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重宝隶书大类,又名顺点熙,特征明显容易识别,“熙”字四点水呈一个方向倾斜,面文四字皆为隶书,与其他熙宁重宝大类一眼可分,此大类也是颇受宋版爱好者喜爱的一个类别。本文将结合《北宋铜钱增订本》泉谱,按照先大类、后小类、再版别顺序一一区分此大类项下各版的区分要点。
隶书大类版别初分可为大字类和其他类。
两小类的区别主要区别:大字类整体特点主要为字大穿小,钱文四字几乎撑满币面,字风粗犷,雄壮有力,颇为大气;相对大字类,其他类中版别的文字较为纤细,秀气。两者“一眼法”区别可以重点看“熙”字四点水,粗大有力、宽于穿口者为大字类,而其他类“熙”字四点水细小,略显拘谨,窄于穿口。
下面我们来分开看两类项下各版区分要点。
一、大字类项下各版别的特点
《北宋铜钱增订本》中隶书大字类共有:隶书大字、隶书大字长宝、隶书大字长狭宝、隶书大字短宝、隶书大字短宁共五版,较《北宋铜钱》增加了隶书大字长宝、隶书大字长狭宝。其中隶书大字、隶书大字长宝、隶书大字长狭宝三版宝字貝部下横与穿口下缘齐平,只有隶书大字长狭宝的貝部下横稍稍高于穿口下缘;而隶书大字短宝、隶书大字短宁,这两版的貝部下横高于穿口下缘。
下图,隶书大字长宝的“宝”字贝部与穿口的位置关系。
下图,隶书大字短宝“宝”字贝部与穿口的位置关系。
(一)隶书大字 增2540 五级
本版为大字类本体,新北谱由四级降为五级,实际较为少见。本版一眼识版特征为“重”字倒数第二笔横有缺笔,与治平元宝中阔缘篆书一个情况,为母钱自带铸造缺陷。
其他特征为“熙”字巳部仰,“寳”字貝部俯,貝部下横与穿口下缘齐平。
(二)隶书大字长宝 增2541 四级
本版为《增订本》新增版别,周鲲老师将其命名为“隶书大字降宁”,相对来说此命名较北铜谱命名更为合理,本版的长宝特征并不明显,而降宁这一特征明显区别于本类中的其他两版。本版一眼识版特征即为降宁,“寜”字宝盖头与穿口上缘齐平。
(三)隶书大字长狭宝(隶书大字俯重)增2542 五级
本版为《增订本》新增版别,周鲲老师将其命名为“隶书大字俯重”。本版注意不要被北铜命名所迷惑,“寳”字既不长也不狭,反而较上述两版更阔,同时也没有篆书对钱,不是因篆书而命名,那就不知新北铜的命名逻辑是什么了。反而周鲲老师的命名更能体现本版特征——“俯重”。其实隶书类中有一版更适合叫“隶书大字长狭宝”,只是北铜将其命名为“隶书狭穿阔宁”。
本版一眼识版特征即为俯重,尤其重字最下一横俯势明显。
(四)隶书大字短宝 增2543 七级
本版由六级降为七级,为隶书大字类中最多的版本,平常遇见的隶书大字类十有八九是这一版。本版特征为,短宝,贝部下横高于穿口下缘,“重”字上横右端下垂较小,“寜”字下横接近于穿口下缘。
(五)隶书大字短宁 增2544 五级
本版一眼特征为“寜”字短,竖弯钩与穿口下缘齐平。
二、其他类项下各版别的特点
(六)隶书正字(含隶书正字小样、隶书正字阔缘)增2537/2538/2539
本版特征顾名思义,四字都很端正,一眼识版特征为“寳”字贝部下横与穿口下缘齐平,“寳”字右足与“重”字上横左端距离很近,接近于连上。
另外,隶书正字阔缘外缘较本体更为宽阔,钱体直径更大,实际数量不少,《北宋铜钱增订本》将其定位六级显然不对,应与本体差不多同为八级较合适。
(七)隶书阔熙 增2546 四级
本版特征为,“熙”字宽大,尤其“臣”部更为肥大,“重”字狭,窄与穿口宽度。
(八)隶书狭熙 增2547 七级
本版铸造粗劣,断笔、流铜现象常见,主要特征是,狭熙,窄于穿口宽度,“寜”字下横右端有明显顿笔。“寳”“寜”二字浅冠。

(九)隶书昂宁 增2548 八级
本版特征,昂宁,“寜”字宝盖头高于穿口上缘,背肥郭。
(十) 隶书降宁 增2550 七级
《北宋铜钱增订本》新增版别,特征为降宁,“寜”字宝盖头低于穿口上缘,俯宝。
