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 草书千字文卷

手卷 水墨纸本

24×311 cm,约6.7平尺

嘉靖己亥(1539年)作

题识:嘉靖己亥春正月廿又七日。书于玉磬山房,徵明。

嘉靖己亥(1539年)正月二十七日,七十岁的文徵明在玉磬山房挥毫写就《草书千字文卷》。同一天,他还创作了行书《归去来辞》,展现出惊人的艺术活力。这件纵24厘米、横311厘米的手卷,记录了一位古稀老人与时间的精彩对话。

文徵明的草书素以’法备气至’著称。此卷千字连绵,如江河奔涌,却在狂放中保持着文人特有的克制。

与徐渭的癫狂、祝允明的奇崛不同,文氏草书始终不失温雅气质,线条飞舞却结体端庄,恰似士大夫即兴起舞,狂放而不逾矩。

《千字文》这一特殊文本的选择别有深意。作为古代三大蒙学经典,历代书家竞相书写,形成独特传统。文徵明一生创作过多本《千字文》,此卷正处于其艺术成熟期。相较于早年作品的拘谨,此时笔势更为开张;较之晚年作品的化境,又多了几分法度严谨。’律吕调阳’等字的处理,展现出艺术家对技艺的绝对自信。

文徵明的高寿(1470-1559)在艺术史上意义非凡。在人均寿命较短的明代,他不仅活到九十高龄,更保持惊人创作力。

这种持久的艺术生命源于日课式的严格训练——每日晨起临帖,晚年仍坚持不辍。与早逝的唐寅相比,他拥有三十年的’额外’艺术生命;即便与长寿的沈周相较,晚年创作量也更为丰富。

在吴门书法的谱系中,文氏草书代表一种中庸之美。此卷虽为草书,却处处可见晋唐传统。’剑号巨阙’可见《十七帖》遗韵,’枇杷晚翠’流露《书谱》风神。这种’带着镣铐跳舞’的特质,正是文人书家的本色体现。

当代人观此卷,最应惊叹的是文徵明对艺术生命长度的重新定义。七十岁于他,不是创作的终点,而是新起点。《草书千字文卷》不仅是一件杰作,更是一份宣言:真正的艺术生命,可以随岁月愈发璀璨。当墨在纸上舞动,年龄的界限已被彻底打破。

文徵明 草书千字文卷

文徵明草书千字文卷,笔舞龙蛇

文徵明 草书千字文卷

文徵明 草书千字文卷

文徵明 草书千字文卷

文徵明 草书千字文卷

文徵明 草书千字文卷

文徵明 草书千字文卷

文徵明 草书千字文卷

文徵明 草书千字文卷

文徵明 草书千字文卷

文徵明 草书千字文卷

文徵明 草书千字文卷

文徵明 草书千字文卷

文徵明 草书千字文卷

文徵明 草书千字文卷

文徵明 草书千字文卷

题识:嘉靖己亥春正月廿又七日。书于玉磬山房,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