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童谣重在一个“趣”字上
——评苟世阳老师童谣专辑
罗定坤
请看《月亮变脸》这首童谣:“月亮阿姨窗前过,变着脸谱来考我。从C变成D,从D变成O。英文字母我学过,请听我唱字母歌:ABCDEFJ……”月亮阿姨化身为魔术师,以英文字母为道具,与孩子们玩起了变脸游戏。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激发了孩子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又巧妙地融入了天文知识,让夜空中的月亮不再只是遥远而神秘的存在,而是成为孩子们学习路上的亲密伙伴。苟老师巧妙地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让童谣成为孩子们探索世界的钥匙。

再读《晾衣裳》:“大衣裳,小衣裳,晾在一根绳子上。好像一家人,坐着索道去观光。阳光明又亮,鸟儿把歌唱。”这是一幅温馨的生活画卷,大衣裳、小衣裳在绳子上“坐着索道去观光”,这样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又充满了童趣,让孩子们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翱翔。阳光、鸟鸣,这些日常元素在苟老师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且看《莲藕》这首童谣:“水里藏,泥里钻,天晴下雨打着伞。空心有节不是竹,肚里有丝不是蚕。春天才露尖尖角,夏天花儿开得艳。”更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莲藕的生长环境和特性,通过“空心有节不是竹,肚里有丝不是蚕”的巧妙对比,不仅让孩子们对莲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还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春天才露尖尖角,夏天花儿开得艳”则是对荷花生长周期的美丽描绘,让孩子们在童谣中感受四季的更迭,体会生命的奇迹。
又看《虎头鞋》和《叫叫鞋》两首童谣,则是从孩子们的日常穿戴入手,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鞋子以生命,让它们在孩子们的想象中活灵活现。“虎头鞋,脱床下,小老鼠不认识它。舔舔它额头,亲亲它嘴巴。拱一拱,拉一拉,把它当作玩具耍。”(《虎头鞋》),“叫叫鞋,真奇妙,我走路,它就叫。嘟嘟嘟,嘟嘟嘟,像给妈妈发电报。妈妈听见了,叫我别乱跑。”(《叫叫鞋》)。小老鼠与虎头鞋的互动,以及叫叫鞋发出的“嘟嘟嘟”声,都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感受到童年的纯真与乐趣,同时也传递出家庭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虎头鞋
叫叫鞋
再看《耳朵和眼睛》:“课堂上,静悄悄,老师正把语文教。眼睛偷偷开小差,对着窗外到处瞧。耳朵急忙提醒它,专心上课别乱跑。”它是以课堂为背景,通过眼睛“开小差”与耳朵“提醒”的对话,寓教于乐地教导孩子们上课要专心听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以孩子视角出发的童谣,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正面的教育信息。
更有意思的是《猜猜这是什么箭》:“中国有支箭,发射不用弓。箭尾喷烈火,使劲往上冲。人造卫星和飞船,靠它运送到太空。这是一支什么箭?快把脑筋动一动。(谜底:火箭)”这首童谣,以火箭为谜底,通过生动的描述,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童谣中“箭尾喷烈火,使劲往上冲”的描绘,不仅形象地展示了火箭发射的场景,也寓意着孩子们心中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还有《快乐的雨娃娃》和《插秧》两首童谣,则是从自然景象和农业生产中汲取灵感,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雨水的滋润和农民伯伯辛勤耕耘的场景。“雨娃娃,多又多。喜欢陪着风婆婆。农村城市到处跑,又跳舞来又唱歌。青蛙见了呱呱叫,禾苗见了乐呵呵。”(《快乐的雨娃娃》)“田当纸,手当笔,农民伯伯写诗忙。这首诗,写得巧,横看竖看都成行。”(《插秧》)这些童谣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也培养了他们对劳动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