(十一)隶书降宁小字 增2551 六级
原为《北宋铜钱》隶书小字,五级。本版特征为长狭宝,“寳”字左足长,右足短,降宁。
(十二)隶书短重 增2552 八级
本版实际数量少于八级,定位六、七级较妥。本版特征,正足宝,短重,“重”字下横不连轮,最明显的特征为“寜”字皿部高大,为本类中最大者。
(十三)隶书仰宝 增2557 八级
(十四)隶书狭穿/隶书狭穿昂宁 增2554/2555 七级/五级
本版为增订本新增版别,主要特征为穿口狭小,其余特征从拓片上看与隶书降宁小字(增2551)较为相似,可能为同钱监所铸(个人观点)。铸造较为粗糙,未见过实物。
(十五)隶书狭穿阔宁 增2556 五级
本版为《增订本》新增版别,个人认为将其归类为隶书狭穿类很不恰当。因为本版各项特征与隶书大字类更为相近,首先,“熙”字四点水笔画粗大、遒劲浑厚,宽于穿口宽度;“重”字上横的左端上挑、右端下垂明显,锐利有力;四字俱大,基本占满钱面的空间。以上种种特征与大字类完全相同,而与隶书狭穿类的拓片截然不同。
本版主要特征为长狭宝,尤其贝部更为狭窄,
“寜”字宽阔,皿部右端基本接轮
个人认为宜将此版命名为“隶书大字长狭宝”,而将增2542号命名为“隶书大字俯重”。
以上就是本人对熙宁重宝隶书类版别的浅述薄见,如抛砖引玉,盼闻众泉友真知灼见。
本文实物图片隶书仰宝由泉海德泰老师提供,其余均由作者本人提供,引用拓片出自《北宋铜钱增订本》。部分实物图片已同步维护“宋版笔记”。
又:
崇宁通宝“铁母版”:纤钩斜笔里的千年匠心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枚小小的古钱币,表面不起眼,背地里却藏着无数门道?就拿崇宁通宝铁母来说吧,收藏圈里一提这宝贝,哪个藏友不是两眼放光?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枚古币上 崇、宁、通、宝 四个字,到底藏了啥玄机。
🔎“崇” 字的门道:小钩子暗藏玄机刚入行那会儿,我对崇宁通宝的版本傻傻分不清。直到有位老藏友点拨:“先看’崇’字,准没错!” 我赶紧掏出放大镜,对着钱币瞅了个仔细。发现没?铁母版的崇字中 示部的 “小” 字,中间那竖勾细得像根针,还微微往右斜,活脱脱一个小钩子。普通版的竖勾又粗又直,气质完全不同。更绝的是,有的铁母 “崇” 字还带个长点,细长细长的,像书法家随手甩出的一笔,韵味十足。有回我在古玩市场转悠,差点因为没留意这细节,错过一枚好货。从那以后,我鉴定崇宁通宝,第一件事就是死盯 “崇” 字,绝不放过任何线索
🔎“寧” 字的脾气:直来直去的倔强再说宁字,这可是个硬核辨别点。新手时,我老被普通版和铁母版搞晕。后来才摸出门道:普通版宁字心部最后一点,喜欢往上勾,像在卖弄;而铁母版呢?直来直去,干净利索,半点不拖沓。还有个小秘密 —— 铁母版的宁字和宝字,冠点都长得离谱,还往左歪,像俩泉友歪着头嘀咕啥。我一哥们儿,靠这点眼力,愣是在地摊上淘到一枚铁母,回来乐得合不拢嘴。所以,兄弟们,下次上手崇宁通宝,别忘了多瞄两眼宁字,保准有惊喜
🔎通字的派头:箭头造型帅到炸通字更是自带光环。铁母版的通字有俩造型特别抓眼:一个叫 “三角通”,头部尖得像个箭头,锋芒毕露;另一个叫 “高走通”,走之底高高扬起,像要冲出钱币似的。记得有次在钱币交流会上,有人拿出一枚 “三角通” 铁母,现场直接炸了锅,大家围着看,七嘴八舌,气氛热得不行。这类带特殊造型的铁母,市场上绝对是香饽饽,撞上了可别手软
🔎寳字的灵气:和兄弟们打配合最后聊聊宝字,这字简直是点睛之笔。铁母版的宝字,冠点又长又往左斜,偏偏和宁字的冠点遥相呼应,像是俩人在隔空喊话。从整体看,宝 字和其他三字凑一块,平衡得像幅画,哪儿哪儿都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