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游历过的世界城市中,伦敦、纽约和北京是男性城市的代表,严肃、理性、正经,往往快节奏和拘谨。巴黎、罗马和阿姆斯特丹则带着女性的特征,浪漫、善变、性感,意味着闲散和开放。而北欧四国的首都——哥本哈根、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则给我留下既相同又差异的影像和感触。
奥斯陆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为古老的都城,它的名字来源于古老的挪威语,奥斯陆意为“神的草原”。作家汉姆生在《大地的成长》中写道:“他来之前本没有路,野兽沿着他的脚印加深了那印迹,又有后人沿着那印迹放养驯鹿,那原本无主的山林和无人的荒原间便有了路。”这正如鲁迅所言: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1000年前,维京国王哈拉尔三世正是沿着野兽的足迹,发现了这片高山与丛林环绕下的平原和港湾。虽然今日的奥斯陆都市形象热情而且国际化,但是大自然的风景更是吸引人。站在高处观看,奥斯陆被大海与林海紧紧包围,森林一望无际,看不到尽头,这就是挪威的森林。
奥斯陆被大海与林海紧紧包围
漫步奥斯陆市区,在城市临海的地方,有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风格巧妙结合的大型建筑物,这就是奥斯陆市政厅。市政厅前面的广场,有花圃、喷泉,造型别致,富有公园格调。在市政厅附近,有著名的国家剧院和历史悠久的挪威王宫。与这些建筑物相距不远的是城市最繁华的市中心地区,在这里人们可以观赏到欧洲都市的繁荣景象,欣赏博物馆陈列的珍贵艺术品,游览大教堂的古建筑群……
奥斯陆市政厅是这座海洋城市的政治中心,它由挪威的艺术家们从1900年至1950年不断的装饰和润色才得以完工,它全面的向人们展示了挪威的历史、文化以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这座砖红色的建筑,于1950年奥斯陆建城900年建成,布局为凹字形,周围有大量雕塑,表现了挪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市政厅前周围有大量雕塑,反映人们生活场景。
市政厅前的喷泉
市政厅前有一个很大的喷泉,顺着两边的台阶走向市政大厅,宽阔的大厅可以想象容纳的范围,四面是大型的赋予历史意义的壁画,其中一侧放置了一架钢琴。顺着台阶走上一层,可见几个不同类型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有特别的展示,从家具摆设到人物壁画以及可以透过窗户看到的海景,无一不让观光客感受到其历史的氛围,体验其中的过往与变迁。
棕红色的市政厅看起来有些笨拙,也可以说是朴实无华,这就是奥斯陆的风格。这座外表雄浑敦厚的市政厅是奥斯陆的灵魂所在,它的外墙布满浮雕,纪录者这座城市的历史人物。内部两厢巨大的壁画是挪威著名艺术家的作品,记录着挪威独立的过程以及“二战”中的抗争。190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身为中立国的挪威以全民公投决定自己的命运,挪威就此宣布成为独立主权国家,脱离瑞典的管辖。所以历史上挪威有两个国庆日:一个纪念1817年民主政权的诞生,一个纪念国家的独立。
市政大厅这里是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地

“二战”期间,挪威是令希特勒两难的国家。一方面希特勒极力想拉拢被他称为“雅利安人发源地”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加入轴心国;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这一地区落入英军的掌控,切断来自瑞典的铁矿砂供应。1940年4月,德国军舰伪装成商船,逼近丹麦和挪威重要港口,在纳粹德国下达的最后通牒的逼迫下,丹麦宣布投降。但来自挪威维京人的回答只有简短的一句话:“我们绝不屈服”。
2014年(中国马年)的市政厅会议室
市政厅内描写奥斯陆人在海边生活的壁画(见上图),我自己也情不自尽地融入壁画之中。爱德华·蒙克是挪威著名画家,蒙克当年就在奥斯陆区域出生、成长,并完成了表现主义绘画最初的杰作《病孩子》。他像雕塑大师维格兰一样,去世后将自己所有作品都留给了奥斯陆,在市政厅内一所房间内就挂有蒙克的画作(见下图),它也留给了游客。
蒙克作品
