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对于普外科医生而言,管腔吻合与处理是极为关键的操作环节,其质量直接关乎手术的成败以及患者的预后。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解读手术中各类管腔处理与吻合的要点。
「NO.1」
{ 吻合的基本原理 }
“吻合(anastomosis)” 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通过 “口” 连接在一起,在外科手术中就是将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管腔连接起来。在进行吻合操作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确保血供与引流
所有管腔要想顺利愈合,必须有充足的动脉供血和静脉引流。就像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和水分一样,管腔的愈合离不开良好的血液供应。
2
选择健康管腔
要在无病变的管腔间进行吻合,炎症、感染、肿瘤和异物都会影响愈合。打个比方,在受损的地基上盖房子,房子肯定不牢固,吻合也是这个道理。
3
排除远端梗阻
在连接管腔前,一定要排除远端梗阻,不然就像水管下游堵住了,上游再怎么连接也没用。
4
考虑管腔蠕动
像肠道这类有自主方向性蠕动的管腔,若忽视这一点,内容物的引流也会受影响。
5
避免不良情况
吻合时要保证没有张力、扭曲或过度挤压,防止出现反流和内容物淤积,因为细菌会在淤积的内容物中快速繁殖。
「NO.2」
{ 肠道吻合技术 }
准备工作
1
确保肠端匹配
如果肠道两端口径不一致,可以将较窄一端的对系膜缘(远离血液供应入口的一侧)适当修剪(图1),也可以做一个 Cheatle 切口(在较小口径一端的对系膜缘切开,增加可用的游离边缘)。
2
固定肠端
可以用无损伤肠钳固定肠端,防止内容物泄漏(图2A);也可以在两端插入缝线(暂不打结,称为 “牵引缝线”)来固定(图2B)。如果肠道无法旋转,需要先缝合后壁时,将牵引缝线插在前后壁交界处稍后方,这样在牵拉缝线时,前壁松弛,便于缝合后壁。
图2 两种固定肠端方法
缝合要点
1
缝合层次选择
缝合方法的选择受个人理念、培训经历和当下流行趋势影响,由于没有对比不同方法的理想对照试验,所以缝合层次的选择很关键。最坚固且重要的缝合层是黏膜下层(制作肠线的原料就取自这一层);传统的全层缝合方法由美国外科医生 William Halsted 提出(图3A);此外,还有浆膜下或浆肌层缝合(不包括黏膜层)(图3B);1826 年巴黎外科医生 Antoine Lembert 描述的浆肌层缝合,主要用于防止渗漏,但通常只作为第二层缝合(图3C)。
图3 A.全层缝合;B.浆膜下或浆肌层缝合;C. Lembert缝合
2
缝线选择
缝线一般使用合成可吸收的3/0缝线,搭配弯曲、圆形无眼针。光滑单丝缝线在有污染的情况下更安全,因为其没有微生物可附着的间隙,但打结时略硬;编织的多丝缝线柔软,打结更可靠。
3
缝合方式
缝合方式可根据个人选择和对边缘对合的控制需求来定。可以用连续、间断单纯或褥式缝合,垂直穿过所有肠壁层,距边缘3-4mm,针距3-4mm,全层间断和螺旋连续缝合比褥式缝合止血效果更好。注意在开始吻合缝合前,要仔细结扎出血血管。
4
缝合顺序
