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48年的10月,一场关于锦州的决战在酝酿中,而林罗刘三位首长讨论后决定,要想拿下锦州,得先从塔山下手。塔山,那不就是个大门槛嘛,不过踩稳了,才能顺利进屋。
“打锦州?”林罗刘一拍桌子,“关键是塔山!拿下塔山,锦州就是手到擒来!”
东野的首长们研究半天,一致决定把四纵作为主防,一纵做预备队。但参谋长刘亚楼想到这关键一战,心里那个紧张啊,差点没把手里的烟抽飞。
刘亚楼看看地图,看看人,叹口气道:“只要有这两个纵队在,塔山抢不走。”
一旁的首长抚摸着浓眉,心里却是一阵阵抽紧:“稳是稳得住,就怕万一啊。”
场面一度陷入沉默,气氛比冬天还要冷几分。
此时,一个干练的身影走进会议室,正是东野2兵团第4纵队的司令员吴克华。吴司令一进门,看着众将领愁眉不展的样子,忍不住开了句玩笑:“这是开战还是开丧呀?这么严肃!”
众人听了,不由得笑了笑,气氛这才稍稍缓和。
吴克华一边整理着桌上的地图,一边说:“塔山嘛,给我四纵足够的炮弹和子弹,我保证让敌人连塔山的影子都摸不到。”
刘亚楼听了,半信半疑:“你这话说得轻松,我是真怕敌人一冲过来,咱们连锦州都保不住。”
吴克华哈哈一笑,拍拍胸膛:“参谋长,您放心,敌人要是敢来,我让他们来得欢,回去的时候哭着告诉他们妈,这塔山不是好惹的。”
众人听吴司令这么一说,虽然心里还有些担忧,但也不禁被他的豪气所感染。会议结束时,首长叮嘱道:“吴司令,这一仗关系重大,咱们可得全力以赴。”
吴克华敬了个军礼:“首长放心,我这不是来打酱油的,是来打胜仗的!”
02
东野总部这个命令下来的时候,可以说是铁了心,硬是要在塔山这块地皮上拼个你死我活。
吴克华和胡奇才两人在战前的小会议上,气氛有点儿沉重。
吴克华开口了:“胡副,咱们这次是真的把自己赌上了,老头子们非得让我们在这塔山上扎根,说啥也不能退。”
胡奇才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点了点头:“司令,听您这么一说,我感觉我们俩像是被绑在了炮弹上,准备发射到敌人堆里去。”
“对头,这回咱们可得眼明手快,敌人来一个,咱们得顶回去十个!”吴克华说着,眼神里闪过一丝坚定。
不久,参谋处长苏静也来了,带着那句令人发寒的总部指示:“总部说了,为了这仗,在所不惜啊。”
苏静到4纵这事,简直是搞得吴克华司令员火冒三丈。嘿,这个人一到,四纵的人就像过年一样,大家摆出一副欢迎的假面具,可心里那个堵呀!吴司令想,“这不是特派员吗?这不就是给我戴个帽子,派个人来监督我?”
“喂,苏将军,到我们4纵可得先明白规矩,”吴司令没好气地说,“这里你就带带眼睛耳朵就行,嘴巴啊,就先放假吧。”
苏静心说,我这不也是命令么,谁让这任务这么尴尬。他苦笑回应:“是是是,吴司令,我这不是带眼睛耳朵来的嘛,嘴巴您放心,我已经交给总部保管了。”

10月10日凌晨,敌人的62师三个营趁着潮落,悄悄的登陆。这下好了,原本就不够热闹的塔山,突然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炸了锅似的。
03
塔山这一仗,说起来,简直就是个军事版的大型家庭乱斗现场。蒋介石动用了近似于一个购物中心停车场那么多的兵力,九个师。五个师都往塔山这个不大的地方挤,挤都挤不进去。
但我们的这群对手啊,虽然人多势众,却也是各怀鬼胎,内部勾心斗角,简直比电视剧《甄嬛传》还要复杂。比如说,他们的大boss蒋介石,非常重视这场战役,准备了个宏伟的蓝图,但下面的将领们呢?明明是全力攻山的时候,侯镜如居然找借口缺席,说是“有事”,具体什么事儿呢?没人知道。
阙汉骞这位54军的军长,战斗一打响,他发现自己手里的牌不够多,想要叫几个兄弟来帮忙,结果电话一打,对面都是占线音:“您拨打的用户正忙,请稍后再拨。”想必这位军长内心的OS应该是:“哥们儿,你能不能别的时候忙?”
