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书法家江阴女婿蔡襄
蔡襄,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又是朝廷名臣。出生在福建仙游县。因为从小聪明伶俐,得到了当时担任仙游县尉的凌景明的重视,十五岁的蔡襄中了乡举以后,仙游县尉凌景阳更是介绍他到岳父、江阴县人葛惟明处士家念书。青阳葛氏是江阴头名大族,曾出现一门三十三进士的恢宏科举,蔡襄到江阴以后,借居在葛家关系极好的青阳悟空寺读书,葛惟明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不久十九岁的蔡襄赴京参加会试,中进士甲科第十名。次年,授漳州军事判官。
年轻的蔡襄寄居葛家
此时,葛家大女婿的凌景明,就向老丈人提出,将妻妹葛清源嫁给蔡襄,这天下的大好事葛家自然应允,蔡襄中进士后,先到江阴葛惟明家迎娶葛清源,然后赴漳州上任。葛清源虽是江阴的大户人家,可非常贤惠,结婚25年来,相夫教子,勤俭持家,期间只三次回过娘家,受到极好的口碑,平时相夫教子,勤俭持家,驭下有度,宜家以礼,后来还受封为永嘉郡君。后来蔡襄的儿子青出于蓝胜于蓝,长子蔡攸竟然在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两朝,都担任过宰相。三儿子蔡翛也不含糊,官至礼部尚书,五子蔡鞗虽然官不大,却是当朝文人皇帝宋徽宗的驸马爷。
蔡襄成为葛家女婿
而蔡襄自己也被征召入朝,升任翰林学士、并逐步累积官职,直到升任三司使加给事中,主管朝廷的财政,成为皇帝身边重臣。当时,宋廷财政入不敷出,“积贫”已深。蔡襄善于理财,比较天下的盈虚出入,量力以制用。剔除腐败,成效显著。
朝廷重臣蔡襄
蔡襄不仅官场上得心应手,他真正的名声还在于他的书法。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第四家的蔡,有观点认为,原本“蔡”指的是蔡京,因为蔡京的书艺更胜一筹,但因其恶名声,后来被改为蔡襄。这反映了历史上对蔡京书法成就的认可。

宋代的“四大书家”
其实蔡襄和蔡京历史上是有关系的。蔡襄和蔡京都是福建莆田人,且为同宗兄弟。但蔡京的名气和影响更大,特别是蔡京是北宋末年的权相,那个《水浒传》,让蔡京声名大跌,此外,蔡京的弟弟蔡卞也是宋朝时期的重臣,王安石的女婿,所以,那个时候蔡家在宋朝的政治地位和家族关系是非常了不得的。
蔡襄一生曾多次来江阴,他当时在江阴悟空寺读书不仅留下许多民间故事,还留下了诗文和墨宝,他和葛家的才子葛密还因此有一段美好诗文的来往,并因此流传了下来。
蔡襄与葛密的交往
当时蔡襄远离家乡,在等于是葛家的私人佛寺和私塾读书,作为改变他人生的发迹之地,并曾经寒窗苦读近半载的悟空院,蔡襄感慨万千,提笔在寺壁上留下一首《久寓悟空院刹,行而书之》的诗篇:“寂寂精庐切半空,古原高下稻花中。莲趺披素轻云梵,花萼雕红细雨宫。孤鹤睡迷千树月,断蝉吟绕五更风。心縻尺组遥相谢,归马南蹄疾似蓬。”
蔡襄题诗悟空寺
34年后,蔡襄的堂内兄葛密在悟空院看到这首诗,触景生情,写了一首《覩悟空寺留题寄蔡君谟》:“昔年诗板著莲宫,笔力雄豪墨彩丰,不日三阶平国政,山僧应待碧纱笼。”收到葛密的这首诗,蔡襄回想起当年寄居悟空院留诗僧壁的情景,不由得感慨有加,特地回了一首《和子发》:“空梁诗板岁年多,唯有秋虫占作窠。闻道故人时拂拭,此生无奈旧情何。”成就了两个人在悟空寺的对诗情怀。
蔡襄读书悟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