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间万物的两面性源头在于道
世间万物都存在着两面性,而这种两面性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道”。道是宇宙间最根本的存在,它蕴含着阴阳两种基本的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了自然、宇宙、天地以及万物的本源。从表面上看,阴阳二气呈现出二元对立统一的关系,即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然而,深入探究其内部,你会发现它实际上包含着三元的结构,即天地人三才。这种结构符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规律。道生一,意味着道是万物的本源;一生二,表示道分化为阴阳两种基本的气;二生三,说明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产生了天地人三才;三生万物,则表明天地人三才相互作用,最终孕育出世间万物。
2. 世间万物的两面性体现在五行金木水火土生杀上
世间万物的两面性还体现在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生杀关系上。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生的过程,是自然万物被创造的过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种相生的关系推动了万物的生长和发展。而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杀的过程,是自然万物被毁灭的过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种相克的关系则导致了万物的消亡和毁灭。从表面上看,五行的生与杀是二元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然而,深入分析其内部,你会发现五行的生与杀各自都包含着三元的结构。五行化生万物的过程符合三元归一的玄机,即五行通过相互作用,最终汇聚成一个整体,从而创造出万物。五行克杀万物的过程也符合三元归一的玄机,即五行通过相互制约,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从而导致万物的消亡。五行生万物的过程可以用河图来表示,河图通过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五行相生的格局,从而推动了万物的生长。五行杀万物的过程可以用洛书来表示,洛书通过阴阳二气的相互制约,形成了五行相克的格局,从而导致了万物的消亡。河图与洛书相互转换,即为五行生杀的转化过程。从表面上看,五行的生与杀是二元对立统一的关系,但其实它们的内部结构仍然是三元的。
3. 世间万物的两面性体现在先天和后天上
世间万物的两面性还体现在先天和后天的关系上。先天和后天二者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万物的存在。先天是万物的本体,它代表了万物的原始状态和内在本质;后天是万物的功用,它代表了万物在现实世界中的表现和作用。先天是化生万物的过程,这个过程符合三元的规律,即先天的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产生了天地人三才,从而孕育出万物。后天是克杀万物的过程,这个过程也符合三元的规律,即后天的阴阳二气相互制约,导致了万物的消亡和毁灭。从表面上看,先天和后天是二元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然而,深入探究其内部,你会发现先天和后天各自都包含着三元的结构,即先天有先天的三元,后天有后天的三元。先天和后天合一,又构成了一个更大的三元结构,即先天、后天以及它们的结合。这种结构体现了极大无外、极小无内的哲学思想,即万物的本体和功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统一的整体。
4. 阴阳二气符合三元
阴阳二气本身也符合三元的规律。当阴阳二气尚未分化时,它们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此时为一,代表了万物的本源和统一。当阴阳二气开始分化时,它们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气,此时为二,代表了万物的对立和分化。当阴阳二气进一步分化并相互作用时,它们产生了天地人三才,此时为三,代表了万物的生成和发展。阴阳二气通过演绎三元的过程,才能实现生杀万物的功能,并最终归于平衡和统一。这种过程体现了宇宙间万物的生成和发展规律,即万物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混沌到有序,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5. 五行金木水火土符合三元
五行金木水火土也符合三元的规律。当五行尚未分化时,它们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此时为一,代表了万物的本源和统一。当五行开始分化时,它们逐渐形成了五种不同的元素,此时为二,代表了万物的对立和分化。当五行进一步分化并相互作用时,它们产生了生杀万物的功能,此时为三,代表了万物的生成和发展。五行金木水火土通过演绎三元的过程,才能实现生杀万物的功能,并最终归于平衡和统一。这种过程体现了宇宙间万物的生成和发展规律,即万物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混沌到有序,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6. 河图演绎符合三元
