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楷书界的大师,很多脱口而出便是“欧颜柳赵”,他们并称“楷书四大家”,水平的确登峰造极。但是,唐朝还有一位书法家,不仅水平比他们更高,而且字体也更普及,不仅风头盖过欧阳询,笔法影响颜、柳、赵,连唐太宗都请他当家教,此人就是褚遂良。
褚遂良的“褚体”在唐代被作为“官方书体”,从目前出土的唐代碑刻来看,不仅颜真卿、柳公权学他的字,像徐浩、裴休、敬客、王知敬、苏灵芝等,也都深受其影响,所以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写道:“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他才是楷书界的“真大神”“真教主”。
褚遂良的楷书之所以胜过同时代诸大家,又让后世无法超越,得益于两大因素:其一,他长期担任太宗李世民的鉴书官,宫廷内所藏的王羲之所有的真迹,他都鉴定和临摹过,因此取法路子很正,又得晋人神髓。

其二,“褚楷”兼收并蓄、无所不包,他不仅取法二王,又兼收北碑、隋楷以及谢安、王僧虔、智永等人笔意,化为己用,推陈出新,其字以清健挺拔、脱尘俗之气著称。我们临摹他的字,不仅不会出现匠气板滞,还容易出帖。
《小楷诗经句》是其楷书扛鼎之作,全卷共80行、700余字,字径大小约1.5厘米,每个字都细腻严谨、雅隽自然,文人之气充盈纸面,兼有晋之风流与唐之华贵。此作以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笔法为基础,笔笔有来处。
此画笔画骨肉匀称,提按有致,粗细对比明显,提笔换锋自然过渡,似方似圆。结字疏密相生,寓变化于平正,偏旁组合善用欹侧呼应,彼此顾盼,在动态中求平衡。
相比于欧阳询的险劲,褚书更重“韵致”,如玉树临风,能纠初学者一味求刚的生硬;比颜真卿的雄浑,褚书更显雅正,其笔法的细腻、结构的精巧,适合入门者掌握提按转折的精微变化,避免陷入粗重无度的误区。
而相比于柳公权的紧结、赵孟頫的流美,褚书骨肉匀称且融入魏晋楷书的古朴,学之可通楷书古法,为进阶行草打下基础。如清代王澍所言:“褚公楷书,看似疏瘦,实则腴润;看似古淡,实则风华,唐人楷书之变,至此而极。”不夸张地说,能与王羲之一较高低了。
将此作临摹通透,我们对于楷书笔画、结字的理解会更加深刻精准,作品气韵会更为生动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