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崔笑含

出身于军人世家

哈雄文

(1907-1981年)

哈雄文的父亲哈汉章(?-1953年,字云裳,回族,湖北汉阳人,祖籍河北沧州河间,中国近代军人,黎元洪的密友),是清雍正朝军机处学习行走、贵州提督哈元生(字天章,回族,河北省直隶河间人,清朝将领,史称“扬威将军”,河间哈氏第八代世祖)的后代。哈汉章在湖北武昌的陆军堂读书,毕业后留军中任职,之后被慈禧批准为第二期赴日本留学的官派留学生(第三期有蔡锷,第四有何应钦,第六期有阎锡山),是河间哈氏宗族唯一出国留学的新军将领,也曾是兴中会成员,与黄兴、李书诚等密谋反清运动。民国时期,是威廉将军陆军

中将。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北京)北海公园文史馆工作。哈雄文随着父亲于军中的任职,便生于湖北汉阳。

哈雄文祖籍为直隶河间,是哈氏宗族的后代。哈氏宗族的始祖是哈喇卜丁,是西北沙漠山后人氏,于公元 1450年来中原,保大明英宗(朱祁镇)重登皇位,因功被钦赐“忠顺”,后安置于河间,并不断向外沿袭的。全国姓“哈”的人,几乎都是河间的始祖“哈喇卜丁”的后代。清末、民国期间,河间地区除了自然灾害外,战争的侵袭使得人民生活贫困倒,以致哈族人选择背井离乡移居到外地谋生活,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如沈阳、本溪、丹东、长春、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以及北京、天津及中国西北等地。

哈汉章

哈熊文

萨本远

(1911-

萨本远的父亲萨镇冰(1859-1952年,字鼎铭,中国近代军人),出身于福州色目人萨氏家族。少年时,萨镇冰入福建船政学堂学习,同学中有邓世昌。之后任“海东云”船二副,巡防台湾,后派至英国留学,回国后,曾管带“海圻”号,任“澄庆”驱遂舰大副、清朝海军统制(总司令),创建烟台海军学校,民国时期,任海军总长等军职,曾代理过国务总理一职。

萨镇冰

萨本远

海圻舰官兵,后排中为萨镇远

成竟志

(1920-2010年)

成竟志的父亲成济安(?-1952年,原名国屏,别名惜依,湖南省湘乡市苏坡乡白石村人,中国近代军人),早年留日,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率部光复苏州,后任江苏都督府总务厅厅长兼卫戍部长暨南京临时政府宪兵司令(1912年),曾参加“二次革命’,入政法大学就读,主办过《民国日报》(1916年以”讨袁”为主旨在上海创刊,刊载全国各地“讨袁’消息,并设有“来电”、“专论”“要电”、“时评”、“快风”等专栏,后成了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任《世界日报》总编辑,又任国民政府文官处参事、军法执行总监部督察官、国民政府参军处中将参军。1942年结识周恩来,并与李大钊来往密切。

成竟志的母亲任瘦者,曾任南京市妇女教济院院长,营救过史良(1900-1985年,出生江苏常州,曾参加五四运动,考入上海法政大学就读,后因领导抗日救亡运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张,是历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之一,中国近代法学家、政治家),帮助过新四军干部。

成济安

我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师身世揭秘(二)

成竟志

出身于大姓、名门望族

贝寿同

(1875-1945年)

贝寿同是著名的吴中贝氏家族一员。贝氏家族原籍浙江兰溪,明朝中叶迁居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贝寿同便出生在此。贝氏从兰溪到吴县已历17世家传,落居吴县后,自此成为吴中之大姓。贝氏始祖字兰堂,原在街上摆摊卖草药为生,也做过大夫帮人治病,贝家秉持着诚信和实在的经营原则,生意逐渐获得乡里的认同,卖药生意蒸蒸日上。兰堂其子(二世贝兰亭)与孙(三世贝和宇)接续着卖药生意,更扩大营业,开起中药店来,之后也从中药业扩展为兼营其他商业,到了清乾隆年间,贝家已成为吴中四富之一(四富:戈、毛、毕、贝),开始置田造房、捐款救灾、救济族人、造桥铺路、回馈乡里,还将家传祖业向外延伸至浙江等地经营,开设以“贝”氏(贝益寿、贝文一、贝泰来等)为代表的家族国药号,贝家各房皆有股东,足见当时家族企业之庞大,贝家后代也慢慢的成为清朝著名的中医。到了清末,贝家在经商成功之后,也将多年汇聚的资金投资到金融、房地产等事业,同时更积极地投资和培育后代,让后代接受新式教育与思想,当后代养成后发展到各领域,皆有一番建树和成就,有些更享有家喻户晓的“大家”风范,其中有收藏家(十世贝墉)、藏书家(十一世贝信三)、颜料商(十三世贝润生)、房地产商(十三世贝润生)、金融家(十二世贝晋恩、十三世贝理泰、十四世贝祖贻、十五世贝大智、十五世贝祖武、十五世贝祖盈)、会计师(十五世贝祖翼)、建筑师(十三世贝寿同、十五世贝聿铭)、昆剧表演家(十三世贝晋眉)。

十二世贝皖生(十二世贝晋思之弟)是贝寿同(十三世)之父,育有七子(贝受璜、贝寿昌、贝寿彭、贝寿同、贝寿章、贝寿慈、贝晋眉),贝寿同排行老四,是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的叔祖。贝寿同早年就读江南格致学院,毕业后,于1901年春考入上海南洋公学所创建的短期特班就读,后前往日本攻读政治经济学。

贝润声

贝理泰

贝晋眉

贝寿同

贝祖贻

贝聿铭

出身于御医、医生世家

关颂声

(1892-1960年)

关颂声的父亲关景贤(国华)毕业于北洋西医医学馆,是一名清政府时期的军医。

北洋西医医学馆(即总督医院附属医学校)于1881年由直隶总督李鸿章从省军防经费中支拨费用创办,并聘请马根济(于1879年由基督教伦敦会派遣赴津任伦敦会医院院长,并建议李鸿幸创办西医医学馆)和驻津英美海军中的外科医生担任教习,是中国近代史上兴办西医教育之始。医学馆12月开学,第一届招8名学员(只招广东省学员,之后引起津人士抗议,才争得更多的名额),后剩6名学员毕业(1885年),关景贤是其中之一。1893年李鸿章在原医学馆基础上创建北洋西医学堂,并附设北洋医院,专门为清政府培养军医人才。关景贤毕业后被授予文职京官,派往水师医院服务,历任副院长、院长,于1892年生下关颂声。关景贤育有5男3女,关须声为长子,之后,他被朝廷召入宫,任御医(中国古代国家体制下的医生职务),专为光绪帝诊病及其宫廷亲属治病。

关颂声的三弟关颂韬是中国近代神经外科的先驱者,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第一期),曾留学美园,归国后在协和医院工作,曾给少年时期居北平的李敖做过手术,1949年,关颂韬赴美国定居。六弟是关颂凯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后留学美国,是一名牙科医生。

关颂声

关颂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