在奥斯陆市中心,沿街而行,我们步行路过皇宫。挪威皇宫没有城堡,没有围墙,百年来它一直保持着朴素甚至有点寒酸的样子。不远处的国家剧院前,举世闻名的戏剧大师易卜生的雕像映入眼帘,另一侧铜像则为挪威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比昂松。我们从易卜生那忧郁深邃的眼神可以看出他那愤世嫉俗的戏剧,始终是绝不妥协的气势。两年一度的易卜生戏剧节使这里成为奥斯陆重要的文化剧场。任何一个国家都拥有藉以满足本民族自豪感的独有的灵魂式人物,挪威人选择了国宝级戏剧大师易卜生作为国民心中的瑰宝,给人以无限敬仰。这位大师通过他笔下那些妇孺皆知的剧作《玩偶之家》、《群鬼》等,让历史记住了他,也让世界认识了挪威。正因为如此,许多慕名前来奥斯陆旅游的游客,都会选择易卜生博物馆,拜谒这位闻名于世的伟大剧作家。
比昂松 国家剧院 易卜生
正午的阳光下,人们在街角谈笑,这条名为卡尔约翰的城市主街,两旁没有高楼大厦,路边没有奢靡的店铺,仍然保持着百年前的样貌,那时的挪威还属于欧洲最平穷落后的国家,蒙克多次描绘过这条大街的阴郁和冷清。而现在,在这座常被评为俊男美女曝光率最高的时尚之都,人们喜欢沐浴阳光,享受这个城市自由的氛围。
在许多人的眼里,挪威是一个因石油而暴富的国家。上世纪70年代北海油田的开采给挪威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挪威政府一直在限制石油的开采,将这一部分收入控制在国民生产总值的30%左右,并且严格控制这部分收入直接进入国内流通。政府用这些钱建立起“石油基金”,供社会养老保险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他们在用这上天赐予的财富撬动未来。所以,当英国在20年间就将北海油田的资源开采殆尽并挥霍一空时,当沙特等石油富国贫富分化严重、其他产业凋零,饱受“石油诅咒”时,挪威仍稳健地保持着全球第五大、欧洲第二大产油国的地位。正是这些现金储备和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令挪威在欧洲陷入金融危机的泥潭时,仍然能够保持经济的增长。
挪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输出国之一,同时又是全世界运用清洁能源的典范。挪威严格控制汽车进口,在挪威买车需要付将近车款两倍的各种税费,燃油也有相应的付加税,同时挪威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所以富有的挪威人很少买私家车。富有的挪威人普遍节俭,他们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平均身高却睡着狭小的床;拥有近9万美元的人均GDP,却少见挥霍在名牌商品上的奢靡之风;他们拥有丰富的石油宝藏,却很少有人购置豪车。近年来,挪威利用石油带来的收入大力发展中小型水电站,整个国家99%以上的电能供应来自于水电。所以尽管挪威是全世界人均耗电量最高的国家,它仍属最环保的国家之列,就连我们入住酒店用的手纸,都可以冲到马桶内,以减少纸张对坏境的污染。
挪威人酷爱冰雪运动。145年前,第一批挪威人像弩炮直射天空那样创造出滑雪运动,通过言传口碑很快便风靡全球,成千上万的观众愿意聚集一堂来观看惊险刺激的视觉盛宴。就在此后不久,奥斯陆开办了第一场官方滑雪比赛。今天的奥斯陆依然是滑雪首府,自1892年以来,Holmenkollen
从这里遥望奥斯陆,仿佛城市的纪念碑
举办年度大型比赛已成定律,该地也是1952年的奥林匹克滑雪比赛场地,诞生诸多世界冠军当然也不足为奇。为减轻滑雪中出现的问题,奥斯陆政府对Holmenkollen滑雪场进行多达18次的改造。2011年奥斯陆申请了北欧世界锦标赛,这也是重建场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Holmenkollen滑雪场的顶端,外放式的天台是观看奥斯陆壮丽景致的绝佳空间。该建筑在外立面上更像是一条绵长的导火索,顶部引燃,沿着山体与建筑外立面一路向下,观众在这个发着白光的“表演场”下即可驻足观赏。
维京人的滑雪板 风,仅仅带走一粒盐
在这座国际知名的城市里,奥斯陆人仍然喜欢保持着他们与自然、与世界最简单的联系。挪威当代诗人豪格在诗中写到:“别带着所有的真理向我走来。/如果我感到口渴就别把海洋带来。/如果我需要光芒就别把天空带来;/然而带来一种暗示、一些露水、一粒微尘,/如同鸟儿仅仅从水里带走几滴水,/如同风仅仅带走一粒盐。”
奥斯陆,几滴水、一粒盐的城市,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