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对方下棋(我把它叫做跟屁棋)和随手棋是孩子们下棋中常犯的错误,许多老师用了无数的办法,天天吼,天天念,但是很难纠正孩子们的这些毛病。究其原因,我觉得脱先是围棋技能中的高级战术,懂得脱先说明孩子在围棋思维上有了质的飞跃,该如何引导孩子们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养成脱先的习惯是围棋培训中的一大难题。
今天的教学分享是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临时总结出来的,感觉比较有操作性,因此作为今天分享的主题。
“审题”是孩子们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老师们不断强调的一个程序,因此“审题”这个概念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接受。因此“审题”在围棋教学中的运用,其实与上次打劫的教学中一样,也是用的“代入法”。那么如何“审题”?请大家跟着我的思路进入今天的分享。
本图是孩子们在课堂对局时让两子棋的一个片段,具体的过程我并不知道,我看到的时候黑棋刚刚走了三角形的虎补,我把这个局面拍出来放在屏幕上让孩子们进行思考,问孩子们接下来白棋应该走哪里(没有做任何提示),并要求给出理由。像这样将小朋友们现场对局的片段作为上课的题材比较接地气,也是我经常使用的方法。
AB两点是不少孩子们给出的答案,理由分别是:A点这个位置最宽,按照围棋三原则第二条的理论:走宽的地方,因此A点是当前局面下最大的地方;走B点是认为白棋没有活。
给出问题,由孩子们回答并说明理由,是我在围棋教学中对《高绩效教练》的理解和运用,不管孩子们给出的答案是什么,只要理由能成立,都应该给出好评,这两个选点都非常好(不追求正解),因为对应的支持的理由都非常充分,也就是孩子们能发现问题就可以给予肯定。
收集完孩子们的观点,再逐一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效果比单纯地传授知识点更好。
在分析前我提出“审题”的概念,以“人+( )”为例,假设说这道题是要求在()内标出拼音,但是孩子们如果没有审题,以为是组词,那么给出的答案就是:人(民),人民这个词是对的,但是老师不能打勾,因为他给出的答案不符合题目要求,也就是没有审题。在孩子们理解了“审题”的概念后,我告诉大家,其实下棋也要“审题”,下棋过程中该如何“审题”呢,就像上面这个例图,我们对棋局进行分析,找出最大的地方(比如上图的A),在下棋的过程中牢记A这个点(最大),每次手伸向棋盒的时候我们都想想,我能不能去走这个最大的地方,这就是我强调的围棋对弈中的“审题”。
那么回到局面中,经过“审题”,我们知道A大,现在白棋能不能走呢?此时再让孩子们说出什么时候不能脱先(打仗的时候),下边的白棋没有活,所以白棋不能抢A这个最大的点,因此,通过“审题”得出A这一带是盘面最大的地方,但是因为下边的白棋没有活干净,所以白棋不能走A。
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后就进入了具体的操作手法,对于下面这块白棋应该怎么走?
