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月前
1987年,在东连岛灯塔山羊窝头北侧,曾发现第一块界域刻石(见《中国书法全集》秦汉刻石卷),存35字,内容与苏马湾界域刻石大略相同,但剥蚀漫漶比较严重,无确切纪年。
1998年底,江苏省连云港市位于海州湾东端的东连岛开发建设海水浴场时,在该岛北岸苏马湾沙滩南缘的一块独立而北向面海的花岗片麻岩石壁上发现了新莽时期的第二个界域刻石。这是对西汉隶书刻石的最新、也是最大的一次发现。苏马湾界域刻石有确切纪年,(新莽时期始建国四年四月朔乙卯,公元12年),是当时徐州刺史部长官———徐州牧代表中央政府为东海郡的朐县和琅邪郡的柜县划分行政界域(海域)面颁行的公告。
苏马湾界域刻石刻字部分横长约215厘米,高约90厘米,文12行共计60字,最小字高8厘米、宽10厘米,最大字最高17厘米,宽24厘米。距今2000余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较为完整的、有确切纪年、存字最多、幅面最大的西汉晚期界域刻石。《苏马湾界域刻石》当属地方政府行为,其书法凝重浑厚、古拙大气、结构简劲、意味古雅。书风质朴伟美,笔画浑朴,章法意趣天成。反映了由篆至隶过渡的特征。
释文:东海郡朐与/琅邪郡柜为/界因诸山以南属朐水以北属/柜西直况其/[朐]与柜分高陌/伯为界东/各承无极 /始建国四年三月朔乙卯以/使者徐州牧 /治所书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