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接千载 精骛八极
——小记南湖书院副院长高立军先生
文/李谦增
“成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诞生于热爱,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的。”
高立军,斋号若水堂、云隐楼。陕西富平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渭南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富平南湖书院副院长,富平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长安书法院副院长,全国书画教师一百强。
师者一句话,萌发励志心
1972年,高立军出生于富平县南社西合村。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困苦,父亲用微薄的薪水支撑着这个家。小时候,每当他向母亲要钱买学习用具和本子时,都要犹豫再三,性格内向的他心里明白,不是母亲舍不得花钱,而是家里太困难了。列算式用的是父亲带回来的旧文件,过去的油印文件,油已经渗透了背面,写上去的字根本看不清。小学阶段写毛笔字,没有描红本,只能用旧本子的背面应付。没有墨汁,从锅底刮黑灰用。毛笔更是奢侈品,一支笔用秃了也舍不得扔。
高立军清楚地记得,在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期末考试要去离家十几里的齐村学校去考试。那是一个隆冬的早晨,寒风凛冽,面如刀割,天还没亮,他就骑着自行车出发了。赶到考场,第一科考的是语文,他用口中的热气呵着冻僵的小手,接过老师发下的试卷,认真地答起卷子来。考场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高立军正屏息凝神誊写作文的最后一段。晨光透过玻璃斜切在试卷上,墨色未干的钢笔字在光晕中泛着细微的鎏金光泽。突然,带着粉笔灰气息的阴影笼罩了稿纸,他听见头顶传来一声轻叹:“这娃字写得真好!“笔尖骤然悬停,洇出个芝麻大的墨点。高立军这才惊觉监考老师竟不知何时伫立身旁,深蓝色中山装的下摆正轻轻扫过他颤抖的膝盖。后颈瞬间沁出冷汗,他盯着作文纸上“锲而不舍“四个字,突然觉得那滴墨迹像极了站在悬崖边的自己。“同学,手别抖。“带着笑意的老师轻轻地说。枯叶般的温暖手掌在他肩头稍触即离。高立军用余光瞥见老师,竟让他的心跳渐渐平复。他深吸一口气,重新握紧英雄牌钢笔,笔杆上经年累月的磨痕此刻成了最熨帖的掌纹。接下来的四十分钟,高立军始终能感知那道温和注视的目光。当他把“答“字的最后一捺拉出锋刃般的弧度时,忽然发现老师仍立在咫尺之外,镜片后的目光如同老匠人端详初成形的陶坯。交卷时,那张布满茧子的手接过试卷,他听见纸张摩挲间飘来轻语:“字里藏着山河啊!“多年后,当高立军在临摹《兰亭序》时,总会在墨香里看见那个被阳光切割成菱形的考场。深夜临帖手腕酸痛时,宣纸上的墨迹会幻化成监考老师的鼓励;参赛落选时,评委的评语簿上仿佛浮出“字里山河“的批注。如今他教导学生时,总会特意绕到他们身后。看着那些紧绷的年轻肩膀,他总会想起某个春日的奇迹——原来一句恰逢其时的赞叹,真能化作永生钢笔里流淌不竭的墨囊,在时光长卷上晕染出永不褪色的人生轨迹。
逆境磨意志,奋进书华章
1987年,高立军家农转非,从农村搬到了镇上,镇上的新华书店便多了一个少年的身影,节假日他如饥似渴的吮吸着书籍的养份。初中毕业后的暑假里,他收获了两件至宝:一件是姐姐的硬笔字帖邓散木编写的《怎样写钢笔字》;另一件是弟弟学校发的写字教材柳公权《玄秘塔碑》节字字帖。在这个暑假里,他把自己的旧本子背面全都用来练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的硬笔字、毛笔字写得越来越好。因此,高中阶段给学校出板报,刷标语,就成了他的固定任务。在这个时期,他用自己省吃俭用的零钱买了《多宝塔碑》《九成宫碑》《皇甫君碑》王羲之《兰亭序》等字帖。练毛笔字的纸张和墨汁对他来说依然是奢侈品,他总是想尽办法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废纸。艰苦的生活,让他养成了“敬惜字纸″的好习惯,直至现在,学生练过字的废纸,他一张也舍不得扔,在这些废纸上,密密麻麻的写啊写。艰苦的生活,淬炼出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坚韧不拔的创作态度和顽强品质,“把每一次练习都当成一次正式创作“,这是他经常教导学员说的一句话,他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着勤劳节俭的良好美德。
1990年,他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后,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从未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总是利用节假日,乘车前往西安书院门、图书大厦、古旧书店等,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购买各种字帖、书法论文书籍、练习的毛边纸、宣纸等。为了节约开支,多少个周末,天不亮就出发,带上自备的干粮,在书店一呆就是一天,赶最后一班车再返回。
1995年,他加入富平县书画家协会后,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种书法活动,向县域内的老一辈书法家虚心求教;另一方面,和县城几个年龄相仿、志同道合的书法好友积极地与周边县市的书友进行学习、交流、切磋。“艺道并进、德行为先“这八个字是高立军一直秉持的从艺做人原则。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传统文化浸润中,在常人看似枯燥乏味的一次次练习中,在与人相处,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他越来越谦恭平和、朴实敦厚。深爱大家的尊重和喜爱。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个不眠之夜,他穿梭在时空的墨香中,用心体会古代先贤凝固在纸上的韵律。通过多年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通过反复精研法帖、不断的参展交流。高立军在学习书法中关于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的诸多困惑、问题一一解开,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书法理论认识水平、书法创作能力,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其创作的楷书作品,兼融碑帖、融冶篆籀,逐渐形成端庄中寓灵动,率意中见拙朴的艺术风貌。
2005年,高立军的楷书作品《洛神赋》入展西冷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大展。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权威性的书法大展。也正是因为参加这次大展,同年他顺利加入陕西省书法家协会。2009年,在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曁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了30周年大型书画展中,甲骨文对联书法作品获一等奖。2012年,在全国“柳公权杯”书法大赛中获优秀奖。2014年,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
“十年磨一剑”。2015年,他的楷书作品《游天台山赋》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同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自2005年以来,高立军书法作品参加国家、省、市、县级展览百余次,获奖十余次。作品被西安碑林博物馆、渭南市博物馆、渭南市档案馆等多家单位和机构收藏。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高立军近年来潜心书艺研究,努力探索书法临摹、创作中关于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的无限可能性。“思接千载,精骛八极″,这是他经常讲的八个字。一方面,根植传统,深入挖掘,不断纵向延伸。另一方面,守正创新,开拓思维,深入研究中西哲学,练就一双善于在自然、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的火眼金睛,才能不断推陈出新。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会创作出更多、更好、更美的作品来!
