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出汗多,为什么专家却提示有类人不能多喝水?水不能不喝,但是您真的会喝水吗?一天之中,什么时候要喝水?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完整养生知识△
水是生命之源,人活着每天都要喝水。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大家喝水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但刘教授告诉豆沙,虽然人人都要喝水,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喝对了,错误饮水可能会损伤心脏!
喝水究竟有哪些讲究?夏季喝水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水进入胃里之后,会上输于脾,脾会把液体分布到全身。
如果一次喝太多,胃的受纳功能不好,不能受纳这么多水,就容易伤及脾胃。
中医认为肾脏由夜所主,在夜间的时候,人体更需要安静的休息,肾脏也要休息。
如果晚上喝太多水,可能会导致循环当中有更多的水,需要通过肾脏来过滤排出去,那肾脏夜间就不能好好休息。
因为在运动中,整个机体的耗氧量会增加,心脏的耗氧量也会增加,出汗也很多。
汗为心之液,这个时候的心脏是很虚弱的,如果大量喝水,可能会给心脏带来很大的负担。
如果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甚至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这种饮水方式可能会伤到心脏,引发心脏问题。
在中医古籍中记载了一种会伤心的水——“心水”,古人说的“心水”类似于现在的心力衰竭。
“其身重”说的是因为人体当中的这种水液,不能够很好的代谢出去,它会溢出在我们不应该储存水的地方,这样一来体重就会增加,人也会感觉自己身体沉重。
这个时候还能有气短,因为气不够用;“不得卧”是因为当我们平卧的时候,可能会有更多的水液从下肢回到上身,加重心脏负担,患者就可能会躺不下。
中医认为心藏神,所以患者还会有烦躁、心神不宁的表现。
“其人阴肿”是指下肢还有阴部这些地方,最容易出现肿胀。
受重力的影响,正常情况人体中的水应该是从上往下流。
但在我们心功能减弱,也就是有“心水”的时候,会有过多的水液蓄积在体内,比如腹部。
如果没有调理的话,容易导致身体里的水从下往上逆流而上,从下焦、中焦,逐渐移到上焦。
首先可能会出现水饮射肺,患者会咳喘、不能平卧;进一步发展到水气凌心,就会发生心悸。
刘教授告诉豆沙,在凌心射肺之前,有两个阶段,在任何一个阶段发现并调理,都有可能逆转这个过程。
第一阶段:心功能衰弱
如心气不足、心阳不足,不能很好地运化体内的水液。
心阳不足的表现:疲乏、憋气、心慌、怕冷。心阳不足的人要尽量减少心脏负担,尽量小口喝水、喝得少一些。
第二阶段:水湿内停
对于心脏功能本身偏弱的人,喝水喝太多,排不出去,就可能造成水湿内停,一次喝太多,可能诱发急性的病症。
“心水”出现之前,人体会出现一些示警信号,如何正确识别这些信号呢?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发现“心水”,就是称体重。如果在三天内发现体重明显增加,但又没有过多的摄入,就要警惕可能是有心水,并且是隐匿性的。
另外还可能有呼吸困难、心悸、食欲不振、腹胀、尿量减少、运动量下降(乏力)、水肿等症状。
心水造成的呼吸困难,包括一走快就喘、可能有咳嗽,严重时无法平卧,一躺就憋气、喘等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尽早就医。
治疗心水或心力衰竭,临床上常用的一个办法就是泻肺利水法,把多余的水排掉,心脏就会好很多。
刘教授提醒三类人喝水要小心:一是年纪大的中老年人;二是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的人;三是心血管病患者。
这三类人喝水要注意第一不要喝得太多,第二不要喝得太快,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一天之中,并不是所有时间都适合喝水,不同时间喝什么样的水也有学问。
专家带来了一个“十二时辰喝水法”,根据一天十二时辰和五脏的对应关系来喝水,更有助于保护好我们的脏器。
早上7~9点是辰时,对应脾胃。此时喝水注意一要慢,二要暖,可以喝些温开水、热牛奶、热豆浆、热粥等养胃。
下午1~3点是未时,是小肠分清泌浊的时间,此时建议喝有营养成分的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营养。
下午3~5点是申时,对应膀胱,此时不要喝太多水,喝的话建议喝有补益作用的养生茶。
晚上9~11点是亥时,对应三焦,此时太晚不建议喝太多水。
刘教授带来了适合在未时喝的补益心阳、补心血的养生茶。
①补气养血宁心茶
【组成】
红枣10克,乌梅10克,枣仁10克,百合10克,山楂10克
【适用】
这杯茶适合气血不足,心气虚心血不足的病人喝,比如伴有心慌、乏力、气短、失眠症状。
②桂仁益阳养心茶
【组成】
桂圆肉10克,薤白10克,枣仁10克,山楂10克,荷叶10克
【适用】
对心阳不足的病人有很好的功效。
考考大家有没有认真看:运动后牛饮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快来评论区留下您的答案吧~
专家出诊信息
刘红旭
每周二下午13:30—16:30
北京中医医院明医馆
每周一上午10:00—12:00
北京中医医院京城杏林苑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