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 正纬》是《文心雕龙》的第四篇。
文心雕龙 · 正纬(5-1)
夫神道阐幽,天命微显,马龙出而大《易》兴,神龟见而《洪范》耀,故《系辞》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斯之谓也。但世敻文隐,好生矫诞,真虽存矣,伪亦凭焉。
文心雕龙 · 正纬(5-2)
夫六经彪炳,而纬候稠叠;《孝》《论》昭晢,而《钩》《谶》葳蕤。
酌经验纬,其伪有四:盖纬之成经,其犹织综,丝麻不杂,布帛乃成。今经正纬奇,倍摘千里,其伪一矣。经显世训;纬隐神教。世训宜广,神教宜约,而纬多于经,神理更繁,其伪二矣。有命自天,乃称符谶,而八十一篇,皆托于孔子,则是尧造绿图,昌制丹书,其伪三矣。商周以前,绿图频见,春秋之末,群经方备,先纬后经,体乖织综,其伪四矣。伪既倍摘,则义异自明,经足训矣,纬何豫焉!
字词解释:
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儒家六经。
纬候:宣传占卜瑞应的迷信之书。
《孝》《论》:即《孝经》《论语》。
昭晢:清楚明白。
《钩》:《钩命诀》,是关于《孝经》的九种纬书之一,也是代表《孝经》的纬书。
《谶》:指有关《论语》的谶书,有《比考谶》等八种。
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是指谶纬众多纷乱。
织综(zèng):织机上经线上下开合的装置,这里指织机。
倍摘:即背迕,抵触。倍,违背。摘,抵触的意思。
世训:即以世事进行教训。
八十一篇:指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七经纬三十六篇、“自黄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三十篇,共计八十一篇。
绿图:据《尚书中候握河纪》中记载,尧在黄河、洛水边筑坛祭祀时,有龙马衔出赤文绿地的河图献给尧帝。

丹书:据《尚书中候我应》中记载,赤色雀衔着丹书飞到周文王姬昌住所的门户上停下来,将丹书赐给了周文王。
乖:违背。
训:典法,准则。
豫:应作“预”,预,参预。
儒家六经文采焕发,而纬书却十分烦琐;《孝经》《论语》等昭著明晰,而解说它们的《钩命诀》和《八谶》却十分纷乱。根据经书来检验纬书,有四点可证明纬书是伪托:用纬书来配经书,就像织布帛一样,必须使丝和麻的经线和纬线不相混杂,布或帛才能织成;而经书是正常的,但是纬书却十分的诡奇,彼此背迕,相距千里。这是证明纬书是伪托的第一点。经书内容明显,那是因为它用世事来进行训言教育;纬书的内容隐晦,因为它是以神秘的现象来说教。人世的训言本宜说得详细,神界的说教本宜说得简约,而纬书反多于经书,把神秘的道理说得更加繁多。这是证明纬书是伪托的第二点。要由上天而降旨意,才可叫做符谶,可是有人说八十一篇纬书都是孔子所作,而纬书又说唐尧制了绿图,周文王姬昌制了丹书,这是证明纬书是伪托的第三点。在商周以前,纬书就已经频繁出现了,但经书是在春秋末年才完备的。如果是先有纬书后有经书,这就违背了先有经线后有纬线的自然规律。这是证明纬书是伪托的第四点。伪托的纬书既然和经书相抵触,那它和经书的意义不同就很明显了。圣人著的经书已经足以成为后世的准则了,纬书又去参预干什么呢?
文心雕龙 · 正纬(5-3)
字词解释:
文心雕龙 · 正纬(5-4)
羲:伏羲,相传他始画八卦。
农:神农,相传他演八卦为三十六卦。
轩:轩辕,黄帝名轩辕。
源:源头,指以上的传说。
山:谶纬书有《遁甲开山图》。
渎(dú):大川,这里泛指水。
钟律:音乐,乐律。纬书中对山渎乐律也讲到了。
膏腴(yú):指文辞丰富。膏,肥,土壤肥沃叫做膏;腴,肥美、肥沃。
平子:即张衡。
仲豫:即荀悦。
文心雕龙 · 正纬(5-5)
温洛:纬书《易乾凿度》说,帝王有盏德,洛水先温,六天后再变冷。
芟(shān):割草,除去。
夷:平,弄平。
糅(róu):应作“采”。“糅其雕蔚”:即“捃摭英华”的意思。雕蔚,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