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清末民初的奇男子“糖僧”苏曼殊,因抱着糖罐当饭吃,死时才34岁。这个出家三次,还偷了师父度牒的男人,一没钱就当和尚。
苏曼殊是个颇为古怪的人,在很多人眼里甚至是个异类,就连好友鲁迅都称他是个“古怪的朋友”。
而他之所以有如此表现,实际上跟他的出身和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出生于1884年的苏曼殊,不仅是个中日混血,在传统观念里还是个上不了台面的私生子。
他的父亲苏杰生是广东珠海市沥溪村人,出生于一个商贾家庭,早年东渡日本发展,后在横滨山下町三十三番的英国万龙茶行做了买办。
由于常年孤身在外,为了解决生活上的困顿,他找了个当地女子河合仙为生活伴侣。
这种情况在当时叫“包日本婆”,就是给人家一笔钱,然后就以“夫妻”的名义生活在一起了,用现在的话说叫“临时夫妻”。
正因如此,河合仙在苏家连个小妾的名分都没有。
苏曼殊就是苏杰生和河合仙的骨肉,从小在横滨长大,6岁跟着父亲回老家的时候,只能说几句简单的粤语,日语倒是说得很溜。
苏家在当地,也是个颇有财力和名望的封建家族,苏杰生的家里不仅有原配黄氏,还有大小陈氏两个小妾。
原本苏家人是看不上河合仙母子的,但是苏杰生膝下子嗣单薄,三个妻妾生育了1子6女。
所以,河合仙母子才勉强被苏家人接受,但苏曼殊也被从生母膝下剥离开,认到了黄氏的膝下。
可尽管如此,苏曼殊在苏家人眼里,还是个不招人待见的异类,跟母亲一样处处受到排挤。
没多久,河合仙实在是受不了了,丢下儿子独自返回了日本。
没了母亲的呵护,也没有得到父亲的庇护,苏曼殊在苏家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经常被姨娘和同父异母的哥哥姐姐们欺负。
苏杰生对儿子的遭遇视而不见,黄氏也因身体不好管不了那么多,掌家的小妾大陈氏又处处看苏曼殊不顺眼,他在苏家的境遇也就可想而知。
不幸的经历,使苏曼殊的性格变得敏感、多疑、自卑和叛逆,与苏家众人格格不入。

尤其是他12岁那一年,突然得了一场疟疾,竟然被姨娘陈氏扔到柴房里自生自灭,连个乡村郎中都没有给他请。
当时家里人都觉得他肯定活不成了,可是没想到,他也不知道怎么撑过来的,过了一段时间竟然痊愈了。
但是自此之后,他就对这个家失望透了,一心想要逃离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
有一天,一个和尚到苏家化缘,苏曼殊就悄悄跟着和尚到了广州的六榕寺。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出家,不是因为看破了红尘,而是想要逃离苏家。
只可惜,他受不了寺庙里清汤寡水的斋饭,因偷吃了一只鸽子被住持赶出了寺院。
可是回到了家里之后,他又实在是过得压抑得不行,于是又不辞而别跑到上海,投靠了姑姑苏彩屏。
在姑姑一家的接济下,苏曼殊才得以跟着表哥林紫垣前往日本读书,并在学校里结识了冯自由、陈独秀、章士钊、廖仲恺等革命先驱。
在此期间,他因为感情受挫第二次出家,曾在广州的蒲涧寺过了三个月的苦修生活。
后来因眷恋红尘,他又一次半途而废,跑到日本继续求学。
到了1903年,他因为跟革命党人交往过密,被表哥林紫垣强行带回了国。
回国之后,他跟苏家一刀两断,跑到上海自谋出路,在此期间当过教师和报社编辑。
后来因为工作不顺利,苏曼殊气愤难平,又跑到广州的海云寺第三次出家。
老话说“事不过三”,这次他总该彻底断了红尘遁入空门了吧?
没成想,他只在寺庙里待了几个月就受不了了,趁着师父外出的时候溜之大吉。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离开寺庙的时候,竟然还偷了师兄博经的度牒,自此之后便以“曼殊和尚”之名四处混迹。
尽管他的打扮非常另类,生活也令人咋舌,有钱了就跑到欢场潇洒,没钱了就投奔朋友或寺庙求收留,但是他的诗书才气在当时也是比较有名的。
另外,他在生活上没有规划,经常暴饮暴食,早早就把肠胃给搞坏了。
他对糖的痴迷,更是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除了好吃糖分高的甜食之外,很多时候更是直接抱着糖罐当饭吃,被朋友们戏称为“糖僧”。
1918年,苏曼殊因肠胃出了问题一病不起,朋友们凑了点把他送到了上海广慈医院。
谁知,他病入膏肓仍改不了吃糖的嗜好,偷偷跑到外面吃糖糕、八宝饭和栗子,才34岁就走完了半俗半孤独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