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上火,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也几乎能够判断一二,比如听说某某长口疮了,就知道上火了。
这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一种病理现象。在中医中,上火又称“热气”,属于热证范畴。
春夏人体内的热量较为旺盛,如不注意饮食、规律生活,就特容易“引火上身”。
上火呢,可以分为实火和虚火两大类。
根据中医脏腑辨证分类,又可以分为心火、肺火、胃火、肝火、肾火等多种临床类型,不同部位表现的上火症状不相同。
胃火
实火:表现为胃脘不适、多食易饥、口苦口臭、烦躁不安、牙痛、牙龈出血、大便干。
虚火:表现为口渴少食、低热潮热、大便干、舌红少苔或无苔。
肝火
肝火旺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如潮、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
其中大部分患者为实火,也有部分为虚火。虚火者多是在火热症状的基础上兼有阴虚症状,如腰膝酸软、耳鸣。
肺火
实火: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气粗、黄黏痰多(甚至咯血)、大便干。
虚火:表现为干咳少痰、口干咽燥、声音嘶哑、痰中带血、潮热盗汗。
心火
实火:表现为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干、舌尖红。
肾火
肾火旺较少见,多为虚火。
主要表现为牙齿松动、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症状。
1、麦冬百合乌梅茶
材料:麦冬10克,百合10克,乌梅(去核)3颗,冰糖适量。
做法:将麦冬、百合、乌梅用开水冲泡,加入冰糖即可饮用。
作用:养阴、生津、除烦,适合阴虚内热之人饮用。
主治:体瘦,唇红,手脚心热,易盗汗,易咽痛。

来源:中国中医
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2、玫瑰白芍茶
材料:玫瑰花3克、白芍3克。
做法:可将药材置于保温壶,加500毫升热水焖泡5分钟后饮用。
作用:玫瑰花可行气活血、理肝气、解郁,白芍平肝养阴、益气除烦。此茶可舒缓胸闷、烦躁。
来源:中国中医
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1、液门穴
位置:在手背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做法:每天按揉液门3~5分钟,可以达到清热泻火、抗炎止痛的作用。
2、太冲穴
位置:足背第1、2趾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做法:肝气郁结的人按压太冲会有明显的压痛感。建议在按摩太冲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图片源于网络
3、少府穴
位置:位于手掌面,横平第5掌指关节的近端,第4、5掌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手指屈向掌心横纹,在手掌面上,无名指和小指两指指尖之间的凹陷处。
做法:少府是心经的荥穴,可以滋阴降火,对心火过旺所引起的口舌生疮、夜不能寐、面红目赤、小便赤黄等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4、劳宫穴
位置:在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做法:体质偏热、口干舌燥、尿量少、经常便秘者,可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劳宫30秒,其余四指则放在手背后支撑,直到掌心产生微热感,有助于和胃祛湿、清心除烦。
1
上火的患者应调节自身情绪,遇事心平气和,保持心理稳定,释放工作、生活压力。
2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 1~2 次可以达到轻微出汗的有氧运动。
3
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定期开窗通风通气,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
4
合理饮食,多吃一些清淡且富有营养的食物,少吃辛辣煎炸食物。多喝水,少喝饮料。
5
生活要规律,改变熬夜、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