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高登项目管理在线学院成功举办了《工程公司“双绩效”指挥棒——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管理》系列直播课程的第二讲《分类施策——分子公司差异定位与分类施策目标设计》。本次课程聚焦工程公司分子公司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通过差异化定位与科学考核体系设计,助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高效落地。

01

课程意义:破解分子公司绩效管理难题

在工程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分子公司作为集团战略落地的关键单元,其绩效管理直接影响企业整体发展。然而,传统“一刀切”的考核模式往往导致战略传导断层、协同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次课程从实战出发,系统讲解了如何通过差异化定位、分类考核及动态调整机制,提升分子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02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1. 分子公司六大管理痛点

(1) 考核定位模糊战略传导“两层皮”,中台价值空心化。

(2) 指标设计粗放忽视业务差异,重结果轻过程。

(3) 协同机制缺失中台与前台割裂,内部交易成本高。

(4) 数据工具滞后考核数据失真、碎片化,依赖人工填报。

(5) 激励约束失衡关键人才流失,风险责任不对等。

(6) 动态调整缺位考核指标僵化,难以适应战略变化。



[ 图片滑动 ]

2. 分子公司差异化定位与分类管理

(1) 区域型公司聚焦市场开拓与客户深耕,考核指标如“区域市场占有率”“政府合作项目增长率”。

“双绩效”指挥棒系列直播回顾(2/3)从”一刀切”到”精准滴灌”:工程企业分子公司绩效管理新范式

(2) 专业型公司侧重技术创新与细分领域竞争力,考核“专利转化率”“技术复用率”。

(3) 综合服务型公司强化中台价值,考核“资源共享覆盖率”“服务响应时效”。


3. 考核工具与方法论

(1) 平衡计分卡(BSC)从经济效益、市场竞争、业务管理、基础工作四个维度设计指标。

(2) AB类指标法

① A类指标(核心业绩):如营收增长率、利润率,决定绩效薪酬基数。

② B类指标(战略支撑):如技术研发投入、区域品牌建设,用于结果修正。

③ 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行业周期与集团战略,灵活优化考核权重。



[ 图片滑动 ]

4. 实战案例分享

以某建工集团为例,通过差异化考核设计:

(1) 区域公司成功提升属地化经营能力,政府项目占比增长15%。

(2) 专业公司研发投入转化率提高20%,带动细分领域竞争力。



0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