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多久没放过自己了?
加班到末班地铁空无一人时,接孩子路上堵在高架桥时,深夜刷着手机却莫名焦虑时——有没有那么一个瞬间,突然想抛下所有,像古人说的「骑鱼归去」?
战国赵国人琴高,早就参透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这位把琴弹到通神的音乐家,炼丹炼到能入水不濡的科学家,却在某天对着弟子说出最叛逆的话:「我要去涿水里找死。」
当所有人以为他要殉道时,两千年前的河北涿水突然沸腾。赤鲤驮着白衣琴师冲天而起,水雾里传来他最后的嘱咐:「明年在涿水边等我。」后来弟子们真的等到了乘鲤而归的师父,带着长生不老的药方。
道教把这段传说写进《列仙传》,可我们分明读到了更炽热的隐喻:当人间成为困住我们的涿水,总该养一尾属于自己的鲤鱼。可能是深夜阳台上的一支烟,可能是早高峰车里的一首老歌,可能是暴雨天故意不撑开的那把伞。
琴高留下的从来不是修仙指南,而是给所有疲惫灵魂的请柬:不必等修炼成仙,此刻就骑上你的鲤鱼——去茶水间摸鱼三分钟是飞升,在烧烤摊和兄弟碰杯是飞升,甚至躺在沙发上刷这条视频,何尝不是种元神出窍?
真正的仙人,早把红尘炼成了桃花源。
龙吟
实况
实况
实况
实况
你听——
三千年了,那声龙吟从未停歇。
当商周青铜器上的夔龙纹在烛火中苏醒,当敦煌藻井的蟠龙衔着星斗盘旋而下,当太和殿脊兽的琉璃龙凝望云海,总有一声震颤穿透时空,在华夏的骨血里激起回响。
最初它只是雷雨的呜咽。先民跪在龟裂的大地上,用陶土捏出带角的蛇,把对甘霖的渴望烧进图腾。后来它化作甲骨裂纹里的低吼,商王在占卜的烟雾中,看见天命蜿蜒成鳞爪飞扬的符号。
直到始皇帝把六国的金戈熔成十二金人,龙纹才真正昂起头颅。工匠在未央宫的瓦当上雕刻行龙,每一道弧线都是挣脱束缚的力道;赵佶在《瑞鹤图》留白处藏起龙脊,墨色里游动着欲飞冲天的渴望。
最动容是看定陵出土的万历缂丝衮服。十二团金龙仍保持着腾跃的姿态,可绣线间分明渗出锁链的锈味。那条本该翱翔九天的龙,终究困死在二十八平方的经纬里,只剩衮服褶皱中传来压抑的龙吟。
如今我们隔着玻璃与它对望。故宫太和殿前,十脊兽之首的骑凤仙人依旧侧耳倾听,听到高铁穿山越岭的呼啸是龙吟,航天器刺破苍穹的长啸是龙吟,孩童握着毛笔在宣纸上画出的第一道曲线,何尝不是龙吟?
你听,那声龙吟,是青铜在说话,还是山河在回响?
石鼓神韵
八仙纹来源于中国民间八仙过海的传说,是一种典型的宗教纹样,以八仙为题材。“八仙”即汉锺离、李铁拐、蓝采和、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吕洞宾、何仙姑,相传他们得道成仙,各有一套本领,故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说,习称八仙纹或八仙图。
《八仙过海》 寿山荔枝冻石 郭懋介作品
游龙戏凤
金龙昂首衔珠,凤羽舒展如云。又见金鳞破空、凤啼九霄的吉庆。 在寿山石的加持下,作品有满堂欢的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