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总结发布了交流群|1.青年中医对耳鸣治疗的交流与探讨(建议收藏保存)后,反响热烈!
前一段时间一篇耳鸣的科普文章有幸被《上海中医药报》刊登,2025.1.10第4版,请您查收~
文字版如下
耳鸣,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外科证治全书》所说“耳鸣者耳中有声,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熵熵然,或若流水声,或若米声,或睡着如打战鼓,如风入耳”。
以上图源网络,侵删!(下同)
目前,西医多通过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抗焦虑等方法治疗,临床效果因人而异。而中医针灸正逐渐成为一种备受欢迎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耳鸣往往与体内气血失衡、脏腑功能失调以及经络阻滞有关。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促进身体的自愈机制,从而缓解耳鸣症状。
本文将带您了解穴位按摩如何以其独特的方式来治疗耳鸣,希望能为耳鸣患者提供一份全面而实用的健康指南,常用穴位如下。
1
听宫穴
位置:耳屏前,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时呈凹陷处。
该穴具有聪耳利窍、宁神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耳部诸症,如耳鸣、耳聋耳闭、中耳炎及外耳道炎。
按揉时张口取穴,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听宫穴,由上而下滑按,也可用大拇指同时按压双侧听宫穴,力度以局部感觉酸胀为佳。
2
翳风穴
位置: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四陷中取穴。
该穴具有聪利五官、疏风泄热的功效。当出现听力减退、耳鸣等不适时,按摩此穴可增加耳部血液循环,散去耳道堆积的内热邪气,缓解耳部诸症。
按揉时,大拇指放于翳风穴上,余四指放置头两侧固定,大拇指缓慢按压,缓缓吐气,持续5秒,也可用大拇指由上向下滑按弹拨有轻微酸麻感为佳,每次2~3分钟即可,每日3次。
3
中渚穴

位置:握拳在第四、五掌骨间,第四指掌指关节后方凹陷中。
该穴具有聪利五官、利肠泄热、行气解郁、止痛的功效。
按摩左右中渚穴各1~3分钟,有轻微酸麻感为佳,亦可弹拨局部小筋节。
4
外关穴
位置:腕背侧横纹上二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该穴具有解表清热、通窍止痛的功效。
抬臂俯掌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3横指,前警两骨之间的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按揉此穴时可配合缓慢吐气,用力按压2秒钟,反复5次,再按压对侧。
5
率谷穴
位置: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具有疏风通络、平肝止痛、聪耳明目的功效。
按揉时,正坐姿势,双手上举,指尖向上,掌心向内,中指的指腹点揉两侧率谷穴200次或按揉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两侧可同时按揉。
此外,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外用药物敷贴、鼓膜按摩术等来减轻耳鸣症状。
{ 吴茱萸敷涌泉穴 }
将吴茱萸研成细末,每晚睡前洗净双脚后,用吴茱萸末1包(10克)加食醋调成较湿丸状,用防水胶布贴敷于涌泉穴(双耳患病敷双侧,单耳患病敷对侧)次日取下。
{ 鼓膜按摩术 }
患者坐位,术者立其身后,以手掌压覆于患者外耳,随即放松,手掌心有被嘬吸的感觉,此为1次,重复10次。(单耳患病可做患侧,双耳患病则同时做。)
{ 鸣天鼓 }
“鸣天鼓”意即击探天鼓(指敲玉枕穴)
患者坐位,术者立其身前,手掌心覆于外耳上,五指放于头后,将食指搭在中指上,向下弹拨后头,患者耳中如闻鼓声,左右各重复24次。需要注意的是掩耳动作要规范,双掌掩住耳廓,在屏蔽掉周围声音的前提下适度用力,叩击轻重视患者耳部所能承受的程度而定,不可一味强调力度,否则反而容易造成耳部不适或者意外伤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