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的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聊一位被史书掩藏锋芒的传奇人物——他既是开元盛世的’设计师’,又是唐诗革新的旗手;既能提笔写出传世名篇,又能上马平定突厥叛乱。他就是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三朝重臣张说,一个在历史夹缝中活出立体人生的真·斜杠青年。

从流放囚徒到帝国宰相的逆袭之路

公元703年,长安城飘着鹅毛大雪。御史中丞张说因拒绝诬陷忠良,被武则天下令杖责流放。这位34岁的文坛新星褪去锦袍,在岭南瘴疠之地写下’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的千古绝唱。谁也没想到,这场政治风暴竟成为他人生转折点——十五年后,他带着边塞淬炼的豪气重返朝堂,亲手参与缔造开元盛世。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翻开《全唐诗》,张说的作品横跨边塞雄风与宫廷雅韵:既有’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的壮阔,又有’山庭迥迥面长川,江树重重极远烟’的婉约。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位诗人宰相竟亲自指挥朔方军大破突厥,用实战经验写下《论幽州边事书》,开创’以战止战’的军事思想。

三朝宰相张说:大唐最被低估的’斜杠诗人’,用一首诗写尽曹操一生

一首《邺都引》写尽曹操的千年孤独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张说用26字写透曹操的创业人生,更暗藏着自己的人生密码。当他在开元十三年重游邺城遗址,看到的不仅是铜雀台残垣,更是所有政治家的终极宿命:无论多么辉煌的功业,终将湮没在历史长河。

盛唐文脉的隐形推手

张说最被低估的贡献,是在宰相任上革新科举制度。他首创’文学与政事并重’的取士标准,提拔张九龄、贺知章等青年才俊。可以说,没有张说的慧眼识珠,盛唐诗坛将失去半壁江山。李白赞他’文章献纳麒麟殿’,杜甫称其’独步才超古’,这位’文坛伯乐’自己却深藏功与名。

历史的褶皱处藏着真性情

当我们细读张说的《五君咏》,会发现这位政坛常青树始终保持着文人的赤子之心。他教给现代人最重要的生存智慧,或许就是如何在理想与现实间找到平衡点:既能在朝堂挥斥方遒,又能在山水间守住本真。这种’进可安天下,退可著文章’的人生境界,不正是当代人最渴求的生命状态吗?

您认为在当今社会,张说这种’文武双全’的特质对职场人有哪些启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