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象概览


本文所述的胸部CT征象根据解剖分布可大致分为四类:实质型、气道型、血管型和胸膜型征象。


二、气道型

充气支气管征Air bronchogram sign

充气支气管征是指在肺实变区域中仍可见的畅通气道(图17)。这些气道呈现为充满空气的高透亮管状结构,由于周围肺泡的实变而显得格外明显。该征象在胸部X光片和CT影像中均有描述。这种现象最常见于肺部实变过程(如肺炎),但也可见于肺水肿、严重间质性肺病、腺癌等肿瘤以及非阻塞性肺不张。临床上,充气支气管征的存在表明支气管管腔通畅,但不能排除存在部分腔内阻塞的情况。

图17 胸部CT显示充气支气管

阳性支气管征(Positive Bronchus sign)
胸部CT扫描中的阳性支气管征代表直接通向周围肺结节或肿块的气道(图18A,B)。这是预测经支气管肺活检和支气管内超声(EBUS)刷检成功率的重要线索。Gaeta等人报告称,在系列研究中,当在第四级支气管水平确认存在阳性支气管征时,经支气管活检和刷检的成功率达90%。

图18 (A)冠状位CT示阳性支气管征,气道通向肺部肿块,诊断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B)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阳性支气管征

印戒征Signet ring sign)
印戒征是支气管扩张症胸部CT影像中常见的特征性表现。在轴位图像上,扩张的气道明显大于伴行的肺动脉,形似印戒(图19A)。正常情况下气道与血管管径应大致相等。当支气管与动脉比值大于1时即提示支气管扩张。相关征象还包括轨道征,表现为延伸至肺外周的非逐渐变细的支气管(图19B)

图19 (A)一枚图章戒指的图像;(B)囊性纤维化患者轴位CT上典型的印戒征,同时注意轨道征

轨道征Tram-track sign)
轨道征在胸部X片和胸部CT中均有描述,指的是在柱状支气管扩张中可见的平行、非逐渐变细的气道延伸至肺外周。支气管管壁始终增厚,表明存在气道炎症,伴随的影像学表现包括横截面视图上的印戒征。这些征象可见于囊性纤维化(CF)(图20)、间质性肺疾病(ILD)、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以及卡塔格纳综合征和纤毛运动障碍综合征等先天性疾病。

图20 胸部CT显示晚期囊性纤维化患者出现柱状支气管扩张,可见轨道征

树芽征Tree-in-bud sign
树芽征(TIB)是指多个小叶中心结节呈分支线状排列的征象,形如树枝上的芽苞(图21A)。临床上,树芽征在绝大多数病例中提示炎症的支气管内播散或细支气管感染。这一特征在高分辨率CT图像上显示最佳,典型表现为距胸膜表面1厘米范围内、大小2~4毫米的结节。最初在支气管内膜结核中被描述,现已被认为可见于多种肺部疾病。局灶性细支气管炎是最常见的表现类型。由树芽征的坠积分布特点提示的感染性病因——如非结核分枝杆菌(图21B)、病毒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构成了最常见的病因谱。

文献学习之肺部疾病常见CT征象(二)
图21 (A)图示一根带有嫩芽的树枝;(B)鸟分枝杆菌感染患者胸部CT显示的树芽征


三、血管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m sign)

CT血管造影征见于胸部增强CT扫描,表现为显著的分支状肺动脉穿过均匀低密度肺实变区域。该征象最初在肺黏液腺癌中被描述,据一项系列研究显示其特异性达92.3%。但最新研究对此提出质疑,在肺淋巴瘤(图22)、阻塞性肺炎后及肺水肿中也观察到类似表现。从组织学角度看,周围低密度实变区归因于含黏蛋白的肺泡气腔,特指侵袭性黏液腺癌

图22 胸部CT显示肺淋巴瘤患者的CT血管造影征

滋养血管Feeding vessel sign

滋(供)养血管征是胸部CT的一种特征性表现,表现为一支明显的肺动脉分支直接通向肺部结节或肿块(图23)。该征象最初在脓毒性肺栓塞病例中被描述,在多项病例系列研究中显示具有67%~100%的高特异性。除滋养血管征外,相关发现还包括肺结节、伴或不伴空洞形成的胸膜下楔形阴影。该征象亦可见于肺梗死、转移性肺癌及肺动静脉畸形(AVM)。最新研究表明,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时,部分血管会绕行结节而非直接进入其中,这使得该征象的特异性有所降低。

图23 滋养血管征是肺转移性疾病患者的特征表现

Polo钱币征(Polo mint sign

Polo钱币征用于描述CT血管造影中,在垂直于血管长轴获取的图像上,由对比剂边缘环绕的血管内部分充盈缺损。这一外观类似于一种流行的钱币“polo”(图24A),也被称为’带孔钱币‘。该征象最初是描述肺栓塞的(图24B),但也可见于其他部位的静脉血栓形成,如门静脉血栓。

图24 (A)Polo®币的图像;(B)增强CT显示polo钱币征


四、胸膜型

胸膜分离征(Split pleura sign)
胸部增强CT扫描中可见明显的’胸膜分离征’。该征象见于脓胸及某些恶性胸腔积液,被认为是鉴别脓胸与肺脓肿最可靠的CT征象之一。胸膜分离是由于壁胸膜和脏胸膜的对比增强而形成的,壁胸膜和脏胸膜被渗出性积液隔开,这是纤维蛋白沿相对胸膜表面沉积和血管向内生长的结果(图25)。该征象在恶性胸腔积液中亦有描述,尤其见于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后及间皮瘤病例。

图25 胸部CT显示脓胸患者出现胸膜分离征

参考文献一

10.1016/j.chest.2016.12.033

参考文献二

https://meducine.storage./documents/webinar/Chest-CT-Signs-in-Pulmonary-Disease-Journal-Reading-Fini-Amalia.pdf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