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政治局势的演变是新疆银元诞生的重要推动力。光绪四年(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十年(1884年)新疆设省,结束了新疆长期动荡的局面,为统一货币铸造奠定了政治基础。但新疆地处西北边境,战略地位重要,驻军众多,军政开支庞大。而清朝时期新疆财政主要依赖内陆省份的“协饷”,后期因各地财政困窘,协饷不能如数按期拨解,新疆财政陷入窘境,为解决驻军的饷银问题,有了铸造银元的现实需求。
这些银元在设计上融合多种文化元素,既有象征中华民族的蟠龙图案,又有体现新疆少数民族风格的双叶花纹以及阿拉伯风格的回文,是文化融合的生动体现。工艺上有打制币和机制币,如“三体文”光绪银元是打制币,生产效率较低。
左宗棠
为稳定新疆的经济秩序,左宗棠下令仿照阿古柏的天罡银币样式,铸造了光绪天罡银币,以方便当地民众使用。
新疆自古以来习用金银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古丝绸之路的要冲,随着丝路贸易的发展繁荣,一些外国金银币传入新疆,对当地的货币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晚清新疆银币应运而生。这些银币的铸造,既体现了对传统货币文化的传承,又融入了时代的特色。
光绪银钱天罡五分
1876年(光绪二年),左宗棠率军平定新疆阿古柏叛乱后,为了稳定新疆地区的经济秩序,促进贸易发展,开始铸造新疆光绪银钱。
光绪银钱天罡五分
新疆省造光绪银钱汉满回文天罡五分。叶尔羌造币厂。
光绪银钱天罡五分
新疆省造光绪银钱汉满回文天罡五分。和阗造币厂。
阿古柏货币
阿古柏是中亚浩罕国侵略者,1865年入侵中国新疆,1867年建立“哲德沙尔”汗国。为巩固统治,他在新疆地区铸造了自己的货币
阿古柏金银铜币一组三枚
在新疆地区的历史货币体系中,不同的货币有着不同的称谓,金币被称作“铁勒”,银币被称作“天罡”或“腾格”,铜币称作“普尔”。
光绪银圆“三体文”
回历1307年,即光绪十六年(1890),迪化(今乌鲁木齐)已设行省,新疆省代理巡抚魏光焘拟请库车工匠仿东南各省洋银式样,在迪化官钱局以土法制造银元,委派藩库大臣刘承泽督工铸造。该币为新疆地区最早以蟠龙为图案的银币,亦是除光绪天罡外唯一带有满文的银币。
此系列银元正面中间直书汉文“光绪银圆五/三钱”;左侧为察合台文,汉译“光绪汗造五/三钱,回历1307”;右侧为满文,汉译“光绪银元五/三钱”。因汉、维、满三种文字同列于币面,故有“三体文”之称。背面蟠龙图案亦十分奇特,双睛特大,龙身蜷曲于龙首之后,五钱与三钱的龙图布局方向相反。正背面外缘均环人字纹或绳索纹,无内齿。
光绪银元三钱
新疆省造光绪银元三钱三体文
光绪银元五钱
新疆省造光绪银元五钱三体文
“光绪银圆三体文”开制之初,有五钱、三钱、二钱三种面额,每百两银一半用来造五钱及三钱,一半则配造二钱,而现今所见图片及实物却只有五钱及三钱两种,理论上产量最多的二钱反不见踪迹。 “三体文”银币生产效率低下,成本过高,以致亏损累累,铸行未久即停造,因此数量稀少,是新疆银币中的名誉珍品。
喀什造光绪银元从1893年至1902年持续铸造,不同时期计重值有所变化,名称也从“光绪银元”到“喀什光绪银元”再到“喀造光绪银元”。
光绪银元(喀什噶尔造币厂)
从1893年到1896年铸造“光绪银元”,币计重值有伍钱、叁钱、贰钱、壹钱四种。
新疆省造光绪银圆壹钱
新疆省造光绪银圆壹钱银币。喀什噶尔造币厂。
新疆省造光绪银圆贰钱
新疆省造光绪银圆贰钱银币。喀什噶尔造币厂。
光绪银圆叁钱
新疆省造光绪银圆叁钱银币。喀什噶尔造币厂。
光绪银圆伍钱
新疆省造光绪银圆伍钱银币。喀什噶尔造币厂。
