽癌或者血液疾病。女性朋友们更要注意,如果出现接触性出血,比如在性生活后或者妇科检查后阴道出血,又或者是不规则阴道出血,那宫颈癌很可能已经在暗处潜伏。便血也不容小觑,它可能是肠癌的早期表现,大便的颜色、形状突然改变,还伴有血迹,一定要及时就医。另外,出现咳血、痰中带血等症状,很可能是肺癌在作祟,喉咙一痒,咳出的痰里带着血丝,这可不是小事,一定要尽快去医院检查。
### 块:不规则肿块要小心
当我们在身体浅表部位,比如颈部、腋窝、乳房等地方,摸到不规则的肿块,而且这个肿块在短期内还不断增大,那就要高度警惕了,这很可能是癌肿的信号。以乳腺为例,如果摸到乳腺出现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那乳腺癌的可能性就很大。再说说甲状腺,如果在甲状腺处摸到米粒样大小的肿块,而且肿块边界不清,质地较硬,随着吞咽上下移动不明显,那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这些肿块就像身体里悄悄埋下的“雷”,一旦发现,要赶紧去医院排查。
### 烧:不明原因发热需关注

要是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热现象,一定要提高警惕。对于儿童来说,要小心血液系统肿瘤,孩子持续低烧,精神萎靡,家长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而对于成人,肾癌、肝癌等肿瘤也可能导致不明原因的低热。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突然出现持续低热,肯定是某个地方出了故障,我们要及时找出原因,排除癌症的可能性。
### 瘦:莫名消瘦要重视
短时间内,如果人明显消瘦,体重下降得厉害,同时还伴有肤色发黄、疼痛等症状,那很可能是癌症在背后搞鬼。癌症就像一个贪婪的“吸血鬼”,在身体里不断掠夺营养,导致身体日渐消瘦。这种消瘦可不是正常的减肥效果,而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提醒我们要关注身体健康,及时去医院检查。
### 痛:持续性疼痛别忽视
如果身体出现持续性的疼痛症状,不管是头痛、腹痛、关节痛还是其他部位的疼痛,都可能是癌症的早期信号。这种疼痛不像普通的伤痛,休息一下或者吃点止痛药就能缓解,它会持续存在,甚至越来越严重。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最好尽早到医院就诊,进行全面排查,千万不要因为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而错过发现癌症的最佳时机。
## 体检指标藏玄机,异常情况需留意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养成了定期体检的好习惯。不过,体检完拿到报告,很多人却不知道该怎么看。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潘战和提醒大家,日常体检时,要特别注意这几个指标的异常情况。
### 超声检查异常
在体检中,B超、彩超是常见的超声检查项目。当我们拿到超声检查报告,如果上面出现实性结节、微小钙化、血流丰富信号、低回声或极低回声、边缘不完整等字眼,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这些都可能是恶性肿瘤的蛛丝马迹。就好比在一幅地图上,这些异常指标就像一个个特殊标记,指向可能存在的危险区域,我们要顺着这些标记,进一步检查,确认是否有肿瘤隐患。
### 血常规检查异常
血常规检查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这几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这几个指标轻微升高或降低,可能是身体受到一些小因素影响,比如近期感冒、劳累等,不用过于担心。但如果这些指标异常明显,升高或者减少的幅度很大,那就要警惕是不是肿瘤在捣乱了。肿瘤细胞在身体里生长繁殖,会影响身体的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常规指标出现异常。
### 血生化检查异常
血生化检查涵盖的项目比较多,像肝肾功能、心肌酶、血糖血脂、电解质等都在其中。如果肝功能转氨酶和胆红素异常,那就得警惕肝肾胰等器官是不是出了问题。要是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这时候要小心骨肿瘤、癌症骨转移或者肝癌的可能性。另外,血钙明显升高,也可能是肿瘤发生骨转移,导致骨质破坏,钙释放到血液中引起的。这些指标就像身体各个器官的“健康晴雨表”,一旦出现异常,我们要及时关注,进一步排查病因。
### 肿瘤标志物异常
体检时,如果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肿瘤标志物是身体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物质,或者是身体对肿瘤细胞反应产生的物质。一旦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最好及时找专业的肿瘤医生咨询,进行进一步的排查。虽然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意味着患有癌症,但它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警示信号,提醒我们要关注身体状况,不能忽视。
### CT检查异常
CT检查在体检中常用于筛查肺癌。当我们拿到CT检查报告,如果上面显示肺结节边缘不规则、部分实性结节、生长快、带毛刺等字眼,那就要警惕癌变的可能了。肺结节就像肺部里的一个个“小疙瘩”,大多数肺结节是良性的,但如果出现上述这些异常特征,恶性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我们要听从医生的建议,进一步检查,确定结节的性质,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身体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癌症来临前,身体其实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求救信号。无论是出现上述的异常症状,还是体检报告上指标出现异常,我们都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诊排查。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错过发现和治疗癌症的最佳时机。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