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王氏崛起

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

公元前33年,汉成帝继位,成为西汉的第12位皇帝。

朝廷迎来新一轮洗牌:

皇帝要收回权力,

王家要排除异己,

汉元帝的旧臣不仅要重新站队,还要被下岗再就业。

王家代表王凤,以元舅身份,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执掌天下权。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王氏家族,是齐国妫姓田氏国君后裔,齐国在齐王建时被秦国灭亡。

后来项羽发展起来时,封齐王建的孙子田安为济北王。

汉朝时,当地齐人仍称呼田安家为“王家”,因以“王”为氏。

首先,拿来开刀的是汉元帝最信任的“二皇帝”石显。

石显当年权力有多大,爬得有多高,如今就整得有多狠,跌得有惨!

权力就是如此!

照理来说,汉成帝登基,石显是有拥戴之功。

当年汉成帝能成功继位,他和史丹功不可没。

可是,权力之下无父子,更何况是一个竞争对手。

很快,汉成帝和王家,用明升暗降的办法,任命权臣石显为长信中太仆,使其离开权力中心,丧失实权。

长信宫是太后居住的,这就变相远离天子中枢!

墙倒众人推,见风使舵的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张谭等人,联名上疏揭露石显及其党羽过去的罪恶。

石显被免官逐回家乡,死于中途。

以前巴结石显获得一官半职的人,都被罢免。

党羽牢梁、陈顺都被免官,

少府五鹿充宗被降职做玄菟太守,

御史中丞伊嘉降职为雁门都尉。

长安流传新的歌谣说:

“伊徙雁,鹿徙菟,去牢与陈实无贾。”

接着,就是汉宣帝、元帝的外戚,丞相王商。

王商的父亲王武,是汉宣帝的舅舅。

堂兄王接,曾任大司马车骑将军。

当时唯一能与王凤相抗衡的,就是王商。

王商在政坛上稳步高升,不但有外戚家族的背景,而且政治识见和能力,都不在王凤之下。

两人在许多问题上议论不同,关系渐渐紧张。

关键是一山不容二虎!

权力的本质就是斗争和妥协的艺术!

王商家族和史丹家族一向不和,他们都因汉宣帝而崛起!

于是,王凤与外戚史丹合谋,派人秘密调查王商的隐私,又教唆频阳(今陕西富平)人耿定,上疏诬陷王商。

汉成帝觉得难以查证,可是王凤坚持要查办。

成帝无奈,只得免去王商的丞相职务。

王商被免相仅三日,就大口吐血,悲愤而死。

王商的子弟亲戚有在宫中任职的,一律被赶出长安城。

接着,王凤家族利用外戚和朝臣抑制另一派外戚冯家、许家。

首先,排挤了能力强、名声大的汉元帝妃子冯昭仪的弟弟冯野王和成帝皇后许皇后之父许嘉。

冯野王是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之子,姐姐是汉元帝的妃子。

他虽然是皇亲国戚,但才能出众,精通《诗经》,从知县做起,政绩斐然,能力强被评为第一,是外戚中能力最为出众的。

当年,御史大夫李延寿病逝,御史大夫职位空缺,很多官员推荐冯野王继任。

汉元帝命尚书在二千石官员中挑选,冯野王以品行好,能力强被评为第一。

汉元帝询问中书令石显的意见。

石显说;“九卿之中,没有比冯野王更恰当的人选。然而冯野王是冯昭仪的哥哥,我恐怕后世评论起来,必然认为陛下越过许多贤能,对后宫亲属徇私而任命为三公。”

汉元帝认为石显说的很有道理,就没让他担任三公!

可见石显的权力有多大,一句话让冯野王倒手的三公立刻化为泡影!

许嘉是许皇后的父亲,在元帝时就是辅政大臣。

成帝时,与王凤一起辅政。

在王凤的运作下,汉成帝对许嘉曰:“将军家重身尊,不宜以吏职自累。赐黄金二百斤,以特进侯就朝位。”

一句话让许嘉退二线,靠边站!

接着是定陶王刘康。

当年汉元帝一度想废掉太子,立刘康为继承人!

汉成帝即位多年,没有子嗣,于是趁定陶王刘康来朝时,请他留下来照顾自己。

汉成帝与王政君,念及汉元帝生前喜爱刘康的关系,对他待遇也相当优厚,并不因为以前废立太子之事而有所嫌隙。

但是王爷在朝廷,隐隐有夺权之势!

这必然引起王凤的不满!

于是,王政君之兄王凤坚决要求刘康回到封国,刘康只好离开。

王凤排除异己,一家独大,自然引起朝廷其他势力不满!

京兆尹王章看不过去,劝汉成帝不能再任用王凤,并推荐名声良好的中山王之舅冯野王。

王凤得知后,称病不仕,并献上言辞甚哀的文字给汉成帝。

王政君听闻此事后,为之垂泪,甚至不进御食。

“王凤专权,五侯当朝”王莽家族是如何崛起?东汉帝国那些事2

汉成帝也因为自幼倚赖王凤的关系,不忍废弃他,只好继续任用。

王凤还职后,立刻诛杀王章。

真是有仇必报!