光绪银圆背壹钱
新疆省造光绪银圆背壹钱银币。喀什噶尔造币厂。
光绪银钱背壹钱
新疆省造光绪银钱背壹钱银币。喀什噶尔造币厂。
喀什光绪元宝
主要铸造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即回历1323年。由喀什噶尔造币厂铸造。有大写的伍钱、叁钱、壹钱系列和小写的三钱、二钱系列。钱币正面为环珠圈,珠圈内为汉文“光绪元宝”,四字中央通常铸有菊花等花纹,上方为汉文“喀什”,下方为汉文币值,如“伍钱”等,左边一侧为回文“光绪、回历年份”,右边一侧为回文“喀什噶尔、钱币纪值”。背面为S形龙图案,龙体周围环绕有“镂空云饰纹”。
光绪元宝喀什壹钱银币
新疆反S龙壹钱。喀什噶尔造币厂。
光绪元宝喀什二钱银币
新疆光绪元宝反S龙二钱银币。喀什噶尔造币厂。
光绪元宝喀什叁钱银币
新疆光绪元宝反S龙叁钱银币。喀什噶尔造币厂。
光绪元宝喀什伍钱银币
新疆光绪元宝反S龙伍钱银币。喀什噶尔造币厂。
喀什光绪银元
1896年到1902年铸造“喀什光绪银元”,计重值有伍钱、叁钱、贰钱、壹钱四种。
喀什光绪银圆壹钱
新疆省造喀什光绪银圆壹钱银币。喀什噶尔造币厂。
喀什光绪银圆贰钱
新疆省造喀什光绪银圆贰钱银币。喀什噶尔造币厂。
喀什光绪银圆叁钱
新疆省造喀什光绪银圆叁钱银币。喀什噶尔造币厂。
喀什光绪银圆伍钱
新疆省造喀什光绪银圆伍钱银币。喀什噶尔造币厂。
喀造光绪银元
“喀造光绪银元”,铸造时间为回历1320、1321、1322年,只有伍钱、叁钱、贰钱三种计重值。
喀造光绪银圆贰钱银币
新疆省造光绪银圆贰钱银币喀造 。喀什噶尔造币厂。
喀造光绪银圆叁钱银币
新疆省造光绪银圆叁钱银币喀造 。喀什噶尔造币厂。
喀造光绪银圆伍钱银币
新疆省造光绪银圆伍钱银币喀造 。喀什噶尔造币厂。
迪化造光绪银元于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三年铸造,币面有鲜明的新疆少数民族和阿拉伯风格。
迪化造光绪银元
“迪化光绪银元”计重值有五钱、三钱、二钱三种币值。
迪化光绪银圆二钱
新疆省造迪化光绪银圆二钱银币。迪化造币厂。
迪化光绪银圆三钱

新疆省造迪化光绪银圆三钱银币。迪化造币厂。
迪化光绪银元五钱
新疆省造迪化光绪银圆伍钱银币。迪化造币厂。
阿城光绪银元是新疆阿克苏局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冬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铸造。
阿城光绪银元
光绪十九年,阿克苏所辖地区出现严重钱荒,而内陆各省已开始广铸银元,且喀什噶尔局铸币成功有经验可循,故而阿克苏局就近从喀什噶尔调用工匠开铸银元以解决钱荒问题。
计重值有一钱、二钱、三钱、五钱共四种面值。
阿城光绪银元一钱
新疆省造阿城光绪银元一钱银币。阿克苏造币厂。
阿城光绪银元二钱
新疆省造阿城光绪银元二钱银币。阿克苏造币厂。
阿城光绪银元三钱
新疆省造阿城光绪银元三钱银币。阿克苏造币厂。
阿城光绪银元伍钱
新疆省造阿城光绪银元伍钱银币。阿克苏造币厂。
新疆省造光绪银元
新疆省造光绪银元库平重一钱样币
新疆省造光绪银元库平重一钱银样币。迪化造币厂。出自极其罕见的新疆发行,该龙图设计与其他省份极为相似。此系列共发行了四种面值(此枚为最小面值),其中仅一钱和二钱最后获採用流通。
新疆省造光绪银圆库平重七钱二分样币
新疆省造光绪银圆库平重七钱二分银制样币。埃斯林根(奥托-本)铸币厂。与奉天、浙江、安徽等省份同时期铸造的样币相似,这枚样币的模具亦来自德国的埃斯林根的奥托-本公司。币面以’Sungarei’标明省份。
新疆喀什“大清银币”
清朝末期,新疆地区经济落后,银圆缺乏,货币流通不畅。为改善状况,喀什噶尔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始铸造喀什大清银币。