深情系家乡,虔诚播文心
高立军爱好书法、研究书法、教授书法,在书法艺术这个特殊领域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他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积极参加县文联、文化局、县书协等组织的书法惠民、文化下乡、文艺六进、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先后随县其他书画家下基层到淡村、薛镇、底店、曹村、齐村等村镇及红星乳业等企业和单位义写书法作品、春联数千幅。
积极辅导培训青少年及成人书法爱好者近1000余名,把多年来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和学习书法的心得,毫无保留的悉数教授给广大书法爱好者。2018年8月,在陕西省第二届中小学生书法篆刻大赛作品展中,1名中学生获特等奖,1名中学生入展。在高考艺考中,3名学员考入高等学府。20余名成人书法爱好者加入渭南市书法家协会,3名成人书法爱好者加入陕西省书法家协会。近年来,先后被渭南市文联、渭南市书法家协会、富平县文化局、富平县文联、富平县书法家协会评为“先进个人”“先进创作奖”“优秀文化志愿者”等。
针对广大书协会员、培训班学员、小学生的迫切需求,2015年,他编写了“书画四进”活动免费培训书法系列教材《颜体楷书入门》《颜体基本笔画》《颜体组合笔画》。根据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同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写字表,2021年,编写了《硬笔楷书笔画结构分类练习》系列小学生写字教材。这些教材,由易到难、条理清晰、浅显易懂地帮助中小学生理清了写字的练习方法、练习步骤。建立起科学系统的针对性纠错训练法。
2017年,高立军担任县政协十三届委员以来,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县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等被县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墨毫蘸南湖,骨气写春秋
2016年底,他刚认识孙文雄,就受邀加入南湖书院的筹建。其实,他早已得知孙先生是富平人文化传媒的创始人,一直在从事家乡的文化公益事业,正重筹南湖书院的创建,又意气相合,就欣然成为了书院的副院长。没想到的是,这一晃竟10年了,还在南湖书院这个文化圈里付出并快乐着。
创办于清乾隆三年(1738)的南湖书院,是清代富平境内的第一所官办书院。自创建以来经历过很多大事件和变迁。适逢盛世,高立军加入了以传承和宣传地方文化为己任的队伍,延续南湖书院薪火,助力于家乡的文化发展。不论是书院章程的制定,还是成立大会的参与;不论是新春义写春联,还是文化下乡的活动;不论是书画展的精品投稿,还是原创论坛上的深入交流;不论是青年一代的书法培养,还是为了书院团结的思想触碰。都能看到高立军先生的身影。
2017年,书院举办《频阳古韵.南湖烟雨》书画展时,高立军作为评审者之一,眼神中透露出对艺术的敬畏和对年轻艺术家的期待。指着一幅又一幅书画作品,“这幅拿走”的声音不断在审稿大厅回荡,几个工作人员在整理着作品。不时有人递话“这幅可以,这是XXX写的”“不行,拿走”。对待文化和艺术,他是认真的。随着评审的进行,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在评委们的讨论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立军老师不时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经验和智慧为整个评审团队带来了宝贵的指导。最终,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反复的比较,评委们选出了书画展的获奖作品。后来又亲自为获奖者颁奖,看着年轻的艺术家,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他说,这些年轻人将承载着书画艺术的未来。
南湖书院同仁们常评价他是“家乡书法界的人品担当”。
高立军说:”中国书法是抽象的音乐艺术,其所表达的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舞蹈着的天地。书者用笔墨的浓淡、枯润,线条的交错穿插,虚实明暗的相互映衬,疏密的节奏调节,将一幅幅作品幻化成一曲曲空灵美妙的乐音,一幅幅笔歌墨舞的图画,让观者体验到一种生命的自由和心灵的释放″。正是因为这种大美,吸引着他孜孜不倦的用一生去求索;正是因为这种大美,让他心甘情愿的去做书法艺术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也正是因为这种大美,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和心灵的寄托!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高立军大笔如椽、不遗余力,用自己满腔的热情为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弘扬正能量、讴歌新时代,为富平这片热土献出了自己的光和热!
作者简介:李谦增,笔名独立寒秋,陕西富平人,农民励志诗人,渭南市作协会员,富平作协理事,富平县诗词楹联学会理事。作品散见《陕西农村报》《文化艺术报》《富平诗联》《富平文学》《石川河》《沙苑》等刊物,入选《新歌荟萃》《唯美文精选》《兰亭诗语》等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