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农村手工——

                   脱  

     墼(jî,读入声):一曰未烧的砖坯,一曰粉末加水做成的块状物墼当地人也称为胡墼,脱墼就是脱土坯当地常用的墼有三种:一种是“尺二八寸”长一尺二寸,宽八寸,厚寸半,故尺二八寸。尺二八寸用途广泛,盖房礤cā,砌的意思)墙、碹窑礤窑后墙、窑腿子、窑挂面(窑前面包括门窗等部分)等,就连礤院墙、盖棚圈、砌猪窝、垒鸡窝、礤圐圙都离不开尺二八寸。用它的宽礤墙,相当于现在的二四墙,用它的长礤墙,相当于现在的三七墙;另一种是辋墼碹窑专用的一种土坯,呈弓背形或称拱形状,就像一节车辋,故名辋墼。辋墼的拱形外侧长度约二尺,内侧长度约尺八,宽度约一尺,厚度约二寸,一块干透的辋积大约在四十斤左右,是专门用来碹窑的;还有一种是盘炕凳炕用的“炕板子”,呈正方形,边长一尺二寸,厚度约二寸。这里所说的脱墼,就是脱以上三种土坯的统称。如果单另脱一种墼,也可以分别称为:脱尺二八寸、脱辋墼、脱炕板

     脱墼首先要选择平整的场地,一般是选择土质较好的黄土崖nāi头下,并且靠崖头有一块平整而面积较大的场地,从崖头取土和泥脱墼,这样取土比较方便,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次是选择一块土质较好、土层较厚、平整、宽阔的场地,就地挖坑和泥(记得我们村一队就因脱墼和泥在平地挖出一个较大的坑,下雨聚满了水,有几个小孩子在中午下到水坑中耍水,其中一个孩子没有上来淹死了,小孩的叔叔发现后下水打捞,结果这位叔叔也被淹死在里面了)脱墼;如果不能同时具备有好的土质和平整、宽阔的场地这两个条件,也可以找一块平整、宽阔的场地,把优质的黄土拉运过来和泥脱墼。

脱  墼

     脱墼要选择晴朗的天气,阴雨天是不能脱墼的,因为脱墼如果遇到雨天就会把刚脱的墼淋坏变形,如遇大雨甚至彻底把墼冲刷的不留痕迹,前功尽弃。过去很少有天气预报,人们主要凭经验来判断天气,在判断近期无雨的情况下才能脱墼。

     脱墼用的泥是大繎泥,繎(rán),就是在和泥时在泥土中添加的秸秆柴草等纤维,以增加土坯的韧性和耐性,较为结实不容易断裂。我们当地用的繎一般是麦滑麦糠麦滑就是麦秸,麦滑即为大繎,麦糠就是麦秓(zhî麦糠即为细繎。大繎泥就是在和泥时加入麦秸。如果麦秸太长,还得用切草刀往短切一切。

     和大繎泥先把黄土堆成中间凹陷的圆圈状,然后担水倒入土堆上面预留的凹陷坑内,当加水适宜后停止加水,等待一段时间,通常要等待四五个小时以上,这个过程叫作“洇泥”或者叫做“酵泥”,一般是头天下午或晚上洇上第二天使用,洇过的泥脱出的墼比较坚韧结实。

     泥洇好后在脱墼前要进行潳(zhà)泥,就是把洇好的泥重新用爪(zuā一种刨土用的工具)刨开,再加水加繎反复用爪搅拌,甚至biàn挽起、卷起、别起的意思起裤子脱掉鞋袜赤脚站进去反复踩,直至拌合均匀软硬适宜。在洇泥的时候是不能加繎的,那样会很难刨开潳泥,所以要在潳泥的时候才能加入繎。潳泥这个过程很费劲,一般都是由力气较大的青壮年人来完成。潳泥可以随潳随用,切不可一次性全部潳完,因为潳好的泥过一段儿时间又会qî意为蒸发、吸收水分,使的过程硬。把泥潳好后就可以脱墼了。

     脱尺二八寸用的是尺二八寸模子,脱辋墼用的是辋墼模子,脱炕板用的是炕板模子种模具都是由木匠用薄木板制作而成,但大小形状不同。模具也有铁皮制作的,但极为少见。脱墼时把模子平放在平整好的场地上,一个人用大铁好的大泥捾(wô当地人把铲泥称作捾泥或耩泥)到模子内,另一个人用泥页(泥匠的一种工具,形同抹子,但比抹子稍窄模子内泥填满摸平,用一根铁丝做的划子沿模子内侧边缘将四周划开,然后将模子提起放到一侧再脱下一个。有的人把脱下提起的模子在水中蘸一下,以便在脱下一个时更容易脱出,墼的侧面更光滑一些。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地脱,脱出的坯子一排排一行行摆放十分整齐。一般铁锹泥脱一个尺二八寸,但是脱一个辋墼需要一锹半的泥,三锹脱两个,除非有特别力气大的人,用大铁锹一次捾一个辋墼的泥。一个壮劳力一天最多脱二百辋墼或三百尺二八寸。脱好的墼要干一两天,这时候要特别注意猪、牛、羊等家畜上去踩踏。干一两天后就可以立起来了,一个墼的侧面靠另一个墼的正面码成人字型的行继续晾干,直到八成干的时候垛成垛备用。在垛垛的时候要立垛,切不可平垛,墼与墼之间要留一到两公分的间隙,以便通风干透。如果遇上雨天要提前成垛用柴草、席子或塑料布苫上防雨。

     脱墼的数量根据用量和场地自行决定,如果是盖房或碹窑动大型泥工,尺二八寸和辋墼的用量比较大,脱一次根本不够,需要脱好几次才能满足需求。炕板子主要是盘炕用,量不大,够盘炕即可,一次脱三五十个就够了。

     脱墼、盖房、碹窑统称动泥工,动泥工是苦活儿、累活儿、脏活儿,多人干的活儿,仅靠自家人是很难完成的。还需要其他人来帮忙。过去用人基本不花钱,今年你帮我明年我帮你,互相传忙互相帮助,但是必须供饭供烟。饭要供好饭,烟一般有普通的、大众化的就行了,但必须充足。由于是重苦力活儿,所以必须给“受苦人”(对干活儿人的称呼)吃好吃饱。过去也没有什么好吃的,早饭常见的是搅块垒、拌炒面,午饭和晚饭一般是蒸莜面调山药丝馇(chû)凉粉,或蒸莜面烩山药白菜粉片片。到七十年代后期人们生活逐渐好转,动泥工的伙食也相应提高,主食以莜面、馒头、花卷儿为主,时不时还吃一顿油饼儿或油炸糕;蔬菜也比过去丰富一些,有时候也割一些肉吃,晚上喝盅儿烧酒。人多做饭也得好几个人,一般都是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女人们来帮忙,饭菜的好赖也直接影响来帮忙人的多少,如果饭菜不好来帮忙的人也相对就少。抽烟一般是每人每天发一盒烟,不够吃的还有公用烟,烟的品牌都是当时的大众化品牌,如:握手、红梅、太阳、战斗、钢花、官厅、青城、红大刀、大生产、大青山、千里山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居住条件大幅度改善,再加上农村老龄化日趋加重,盖房、碹窑、脱墼动泥工逐渐消失不见了,即使有盖房的人家也不用土坯了,全部改用砖混结构,甚至包工包料直接承包给了建筑工程队施工。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