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上发了些关于钙的文章,检索文献时看到了这篇19年版的钙营养专家共识:
先看看这份《专家共识》的作者,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这是个有一定权威性的学术组织,写出的东东还是靠谱的,而且其中不少观点与我的看法不谋而合,所以拿来给大家解读一下。
我常常说,小孩子不容易缺钙,不需要补钙,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上面这张表格来自临床医学本科教材《儿科学》第九版。可以看出,4岁以前,儿童钙的需求量没有超过600mg每天,4~7岁才增加到800mg每天,与成年人的需求量相当。
每100ml牛奶中含钙约120mg,如果每天喝500ml牛奶,仅牛奶中的钙就完全能够满足身体的需要。
但是,7~14岁这个阶段,钙的需求量很高,甚至超过成年人,特别是其中生长发育最快的青春期,钙的需求量竟高达1200mg。这些钙从而何来?
如果每天喝两盒纯牛奶,能提供600mg钙;不足部分需要从其它食物中补充,那么,各种常见食物的含钙量如何?
上表中的数据引用自《中国食物成分表》第二版。我尽量将每一类食物都选些出来进行展示,以免以偏概全。从表中可以看出,粮食类、肉类、各种蔬菜水果,其含钙量其实都不怎么样,除牛奶以外,含钙量高的食物还有:
虾皮这种东东与骨骼类似,含钙量确实高,但吸收肯定不大好,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能吃下多少虾皮?这根本都不算常见的食材好不好?我们吃虾都剥了皮的,我只知道有一种小虾的皮可以煲汤用。
这个可以,除奶及奶制品外,大豆及其制品是补钙的次佳选择。
可以根据以上数据来简单计算一下自家孩子每天的钙摄入量,就拿我家小丫来说,每天进食:
主食中的钙几乎可忽略不计,大胆一点,就算20mg;
加起来才七百多毫克。或许我的列举不够完整,那就抛一点,算八百毫克吧,还是不够哦!
所以,我有时会给她准备些奶制品,如奶酪,或每天多喝一盒牛奶,这样加起来就差不多了。
这份《专家共识》引用了近年来全国性的调查结果,显示2岁到18岁前儿童的每日钙摄入量分别为:
男童
2~3岁:233.8mg;
4~6岁:260.6mg;
7~10岁:299.0mg;
11~13岁:338.0mg;
14岁及以上:376.1mg.
女童
2~3岁:229.5mg;
4~6岁:246.3mg;
7~10岁:283.0mg;
11~13岁:311.8mg;
14岁及以上:342.9mg。
1、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各年龄段的孩子都没有摄入足够的钙!
让我比较吃惊的是2~3岁这个年龄段,以我的身边统计学来看,4岁以前,家长都会给孩子喝不少牛奶,甚至有些孩子还在喝昂贵的配方奶,怎么可能才摄入这么一点点钙?
不过,统计数据针对的不仅仅是我身边的群体,或许文化程度不高、经济不宽裕的父母才是多数。
2、更重要的是,随着年龄增长,钙的实际摄入量与推荐的适宜摄入量之间,差距越来越大!
11~13岁青少年组达到适宜摄入量的人数平均不到5%!
而且,更不乐观的是,从2002年到2012年的全国监测结果显示,中国人群钙的摄入量总体并没有得到改善。
本公众号的读者群体应属于文化程度偏高、经济收入尚可的人群,因此我认为,各位读者的孩子年龄若在4岁以内,甚至7岁以内,钙摄入不足的情况应该少见;但7岁以上,特别是像小丫姐姐这般大,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随着钙需求量的增多,其摄入量很可能不足。
《专家共识》还引用了国外的一些数据,如西班牙儿童钙摄入不足就比较少见;美国儿童的钙摄入量甚至偏多。我认为,饮食习惯与经济条件应该是出现这种差异的关键因素。
这份《专家共识》也明确指出,目前并没有能够准确反映钙营养状况的指标。
所以,我们常根据摄入钙的多少来辅助判断孩子的钙营养状况。
有的亲可能会说,仅仅看摄入量可不行,应该还有吸收上的不同吧?如果吸收不好,是不是需要多摄入一些呢?反之亦然。
确实,不同个体之间在钙的吸收上肯定存在差异,但我们无法准确判断并量化这一差异,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虽然如此,也有几点是可以明确的:
婴儿对母乳中钙的吸收率可达60%~70%,儿童对钙的吸收率高达75%,而成人仅为20%~40%。
2、钙吸收率受机体钙营养状况的影响较大。
机体钙营养状况差时,钙吸收率相对较高,反之,机体钙营养状况良好时,吸收率相对较低。
我们的身体还是挺智能的,可以自动进行调节。
3、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
顺便说一句,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晒太阳,在阳光的作用下,皮肤中的胆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D。现代人都不怎么晒太阳,所以我们提倡终身口服维生素D制剂进行补充。
大多数佝偻病的病因是维生素D缺乏,所以也称为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不过,也有小部分是钙不足所致。
佝偻病曾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不过,目前来看,由于营养条件的大大改善,它已非常少见。
准确的说,钙并非“微量元素”,由于它在人体内的含量很丰富,为“常量”,所以称为“常量元素”。
人体内99%的钙都集中于骨骼及牙齿,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共识》中引用了一份研究结论,指出:青少年时期钙的摄入与身高的快速增长有关,钙摄入量低于300mg/日可能导致成年人身材矮小。
对于医学上的不少问题,仅仅一份研究显然分量不足,只能给我们提示一种可能性,钙摄入太少可能影响身长发育。当然,这种可能性与我们的常识相符,毕竟长身体肯定需要营养,没有足够的材料何以建造大厦?
请注意,我这里所说的“骨健康”不仅是儿童时期的骨健康,而是持续终身的骨健康,对此我早已写过,链接放文末。
喝奶不仅仅限于儿童期,青少年、成年人都应喝奶、吃奶制品。
其实吧,老爷爷,我不仅把小牛喝的牛奶给喝了,还把牛都吃了哩!
以中国人的日常膳食,要每天摄入1000mg以上的钙确实不容易,差一点点应该关系不大;但有的青少年很少喝奶,这就不止差上一点点了,对骨骼健康肯定不利。如果确实不爱或不能喝奶,也可以服用钙补充剂。
1、无机钙,如碳酸钙、碳酸氢钙等,优点是钙含量高,缺点是吸收时需要消耗胃酸,可能对胃病患者不友好且吸收不大好;
2、有机钙,如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钙等,吸收不需要胃酸的参与,吸收较好;
3、还有一种叫做螯合钙的,是将钙与氨基酸螯合再一起,与有机钙类似,易溶解,吸收好。
总的来说,这三类钙剂有些差别但差距不大,都不如多喝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