正面铸有“大清银币”字样,顶部有“喀什”或“喀什道”“喀什造”等,下方标注“湘平一两”“湘平五钱”“湘平二钱”等面值,左右两侧为老维吾尔文;背面中间为蟠龙图案,周边有枝叶、花饰、带结等装饰。从“汉文字、回文回历、枝叶、带结、花卉”等多个方面,体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喀什造大清银币湘平二钱
新疆喀什造大清银币湘平二钱银币。喀什噶尔造币厂。
喀什造大清银币湘平五钱
新疆喀什造大清银币湘平五钱。喀什噶尔造币厂。
喀什大清银币湘平壹两
新疆喀什大清银币湘平壹两。喀什噶尔造币厂
- 喀什大清银币湘平壹两背星月电码样币
喀什大清银币湘平壹两背星月电码样币
新疆喀什大清银币湘平壹两背星月电码样币。喀什噶尔造币厂。龙面的蟠龙有星月环绕,展现出该省的伊斯兰文化背景。
喀什大清银币湘平壹两背星月电码样币
观察币边时,即可发现上刻颇为奇怪的连串中文数字:6398-3276-0001-0357,其后被发现与一本汉字电码有所关联。按照电码本查询,可破译出该串数字为”足湘一两”。
喀什大清银币库平壹两样币
新疆喀什大清银币库平壹两样币。喀什噶尔造币厂。此为样币,新疆大清银币一向采用湘平纪重,但此枚样币为内陆各省沿用的库平纪重。此枚见证了地方采用户部订立于1906年的新衡量标准之始,当时许多省份尚未依令实行。
新疆宣统银币
- 喀什造宣统银币五钱
铸造于1909年(宣统元年、回历1327年)和1910年(宣统二年、回历1328年)。正面珠圈内为汉文“宣统银币”,上方为“喀什造”,左侧是“钱”,右侧是“五”,下方为回文“喀什造.五钱”及回历铸造年号。
喀什造宣统银币五钱
新疆喀什造宣统银币五钱银币。喀什噶尔造币厂。
- 喀什宣统元宝五钱
铸造于1911年(宣统三年、回历1329年)。正面珠圈内有汉文“宣统元宝”,上方为汉文“喀什”,左侧是“钱”,右侧是“五”或“伍”,下方为回文“喀什造、五钱”及回历铸造年号。
喀什宣统元宝五钱
新疆喀什造宣统元宝五钱银币。喀什噶尔造币厂。
清末,新疆的货币制度较为混乱,存在多种货币流通。1907年,新疆布政使王树楠到任后,为规范货币市场,决定进行金融货币改革,指示迪化水磨沟机器局(迪化造币厂)铸造机制“饷银”。
新疆饷银
迪化造币厂于1907年5月开始铸造面值五钱、四钱、二钱、一钱四种的饷银,1908年开始铸造一两面值的饷银。
饷银一钱
新疆饷银一钱字面回文银币。迪化造币厂。
饷银二钱
新疆饷银二钱字面回文银币。迪化造币厂。
饷银四钱
新疆饷银四钱字面回文银币。迪化造币厂。
喀什饷银五钱
新疆喀什饷银五钱银币。喀什噶尔造币厂。
饷银五钱
新疆饷银五钱字面回文银币。迪化造币厂。
饷银一两
新疆饷银一两银币。迪化造币厂。正背无回文。
饷银一两
新疆饷银一两银币。迪化造币厂。正回文。
《新疆图志》记载,饷金金币只铸造了一钱、二钱两种,“其金圆共分一钱、二钱两种,重一钱者抵纹银三两,重二钱者抵纹银六两。阳面铸饷金一钱、二钱字样,阴面铸龙纹,边加缠文饷金几钱字样”。
饷金一钱
新疆饷金一钱金币。迪化造币厂。
饷金二钱
新疆饷金二钱金币。迪化造币厂。
宣统二年(1910年),新任巡抚袁大化自上海添购机器加造五钱,一两金币,但铸造量非常稀少。正面珠圈内有汉文“饷金五钱”“饷金一两”字样,珠圈内有四圈凸起圆环,背面则为龙纹和维吾尔文,体现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融。
饷金五钱
新疆饷金五钱金币。迪化造币厂。
饷金一两
新疆饷金一两金币。迪化造币厂。
据考证,“饷金五钱”的铸造时间迟于《新疆图志》资料收录时间下限,故而未见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