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画家

王时敏(1592年-1680年),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

王时敏明崇祯初年,以荫官至太常寺少卿。善画山水,得元黄公望墨法。代表作有《山水图》《仿黄公望山水》《杜甫诗意图》等。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然构图较少变化。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王时敏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看主要作品

王时敏是大学士王锡爵之孙,翰林编修王衡之子。与王鉴合称二王,为娄东派画家,又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

王时敏的山水画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著称,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师承传统与创新融合

王时敏早年师法董其昌,中年转向黄公望,融合元四家及宋元山水技法,形成“娄东派”风格。其作品既保留传统笔墨含蓄、苍润松秀的特点,又突破古法,强调“变古法为己用”。

笔墨技法与构图特色 

四王之王时敏

线条与皴法 :运用流畅自然、刚柔并济的线条勾勒山石轮廓,结合三面皴法(如挤云法)增强立体感和空间感。

点墨与渲染 :通过点、撞、染等手法表现山石质感,淡墨渲染与淡彩结合营造清雅意境。

构图严谨 :注重“远近虚实”结合,常以简洁构图突出主体,体现“形似神似”的艺术追求。

风格演变与艺术境界

作品分早、中、晚三期: 

早中期 :工细清秀,儒雅含蓄; 

晚期 :苍劲浑厚,气韵深远,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

文化内涵与历史影响

王时敏的山水画融入“天人合一”思想,通过山水意境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哲学思考。其作品被清代画家推崇,对“清六家”及后世影响深远。

                        请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