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教学中,攻防是个难点,因为它们所涉及的面太广,很难聚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如何能讲清楚攻防的道理,让孩子能明白攻防的时机和方向相当重要,近期在课堂中为孩子们讲原始人狩猎的故事,发现可以用来引导孩子们对攻防进行理解,因此我在围棋攻防教学中发明了狩猎原理。

狩猎原理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模仿原始人狩猎,当发现猎物时需要先进行甄别,如果是老虎我们就要跑,因为打不过,如果是绵羊我们就要冲上去抓,因为需要食物,看到老虎不跑和看到绵羊不打的结果都一样,不是被吃掉就是被饿死。

这是双方的实战对局,从白棋28开始,黑棋的思路混乱,白棋从28开始的袭击取得了成功,特别是34的尖走在了黑棋的形上,之后黑棋越挣扎越失败,最终导致了脆败,如何对这一局部的攻防进行讲解?我选择了白棋28开始。

首先,对于白棋28,我要求孩子们分析白棋28的下法是打仗还是布局,这个判断不难,孩子们自然知道是在打仗,既然是打仗,就要接着分析黑棋、白棋谁是大老虎,谁是大绵羊,大家别轻视这一环节,因为我觉得在围棋教学中引导孩子们对局面进行分析比单纯的技术讲解更重要。没有分析,孩子们很容易就下出随手棋,像实战的29,完全就是没有思考的结果。

局部黑棋子多,当然是大老虎(在帮孩子们分析强弱的时候用局部子力的多少是个捷径),那么在下边ABC的走法自然是错的(因为这几个点都是防守),这一点孩子们都明白。

狩猎时要有计划,要先看清楚猎物逃跑的方向,我们要将猎物赶到包围圈里,而不是跟在后面跑,同样的,进攻的时候也要分清方向,上面的箭头就是白棋的逃跑方向。

因为左边黑棋子多,孩子们基本都不会有从左边进攻的想法,镇头是第一感,但是白棋2位尖冲,黑棋发现当初的绵羊成了和自己势均力敌的对手因为白棋2、4两子和黑棋3两子是对攻的状态,并非单纯的被攻击,而且白棋变强之后再从箭头的方向出来还可以分割黑棋,黑棋反而陷入被动,黑棋陷入被动的原因就在于黑棋在攻击前没有做好准备,没有考虑到白棋的反击。

按照围棋三原则的理论,黑棋三角形这颗子弱,所以黑棋的方向应该是从三角形这边走,但是白棋简单的往外一跳,黑棋的攻击就难以继续了,而且黑棋还必须防御A位的空隙,否则就会被白棋分割自己,这个变化就是明显的跟在猎物后面跑,因为绵羊跑得快,攻击失败。

所以黑棋先加强三角形的弱子(狩猎时在猎物逃跑的方向打好埋伏),再从5这个位置镇头,现在白棋再逃的时候黑棋从外面罩住,白棋危险。

当然,也有机灵的小朋友会说黑棋1脱离主战场,白棋2(或者在A位逃跑)先动手是不是攻守就逆转了?但是因为3挡下,在角上获取了巨大的利益(狩猎获取食物的目的已经达到),黑棋当然可以满意。

狩猎原理

总结:狩猎原理是专为围棋攻防量身定制的原理,狩猎原理的核心是打或者逃,在进攻的时候要先摸清对方逃跑的路线,并做好规划,规划的原理要依照围棋三原则的理论进行,如果孩子们每次战斗都能依照狩猎原理进行思考,我相信孩子们的围棋攻防能力将大大提高。

狩猎原理是才摸索出来并尝试着在实战教学中运用的,肯定还有很多不足,希望大家在评论区多提宝贵意见,以逐步完善,谢谢!

#artContent img{max-width:656px;}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