虽然白棋注意到下边的棋不活,但是1立的手法明显错误,被黑棋2外围封锁,白棋虽然可以3打吃回家,但是黑棋抢占上边最大的地方(审题时得出的结论),从这个进程来看,白棋1、3走在了窄的地方,黑棋2走在宽的地方,黑棋明显优势。至此继续分析,造成黑棋明显优势的原因在于白棋1违反了杀棋三步骤中的先包围再做门的原则,按照三步骤的次序,白棋应该先突破包围,无法突破时才选择1这样做活的扩门。
1突破包围,并对三角形黑棋形成威胁是正确的思路,也就是白棋经过审题,明白了上图A一带最大,但是此时下边的白棋大龙没有活,所以不能去抢占大的,要先安定下边。
经过局部的攻防转换,局面如图:白棋打吃,救出下边大龙,现在轮到黑棋下:黑棋该怎么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就是我理解的《高绩效教练》的思维套路。
此时继续强调“审题”,棋盘上的“审题”分两步走:1.找出最大的地方;2.能不能去抢最大的地方。通过“审题”的提醒,有部分孩子将目光投向叉叉数子白棋,原因就在于叉叉数子没活。
黑棋1镇头,白棋2夹黑棋3阻渡,白棋4托,局部白棋基本呈活型,此时用“审题”的思维:1.黑棋5这个位置最大;2.此时左边白棋已经杀不了了。因此黑棋抢先走5这步棋(不一定是最优解),通过“审题”的思维引导,孩子们开始脱离局部的束缚,在实战过程中逐步强化,相信能养成脱先的习惯。
这是“审题”思路在实战中对孩子们的引导图:1.哪里最大;2.能不能抢。按照布局时挂角、守角中小目优先的思路,本局的布局三角形的挂角最大,当黑棋5挂角的时候白棋的思维是什么时候可以抢占最大的三角形,当然,这里灌输的是一种思路,没有要求最优解。

因为三角形的黑棋挂角不急迫,所以本图白棋抢先在1挂角值得称赞。
白棋按部就班也不是不行,但是当黑棋2有一颗子了之后白棋再3挂角抢最大的地方的时候,因为有2这颗子的存在黑棋就不会老老实实的走A补棋了,而是有可能在B位夹,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态势。
回到基本图,如果黑棋5不是小飞挂角,而是点三三,此时白棋能不能去抢三角形最大的地方?答案当然是不能,因为4和5两颗子在打仗,我班上的孩子都会说,打仗的时候可不能去吃泡面。
围绕着上面三角形的点进行思考,当黑棋点三三,白棋1挡,黑棋2爬之后白棋应该A长还是B扳?
为了抢占最大的,白棋要考虑走先手定式,从这个思路上来说白棋当然是3长,因为这个长可以抢先手,走到5挂最大的地方(虽然此时未必是5挂角最大)。
白棋3扳是失败图,因为黑棋二路爬三个之后可以抢到10最大的地方,白棋如果9先去抢上边的挂角的话,被黑棋在9这个位置扳起来太大,白棋不行。
白棋选择A位连扳的定式依然不行,至11吃角之后黑棋还是抢到了12“最大的”守角。
从以上三个图可以看出来,“审题”在围棋教学中是一种理念和思路,围棋的技术和技巧应该都要围绕“审题”来使用。
当然,在围棋教学中所有的知识点和理念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千万别想着我教过了孩子就会了,对于技术方面的内容,我们需要用做题和练习加深理解和熟练度,对于对局理念则要在教学中不断重复和提醒,“审题”也是这样。
在棋校里,孩子们对局的时候我经常都会问“下棋的时候要做什么?”孩子们的回答是要“审题”。在讲解孩子们的棋局的时候,对于那些不知道脱先,只懂得跟着对方走的“跟屁棋”,我也会问孩子们“这位小朋友没有什么?”当然,孩子们的回答也是没有“审题”。通过这样不断的重复和提醒,逐步为孩子们建立“审题”的理念,当孩子们在心里建立起“审题”的理念时,他们在下棋的时候就逐步的有了约束,那种根深蒂固的“跟屁棋”就会稍有缓解,随着“审题”的理念深入每位对局者的内心,下每步棋都能停下来思考的时候,孩子们离“高手”的距离还远吗?
总结一下:“审题”是一种思路,不是技巧,它与传统意义的教学无关,是我在教学中为了孩子们容易理解而“发明”的一种说法,在对局中嵌入“审题”的理念,是为了规范和约束孩子们下随手棋、跟屁棋的毛病。
“审题”思考的流程:1.哪里大;2.能不能抢。在孩子的对局中加入这么一个流程对孩子们脱先思维的形成应该会有帮助,至于效果如何,也请大家在实践中验证。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大家有将“审题”运用到实战教学中的话,请将效果告知。
原创不易,请大家转发、点赞、评论,让更多的人看到好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