天道的终极规律为三元归中
河图的演绎过程也符合三元的规律。当河图尚未分化阴阳二气时,它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此时为一,代表了万物的本源和统一。当河图分化出阴阳二气后,它形成了五组一阴一阳的组合,此时为二,代表了万物的对立和分化。当这五组一阴一阳的组合进一步相互作用时,它们产生了五行相生的关系,此时为三,代表了万物的生成和发展。五行相生的关系推动了万物的生长和繁荣,从而实现了三生万物的过程。这种过程体现了宇宙间万物的生成和发展规律,即万物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混沌到有序,最终达到一个繁荣的状态。
7. 洛书演绎符合三元
洛书的演绎过程也符合三元的规律。当洛书尚未分化阴阳二气时,它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此时为一,代表了万物的本源和统一。当洛书分化出阴阳二气后,它形成了五组一阴一阳的组合,此时为二,代表了万物的对立和分化。当这五组一阴一阳的组合进一步相互作用时,它们产生了五行相克的关系,此时为三,代表了万物的消亡和毁灭。五行相克的关系导致了万物的消亡和毁灭,从而实现了三杀万物的过程。这种过程体现了宇宙间万物的消亡和毁灭规律。
自然天道的规律看似是阴阳二元对立,实则是三元归一。这种规律贯穿于宇宙的生成、发展和变化之中,是万物存在和演变的基础。具体而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杀万物。这一过程体现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混沌到有序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阴阳二元进一步分化为三元,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结构和关系。
具体来看,阴阳有三元,即阴阳未判为一,阴阳初判为二,阴阳始判为三。五行也有三元,五行未分为一,五行初分为二,五行生杀运行为三。河图和洛书的演绎也符合三元规律,河图未分阴阳二气时为一,分阴阳二气后形成五组一阴一阳组合为二,五组一阴一阳形成五行为三,五行生万物为三生万物;洛书未来分阴阳二气为一,分阴阳二气后形成五组一阴一阳组合为二,五组一阴一阳形成五行为三,五行杀万物为三杀万物。
此外,六气、十二纪、中三元、太极、曲三元、鬼神三元、十天干、十二地支、五运、五会、十二长生、地支藏干、格物、地支六变、六十甲子、易经、两仪、四象、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先天六十四卦、后天六十四卦、先天八门、后天八门、先天八神、后天八神、先天九星、后天九星、周易、归藏、连山等,都符合三元的规律。这些三元结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宇宙体系。
因此,命理学、奇门遁甲、风水学、中医学、相学、28星宿、十二天星学、十二月相学、三元总才学、六爻、六壬学、太乙学、紫薇斗数等学问,都只能以三元为基础来建立和解释。这些学问通过对三元规律的研究和应用,揭示了宇宙自然天地万事万物的变化和发展规律。道有三,阴阳有三,五行有三,六气有三,数有三,象有三,理有三,宇宙自然天地万事万物无一不是以三而变,再生杀,归于中。
西方哲学和科学长期以来向人们传达了一个观点:宇宙自然天地万物的规律是基于二元对立的。这种思想观念和方法论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使我们习惯于用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来理解事物,将事物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对立面。然而,这种极端且错误的认识论实际上会导致我们陷入狭隘、极端、对立的思维困境,进而引发冲突和矛盾。
实际上,二元对立统一只是表面现象,隐藏在这一表象之下的真正秘密是三元——天地人。三元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变:一开始是一个整体,此时阴阳尚未分化;随后阴阳开始分化,形成二;最终阴阳开始互易流转,形成三。只有经过这三变的过程,才能生万物和杀万物。这正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终极秘密。它揭示了宇宙万物生成和变化的内在规律,而不是简单地从对立统一开始。
人们要真正意识到宇宙自然万物的规律是三元,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这不仅需要我们在思维方式上进行深刻的转变,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验证。只有当我们摒弃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深入理解三元规律的内涵,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从而避免因狭隘和极端而导致的冲突和矛盾,走向更加和谐与平衡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