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家王进玉先生说:“书法家画画,一定要对绘画系统本身的笔墨形式,包括画理画论等进行过深入而全面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并将其内化为自身所应该具备的技能与素养。换句话说,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要特别注意书法与绘画之间笔墨角度的互通、互鉴和互换,以及思路的整理、调适和开拓,要把自己的创作理念、笔墨语言,以及思想情感等完全地融入到绘画的系统当中去,并能够以一位专业画家的身份来进行角色的演绎和担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在探讨王进玉先生关于书法家涉足绘画领域的观点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深入到艺术创作的本质、技法与修养的交融,以及跨界实践的意义中去。王进玉先生的论述,不仅是对书法家跨界绘画的一种理性审视,更是对艺术创作规律的一次深刻剖析,其核心在于强调跨领域艺术家需具备的系统性学习、技能内化与创作理念的融合。

首先,让我们从“深入而全面的学习”这一基础谈起。在艺术的广阔天地里,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深厚文化底蕴与个人修养的体现。书法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其笔墨间蕴含着千年的哲学思想与审美追求,而绘画,无论是传统国画还是现代各种流派,同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书法家若欲涉足绘画,首要任务便是深入学习绘画的基本理论、技法体系,以及画史画论。这不仅是对传统的一种尊重与继承,更是为个人的艺术创新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系统的学习,书法家能够逐步理解绘画独有的笔墨语言、构图法则与色彩运用,从而在跨界实践中避免生硬嫁接,实现真正的艺术融合。

接下来,王进玉先生提到的“内化为自身所应该具备的技能与素养”,则触及了艺术创作的核心——个性化表达。任何艺术形式,最终都需落实到创作者的个性展现与情感抒发上。书法家在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能后,更重要的是将这些技能内化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使之成为表达个人情感与审美追求的工具。这一过程,要求艺术家不仅要精通技法,更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敏锐的感知力,能够在笔墨间流露出真挚的情感与独到的见解。唯有如此,其作品才能超越技巧的层面,触及人心,引发共鸣。

王进玉:书法家画画要注意书法与绘画笔墨角度的互通、互鉴和互换

关于“笔墨角度的互通、互鉴和互换”,这是王进玉观点中的又一亮点。书法与绘画,虽然形式不同,但在笔墨的运用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法讲究笔力、笔势与笔意,这些元素在绘画中同样重要。书法家在绘画时,若能巧妙地将书法中的笔墨技巧融入其中,不仅能丰富画面的表现力,还能赋予作品独特的韵味与格调。同时,绘画中的色彩运用、空间处理等手法,也能为书法创作提供新的灵感与思路。这种互通互鉴,不仅促进了艺术家技能的提升,更是艺术创新的重要途径。

此外,王进玉先生还强调了“思路的整理、调适和开拓”。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与突破的过程,书法家跨界绘画,必然面临思维方式的转变与挑战。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创作思路,勇于尝试新的表现手法与题材,以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艺术风格与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跨界实践中不断发现新的自我,创作出既有传统底蕴又不失现代气息的作品。

至于“把自己的创作理念、笔墨语言,以及思想情感等完全地融入到绘画的系统当中去”,这是对艺术家创作状态的极致要求。艺术创作不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创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书法家在绘画时,应将自己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世界的理解,全部倾注于笔端,让每一幅作品都成为自己情感与思想的载体。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不仅能让作品充满生命力,也能使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升华。

最后,以“专业画家的身份来进行角色的演绎和担当”,则是王进玉先生对书法家跨界绘画的最高期待。这意味着,书法家在涉足绘画领域时,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要拥有专业画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们应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创作,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同行的批评与建议,以不懈的努力推动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跨界实践中真正有所作为,创作出既符合时代精神又不失个人特色的优秀作品。

综上所述,王进玉先生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书法家跨界绘画的全新视角。他强调的系统性学习、技能内化、笔墨互通、思路开拓以及专业担当,不仅是对跨界艺术家的具体要求,更是对艺术创作规律的深刻揭示。在艺术的广阔天地里,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应是创作者心灵与智慧的结晶。书法家涉足绘画,若能遵循这些原则,必将能在跨界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艺术光芒。(贾毅)

(注:文中插图为黄宾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