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个出生就进监狱的婴儿,18年后竟然成了皇帝。更离谱的是,拥立他的权臣霍光掌控朝政20年,连皇帝都要看他脸色。
刘病已怎么从霍光手里夺回皇权?这场博弈,比宫斗剧还精彩。
襁褓入狱,命运多舛
前91年的长安城内血流成河,巫蛊之祸震动了整个帝国。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被江充诬陷用巫蛊之术谋害皇帝,这可是诛九族的死罪。刘据走投无路只能起兵自卫,结果兵败身死。
太子一家男女老少全部被处死,只有一个例外——刘据的孙子刘病已。这个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让武帝心软了,毕竟这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罪过?
郡邸狱因此收了个特殊的囚犯,一个还在襁褓中的皇曾孙。郡邸狱是专门关押皇室罪人的地方,里面阴暗潮湿,蚊虫乱飞,成年人都很难忍受这样的环境。
狱吏丙吉实在看不下去,找来两个女囚当奶妈,还自掏腰包买米买肉养活这个可怜的孩子。
就这样,这个皇曾孙在监狱里艰难地活了下来。汉武帝病重,有方士进言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武帝勃然大怒,下令将监狱里的人全部处死。
丙吉拦在狱门前死活不让进,他的理由很简单——皇曾孙还在里面。这句话让武帝突然清醒过来。
第二天,武帝下诏大赦天下,5岁的刘病已终于走出了那座阴暗的监狱。出狱后的日子并不好过,他被送到外祖母史良娣家寄养。史家只是个寒门,史良娣还是个寡妇,家境十分贫寒。
这里没有锦衣玉食,没有仆从侍候,刘病已像个普通孩子一样在市井里长大。他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读书玩耍,一起帮家里干活,谁能想到这个瘦弱的少年身上流着皇室的血?
长大后他甚至娶了个平民女子许平君,两人住在狭小的屋子里过着清贫的日子。
命运的转折突然降临。21岁的汉昭帝驾崩,没有留下子嗣。掌握实权的大将军霍光需要选个新皇帝。
第一个人选昌邑王刘贺因为荒淫无度,即位仅27天就被废黜。霍光需要一个更合适的人选,丙吉这时候提到了刘病已。一个在民间长大的皇曾孙,没有根基,没有势力,这样的人最容易控制。
霍光心里有了盘算。
霍光拥立,权臣当道
18岁的刘病已正在掖庭里学习,禁军突然包围了他的住处。他要当皇帝了,这不是梦,霍光的仪仗已经到了门外。进宫那天,刘病已就看清了形势。
霍光是什么人?辅政大臣,一手遮天,昭帝在位13年,大事小事都得听他的。昌邑王因为不听话,27天就被废了。自己一个平民出身,拿什么跟霍光抗衡?
登基大典上文武百官朝拜新皇,但他们的眼睛都在偷瞄霍光。谁是真正的主人,大家心知肚明。
刘病已第一次想封赏恩人丙吉,霍光摇头了。理由冠冕堂皇:陛下初登大宝,不宜轻易封赏。
刘病已想立结发妻子许平君为皇后,霍光又有意见,他想让自己的女儿当皇后。刘病已只能打个擦边球,说自己思念故剑,朝臣们听懂了暗示,支持立原配。
霍光只好同意,但心里显然不痛快。小皇帝有点不听话啊。刘病已想推行一项新政,话还没说完,霍光就否决了。
年轻人要多学习,政事交给老臣处理就好。刘病已终于明白自己的处境,他就是个傀儡,一个摆设。但他没有发作,没有反抗,每次霍光提建议,他都恭敬接受。
霍光很满意,这个皇帝比昌邑王懂事多了。刘病已很清楚,霍光不死,自己永远是个摆设。
刘病已悄悄提拔了张安世。这是前大司马张汤的儿子,为人谨慎中立,从不轻易站队。
霍光没有在意,一个中立派能有多大威胁?魏相也被重用了,这个人正直敢言但不张扬。
刘病已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布局,表面恭顺,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终于等到霍光病重,卧床不起,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他亲自主持霍光的葬礼,规格之高甚至超过了皇帝。文武百官都在猜测皇帝的用意,刘病已心里却明镜似的。霍光虽然死了,但霍家的势力还在。

儿子霍禹继承了大司马的职位,侄子霍云掌管着禁军,霍家人在朝廷里盘根错节。
现在动手,时机还不成熟。但朝堂的气氛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皇帝说话的声音大了一些,大臣看皇帝的眼神也恭敬了一些。风向在慢慢转变,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步步为营,收回皇权
