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二十余载,面对孩子的抽动症,在我的诊室里,始终坚守一个准则:能通过生活调理就不用药,能采用外治手段就不吃药!

在接诊过的近万名患儿中,我无一例外践行这一原则,这不仅是我行医的底线,更是始终未曾动摇的初心。

曾有药商说我迂腐:“现在谁还像你这样开方?”也有学生偷偷问我:“主任,您这看诊一上午,半数都不开药,岂不是白费功夫?”我总是淡淡一笑,依旧坚守自我。

医院里有太多心急如焚、愿意为孩子倾其所有的家长,但我绝不愿为了利益,昧着良心赚取他们的血汗钱。我们中医大夫面对的大多是普通百姓,能帮一把是一把,这才是医者本分。

其实,多数孩子的眨眼、耸肩、清嗓子,用一些简便方法就能有效改善,可还是有不少所谓的 “医生” 丧失医德,一味建议家长给孩子进行不必要的治疗。

给大家分享一个门诊案例:

有个河北来的男孩让我至今心痛。6岁确诊抽动症,还伴随多动症,先是频繁眨眼,后来发展到甩头耸肩,上课没法集中精神,甚至出现对抗行为。当地专家说需要一些精神类药物进行治疗,家长出于对孩子病情的担忧,听从了建议。

然而,服药一段时间后,孩子虽然抽动症状稍有缓解,但却出现了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的情况,甚至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更糟糕的是,一旦减少药量,抽动症状就会反弹,且比之前更为严重家长四处求医无果,心急如焚,后来经人介绍找到了我。

刻诊时发现:孩子面色萎黄,精神欠佳,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弱。诊断为脾虚肝亢型抽动症

于是根据这个孩子情况,制定了如下治疗方案:

  • 内调:选用太子参,搭配麦芽、山药,一同加水煎煮 30 分钟,每天服用 2 次,坚持服用 2 周。太子参益气健脾,麦芽消食和中,山药补脾益胃。
  • 外用:采用止抽贴,重点贴敷在肚脐、中脘穴和膻中穴等穴位。

21天后复诊,孩子眨眼、耸肩的频率明显降低,精神状态也有所好转。效不更方,继续按照原方案调理,又坚持了两个疗程。三个月后随访,孩子的抽动症基本痊愈,也没有复发!

我用太子参治好上千孩子的抽动症后不禁感慨:医者不能失了本心!

太子参是我治疗抽动症时常会用到的一味药材,它性质平和,味甘、微苦,能补气生津特别适合孩子体质较弱、正气不足的情况,药食同源,安全性高。在孩子身体的其他问题上也有独特的妙用:

1、太子参改善小儿自汗

中医认为,小儿自汗多因气虚所致。

肺主皮毛,脾气虚弱则肺气不足,肌表不固,汗液外泄。太子参搭配黄芪、浮小麦,再加几颗红枣熬成粥,有很好的益气固表止汗效果。黄芪能大补元气、固表止汗,浮小麦能敛汗。

曾有个 5 岁的患儿,稍一活动就大汗淋漓,白天玩耍时头发、后背经常湿透,家长很是担忧。用这个方子调理一个月后,自汗的情况明显改善。

2、太子参缓解小儿脾虚厌食

很多孩子不爱吃饭,挑食、偏食,这大多与脾胃虚弱有关。太子参搭配陈皮、山楂煮成水,能起到健脾和胃、消食开胃的作用。陈皮理气健脾,山楂消食化积。

之前有个小朋友,长期食欲不振,面黄肌瘦,喝了半个月的太子参陈皮山楂水后,胃口大开,吃饭也香了。

3、太子参帮助孩子长个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太子参搭配黄芪、排骨一起熬成汤,能温和地补益脾胃之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让孩子吃进去的食物更好地转化为气血和营养物质。

曾经有个骨龄偏大的孩子,家长尝试过各种补钙产品,规律饮食和运动,但效果都不理想,后来用太子参给他调理了一段时间,三个月长高了2.6公分!

不过要提醒大家,太子参虽好,但毕竟是药材,使用时要注意适量。同时,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最好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使用。

最近,我总想起药王孙思邈的话:“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所以仔细想想,虽然我经常被别人说,但每次回访听到孩子抽动症好了、注意力集中了、学习成绩提高了,就足够了!#抽动症##中药##儿科专家单海军##中医##家长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