战场上,国军的左脚踩右脚,这边的部队还没等到增援,那边的指挥官已经开始算是不是可以早点撤了。就这样,因为内部一团糟,变成了一出没头没尾的闹剧。
04
在塔山这片热土上,54军那是真正尝到了什么叫做“从失败中学习”,好不容易学到了个宝贵的教训,想要迂回到塔山后方去。但这计划还没开始呢,罗奇大将军就跳出来了,横竖都是一副“我最大”的架势。罗奇觉得,他们兵多势众,硬刚就完了,哪里用得着那么麻烦?
“兄弟们,我带头,咱们正面硬闯!”罗奇那是信心满满,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而且,他还主张让部队休息一天,带着他的95师的军官去考察地形,“熟悉熟悉敌人的后花园嘛。”
结果,我军4纵可不是去野餐了,他们趁机加固了防线,对面的罗奇还在和他的将军们讨论“明天攻哪里好呢?”的时候,我军已经把枪口都擦亮了。
至于海军的桂永清和空军的王叔铭,这俩可真是蒋介石手下的宠儿,听话的时候少,撒娇的时候多。蒋介石要是不亲自喊,他们是不是连枪都懒得拿,只愿意在舞台上亮亮相。
战斗继续,95师一上来就摆出一副赵子龙下凡的架势,结果还没冲几步,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后方的62军,侯镜如那边儿,看着前面这架势,也是冷眼旁观:“这不是自找的嘛,谁让你不听劝,非要硬上呢?我可不陪你们玩。”
到头来,这帮子人,人多势众却一点不团结。
05
那个时候的4纵,哪有什么后退的操作手册,全员都是“前进”的节奏,打得就是一个字:“硬”。比如李丙令政委,人家一站出来,那气势就不得了,“我就站这,谁敢后退,先从我这过去!”哥们儿这是把自己当成活闸门了。
江燮元师长也不甘示弱,直接在战壕里画了个大大的圈:“看好了,兄弟们,这圈里就是我的战斗室。这个地盘丢了,我也不活了。
到了10月13日,4纵的战士们,人手一个铁铲,一边挖壕一边挡子弹,简直比建筑工地还忙。当天他们付出的代价巨大,但这帮子硬骨头,就是没往后退半步,正所谓“地动山摇,我纵不摇”。
最搞笑的是,李天佑司令员这时候打电话来,电话那头,李司令员语气轻松:“吴司令,您那儿还缺人不?我这有些闲散人员,正愁没地方安排呢。”吴克华那边炮火连天,听了这话,肯定是又气又笑:“你这叫闲散人员?赶紧派来,别光说不练!”
这支队伍的坚持和牺牲,可不是一般的顽强,更像是把每一寸土地都视为自家的客厅,谁也不许进来搅局。最后,这坚不可摧的精神,真是把敌人气得够呛,也把自己炼成了钢铁一样的队伍。
06
战斗打响,锦州那边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可4纵这帮子人,严阵以待,一个个像吃了秤砣铁了心,谁都别想过这一关。尤其是12师,那简直是拿命在打牌,一手好牌打得敌人目瞪口呆。
战后,东野首长在野战军总部开了个庆功会,拍着桌子说:“这帮小子,真没让我失望,打的是政治仗,是意志仗!”旁边的高参不由得插了一句:“首长,这次咱们可是真的打了个漂亮仗!”
34团和36团,这两个团不仅是名字好听,战斗起来更是没谁了。那时候,12师的指战员,从上到下,一个个都是英雄。听说立的功够他们回家种地都不用愁了。高参还开玩笑说:“这帮子人打仗,都快把敌人打怕了,连’敌人的奶奶’都能从坟里跳出来求饶了!”整个会场都笑成一片。
战斗打完多年后,这帮老将军们一个个嚷嚷着,非得回塔山不可。最后,八位将军就真挺着铮铮铁骨,安家落户到了塔山,成了那儿的常住居民。
吴克华将军那时候回忆说,整个解放战争他们4纵损失了6000多好汉,塔山阻击战就贡献了大半。想当年,他们把命搭在那儿,现在又把骨头留下,塔山可真算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了。
记得那次会议,吴克华跟莫文骅还开玩笑呢,说:“这塔山,咱们是真没白守,守到连自己都想守进去。”莫文骅接话:“是啊,将来咱们那墓碑前能排个长龙,让后人看看咱们当年有多硬气。”胡奇才也插了一句:“希望他们排队的时候别忘了带点鲜花,老兵也是要风度的。”
江燮元、焦玉山这对师团长组合,也不甘示弱,两人还盘算着:“咱们把塔山打成英雄团,以后咱俩的墓地要做成英雄连,一定得气派。”江民风也不放过机会:“得让人记住咱们不只是打过仗,还曾是塔山的常驻’导游’。”
所以,塔山不只是他们战斗的地方,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那儿不仅埋葬着他们的肉身,更留下了他们坚不可摧的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