霍光死后,刘病已做了件看似平常的事。他下诏要求各郡国推荐贤良方正,说是要广纳贤才,充实朝廷。
霍禹没有反对,选拔人才是皇帝的职责,况且推荐上来的人还要经过他这一关。但刘病已玩了个心眼,他让张安世和魏相负责初选。这两人选出来的,都是些有真才实学但不依附权贵的人。
霍禹审核时挑不出毛病,这些人确实有才,但就是跟霍家不亲近。
更巧妙的是,刘病已把这些新人分散安插在各个部门。御史台来一个,大理寺来一个,少府也来一个,看起来毫无章法。霍家人觉得这些人分散各处,掀不起什么风浪。他们没想到,这正是刘病已要的效果。
这些人虽然分散,但都直接或间接地向皇帝汇报工作。刘病已通过他们,逐渐掌握了朝廷各部门的实际情况。
发生了一件大事,许皇后突然病倒了,太医说是中毒。刘病已大怒,下令彻查。
查来查去,线索指向了霍光的妻子霍显。原来霍显一直想让女儿霍成君当皇后,见许平君挡了路,就买通女医下毒。这件事让刘病已抓到了把柄,但他没有立即发作。
刘病已表现得很大度:’霍夫人已经去世,死者为大,此事到此为止。’
但从那以后,刘病已开始频繁地调整官员。又设立了一个新机构——尚书台,专门处理皇帝的机密文书。
以前这些事都是由大司马府处理的,现在权力被分走了一部分。霍禹提出异议,刘病已的理由很简单:’朝廷事务繁多,需要专人处理。’
更妙的是,尚书台的主事都是皇帝亲自任命的。刘病已在等,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机会终于来了。霍家准备在新年朝会时动手,他们计划控制宫门,逼迫皇帝退位。
刘病已将计就计,提前一天召开朝会。霍家人措手不及,仓促应对。朝会上,刘病已突然宣读了一份诏书。
内容是关于霍家谋反的证据,人证物证俱全。满朝哗然,霍禹当场瘫软在地。刘病已早就布置好了禁军,将霍家一网打尽。这次清洗很彻底,霍家在朝廷的势力被连根拔起。
刘病已终于真正成为了大汉天子。
中兴之治,千古明君
霍家倒台后,刘病已开始了真正的施政。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那些冤死的人平反。
巫蛊之祸中被杀的太子刘据,被追封为戾太子。
虽然谥号不太好听,但总算恢复了名誉。刘病已还下诏为其他冤死者平反,抚恤他们的家属。
这个举动赢得了民心,百姓都说新皇帝是个仁君。
他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管出身如何,只要有真本事就能得到重用。
刘病已开始推行新政。首先是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同时精简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节省下来的开支,一部分用于赈灾,一部分充实国库。
他设立了廷尉平,专门审理疑难案件,防止冤假错案。还规定死刑必须三次复核,由皇帝亲自批准。这个制度大大减少了滥杀无辜的情况。
匈奴分裂后,西域诸国摇摆不定。刘病已派遣使者出使西域,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对友好的国家给予赏赐,对敌对的进行威慑。
他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西域设立正式的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丝绸之路更加畅通,东西方贸易繁荣起来。
同年,北匈奴发生内乱。呼韩邪单于在内斗中失败,率部投降汉朝。刘病已以礼相待,在长安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朝见仪式。呼韩邪单于感激涕零,表示永远臣服大汉。
刘病已推行了一项影响深远的政策——考试选官。这个制度打破了贵族垄断,让寒门子弟也有了上升的通道。许多有才华的平民通过考试进入官场,为国家注入了活力。
刘病已已经在位24年了。这时的大汉王朝,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时府库充实,粮食堆积如山。史书对他的评价极高。
司马光说:’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班固认为他是西汉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后世史家将他与文帝、景帝并称,认为他们共同缔造了西汉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