至此,王凤专制朝政,已没有了强大的反对派,形成“王凤专权,五侯当朝”的局面。

王氏子弟也被任为卿大夫、侍中、诸曹,郡国守、国相、刺史皆出其门。

王氏诸侯争为奢侈,后庭姬妾各数十人,僮奴以千百数。

王氏“群弟世权,更持国柄”,最后促成王莽代汉,加速了西汉王朝的灭亡。

汉成帝本想以权臣制衡权臣,没想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而把王家送上权力的巅峰。

有个实例,可见王家势力:

有一次,大臣们在汉成帝面前,经常举荐光禄大夫刘向的小儿子刘歆博学有才。

皇上召见刘歆时,诵读诗赋,皇上很高兴,欲封他做中常侍(虚衔官名),命人准备好官服。

正准备加封时,旁边大臣们说:“大将军还不知晓此事呢。”

皇上说:“此等小事,关大将军何事?”

大臣们执意要(皇上)通知王凤。

皇上拗不过,于是告知王凤要封刘歆的事情。

王凤不同意这么做,此事就此搁浅。

王凤重权,可见一斑。

凡是以正义为立场而不附和王凤的,轻则被逐,重则被杀,外朝诸臣,唯王凤之马首是瞻。

什么叫权臣,王凤就是先例,简直就是霍光第二!

应该来说,继位之初的汉成帝,本想有一番作为,可是权力被王家一族把持,让他有心无力、有苦难言。

加之他本身就是个花花公子。

继位前,他常假借其表兄弟兼同性情人富平侯张放的名义,在长安郊外玩乐。

继位后,在争夺权力失败后,就彻底摆烂,沉湎酒色。

汉成帝有一个男宠张放。

汉成帝对他十分宠爱,还将张放提拔成中郎将,两人经常一起微服私访,汉成帝在外出游玩时,假称是张放的家人。

此事引起了朝臣的不满,各种言论传到了太后王政君的耳中,再加上几个国舅的煽风点火,太后就将张放以莫须有的罪名流放。

汉成帝不堪思念之苦,多次召张放回京团聚,之后又迫于压力把张放放逐。

据史书记载,“故常涕泣而遣之”,如此反反复复,除此之外成帝还“玺书劳问不绝”,千里传递书信;

之后则顾忌宠妃赵氏姐妹不再进行,而张放则“思慕哭泣而死”。

西汉皇帝的断袖之癖,是历史公认的。

为此,他还大兴土木,建造霄游宫、飞行殿和云雷宫供自己淫乐。

最初专宠少年结发妻子许皇后,前后20年,生了一儿一女,皆夭折。

许皇后色衰,成帝便也移情别恋,开始宠爱班婕妤。

后来赵飞燕诬陷赐死。

班婕妤生了一个男孩,数月即夭折。

班婕妤美而不艳,丽而不俗,又博通文史,知书达礼。

她没有一般女子“好妒”的毛病,把侍女李平进献给汉成帝。

李平又得宠幸,被封为婕妤,并赐李平姓“卫”,成了卫婕妤。

后来,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

这姐妹俩出身市井,本是阳阿公主家中的歌女。

她们想效仿先辈卫子夫,努力学习舞蹈,凭借“善行气术”,舞蹈轻盈飘逸,时人唤作“飞燕”。

为讨汉成帝的欢心,把单人舞逐渐发展为群体舞,各种舞姿的变化时有新招,可谓千姿百态,还组织舞蹈队,进行专业化的训练。

尤其擅长“踽步”,仿佛是天生的猫步,走姿撩人,好似手执花枝,弱柳扶风,轻微颤动,风情万种。

这就是杜牧笔下的: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许皇后被废后,成帝有册立赵飞燕为后的想法。

太后王政君以其身世低微、非侯门女为由阻拦。

后由淳于长从中斡旋,汉成帝封赵飞燕的父亲为成阳侯,赵飞燕成了侯门之女,才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成帝为了取悦新皇后,令工匠在皇宫太液池建造了一艘华丽的御船,叫“合宫舟”。

赵氏姐妹,尤其是赵合德,专宠十年有余,但两人皆无子。

宫中有个叫曹伟能的女官,怀上了成帝的孩子。

临产时,赵合德命中黄门田客拿着皇帝的诏书,毒死了曹姬,取走了婴儿,最终不知下落。

后来嫔妃许美人怀孕,汉成帝暗中派御医去探视,又送给许美人三粒名贵的养身丸药,做保胎之用。

许美人生了儿子以后,赵合德知道了,大哭大闹了一场,最后胁迫成帝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儿子。

赵氏姐妹的残忍令人发指,而汉成帝的昏蒙也无以复加。

当时有讥刺赵飞燕童谣道:

“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汉成帝绝后,皇位只能由侄子继承。

绥和元年,汉成帝册封异母弟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刘欣为皇太子。

酒色侵骨的汉成帝,在赵合德的怀抱中中风暴死于长安未央宫,孝元王太后“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赵合德畏罪自杀。

汉成帝在位25年,终年45岁。

王凤执掌大权11年,接替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而辅政者,为其从弟王音,在职7年;

王凤之弟王商接替辅政,为大司马卫将军,3年而卒。

由王凤之弟王根为大司马骁骑将军辅政,在职四年而病免。

而后由王莽为大司马。

可以说汉成帝在位的25年,是王家最辉煌的25年。

很快,王家就迎来了新的挑战。

注:太平洋战争剧终,为大家准备的《东汉帝国那些事》,历史上严重被低估的帝国,195年的东汉,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永元之隆、“和熹盛东汉”、顺帝中兴、六后称制,汉匈、汉羌百年大战,云台二十八、凉州三明等星光熠熠,佛教、道教、经学、造纸术、汉服、浑天仪横空出世,近百年的盛世。直到安帝后,外戚、宦官、羌胡成为三大毒瘤,桓灵之后,君王无道,宦官专政,党锢之禁,最终引发黄巾起义,东汉分崩离析,造就了三国鼎立!

史学家司马光评价道:“自(夏商周)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