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糖尿病,现代医学多通过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虽能暂时稳定指标,但长期用药的副作用、高昂费用及易反复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不可否认,对于血糖控制极差、已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西药治疗是必要的。然而,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尚未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此时通过中医调理,完全可以提前干预,减少对西药的依赖。
案例分享
就拿今年门诊上的一位患者来说,糖尿病史2年,一直服用二甲双胍,但血糖波动仍较大,空腹血糖常在7.5-9.0mmol/L之间,餐后血糖更是高达11-13mmol/L。患者担心长期服药对肝肾的损害,于是决定尝试中医治疗。
患者自述近半年来常感口渴多饮,小便频数,夜尿增多,伴有乏力、头晕,体重也有所下降。观其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无力。
辨证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
阴虚:津液亏损,表现为口渴多饮、小便频数;
燥热:内热炽盛,耗伤阴液,加重病情;
气阴两虚:气虚则乏力,阴虚则内热,形成恶性循环。
开方:黄连、生地黄、麦冬、天花粉、五味子、山药、黄芪、葛根、丹参、甘草
治疗效果如何呢?
二诊:患者反馈口渴症状明显减轻,小便次数减少,乏力感有所缓解,空腹血糖降至6.8mmol/L。随症加减,续服14剂;
三诊:患者精神状态良好,体重稳定,空腹血糖稳定在6.0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加用玉竹滋阴润燥,巩固治疗1个月。

其中的道理?
大家可以把糖尿病想象成“干涸的河流”:
阴虚:河水干涸(阴液不足),船只搁浅(营养物质无法输送);
燥热:烈日炎炎(内热炽盛),加速水分蒸发(阴液进一步耗损);
气虚:水泵无力(气不足),无法抽水灌溉(脏腑功能衰退);
血瘀:河道淤塞(瘀血阻滞),水流不畅(血液循环障碍)。
对于此类患者的情况,我的治疗思路就是“引水入河”、“滋阴润燥”、“补气行血”。
1、引水入河,滋阴润燥
黄连清热燥湿,降低内热;生地黄、麦冬、天花粉滋阴生津,补充阴液,如同为干涸的河流引来活水。
2、固本培元,补气行血
黄芪补气升阳,增强脏腑功能;五味子收敛固涩,防止阴液外泄;山药健脾益肾,促进水谷精微的吸收利用。三药协同,为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推动气血运行。
3、活血化瘀,疏通河道
丹参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防止瘀血阻滞。如同清理河道中的淤塞,让水流更加顺畅。
写在最后:
西药控制的是“血糖”之标,中药调理的是“体质”之本。就像治理河流不能只靠临时引水,关键要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
中医的优势就是帮你把身体变成“自给自足的绿洲”——从内到外调节阴阳平衡,增强自我修复能力,比单纯控制指标更治本。
若您或身边的人正受血糖波动、糖尿病并发症困扰,不知道自己的证型,或对降糖药、打胰岛素等副作用心存顾虑,都可以给我具体说说,发送近三个月血糖记录、舌苔照片及详细症状,我会在门诊间隙为您分析体质,制定个性化调养方案。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