吻合线所在平面不同,缝合顺序也有讲究。若吻合线在矢状面,通常从远到近操作更方便;若在冠状面,从非优势侧到优势侧开始缝合更合适。在横切面,进针方向一般从远到近;在矢状面,则从优势侧到非优势侧。进针时,手从完全旋前逐渐旋后推动弯针。
5
对合要求
目的是让肠壁边缘完美对合,相同层次刚好接触即可。缝线会引起炎症和水肿,如果缝线拉得太紧,会切断血供,导致愈合延迟、黏膜溃疡,甚至吻合口漏。
6

术后检查
吻合完成后,要检查管腔是否通畅,可以从两侧向吻合环内推压肠壁,感觉应像小甜甜圈一样。还要用细的间断缝线修复系膜缺损,避免刺伤血管或将血管缝入导致闭塞,否则可能引起肠内疝和肠梗阻。
替代方法
1
活动肠道,边对边,单层间断缝合
先缝合前壁,注意不要缝到后壁,结打在肠壁外,。前壁缝合完后,将肠道翻转,缝合后壁完成吻合(图4)。若之前用了牵引缝线,处理好这些缝线,并仔细检查肠道系膜缘和对系膜缘,必要时加缝几针。
图4 完成前壁缝合后,翻转肠道,缝合后壁,完成吻合
2
边对边,单层连续缝合
从后壁一端开始,从外向内进针,从另一侧由内向外穿出并打结,夹住短线头,将针再穿入肠腔,用连续、不锁扣的螺旋缝线缝合后壁至另一端。
如果吻合线在矢状面,从近端开始缝合后壁,绕过远端角,再从远到近缝合前壁至起点;若在冠状面,从右端开始,按特定步骤缝合,注意在左端需用 Connell 缝合(一种在黏膜面有环的褥式缝合)调整缝合方向(图5)。最后检查吻合口是否通畅。
图5 单层连续缝合术
3
固定肠道,单层间断缝合
此法更适用于大肠与直肠的吻合(直肠贴在骶骨上无法旋转,操作空间有限)。先仔细放置全层缝线缝合后壁,结打在肠腔内。如果肠道固定且后续操作空间受限,可以先将缝线放置好但不打结,夹住线头,待所有缝线都插入后,将活动端肠道滑下与固定端准确对合后再打结,这就是 “降落伞” 技术(图6)。后壁缝合常用内翻纵向褥式缝合,前壁用间断内翻缝合完成吻合。由于大肠吻合后要传输固体粪便,许多医生会用手指经肛门检查吻合口完整性,或用乙状结肠镜检查,还会向盆腔注入无菌生理盐水,通过乙状结肠镜向直肠残端打气,若没有气泡出现,说明吻合效果较好。
图6 “降落伞” 技术
4
双层吻合
既往胃和肠道常采用双层缝合,内层全层缝合使肠壁内翻,外层用可吸收或不可吸收的浆肌层Lembert缝合加强。虽然现在大多医生采用单层缝合技术,但一些熟练掌握双层缝合技术的资深医生仍在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5
吻合器吻合
现在机械吻合器在肠道吻合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用前要熟悉其操作原理,吻合器可用于切断肠道并同时用钉排闭合两端,也可用于切除肠段。以侧侧吻合为例,将两段肠道开口同向、系膜远离吻合器并排放置,用可吸收的牵引缝线固定,将吻合器的两个臂分别插入肠腔并锁定,击发吻合器,会形成两个平行钉排并切断中间的肠壁,形成新的肠腔。之后要关闭吻合器插入时留下的横向缺损,再次击发吻合器完成操作(图7)。
图7 吻合器吻合
操作完成后要触诊吻合口确保通畅,很多医生还会在吻合口角落用手缝间断缝线内翻包埋钉排。吻合器有不同尺寸和长度可供选择。此外,肠道还可以进行端端、端侧和侧侧吻合(图8),圆形吻合器可用于端端吻合,如前切除术,但使用时要注意其操作细节,且不要认为机械吻合就一定比手工缝合更快更好,都需要精心操作。
图8 端端吻合、端侧吻合、侧侧吻合示意图
「NO.3」
{ 其他管腔的吻合 }
1
输尿管
输尿管靠蠕动传输尿液,如果肌间神经或血管供应受损,蠕动会受影响。为避免环形狭窄吻合,常将输尿管两端斜切或劈开处理。
2
胆管
胆管壁肌肉少,靠后方的压力被动传输胆汁。受损后常需与其他管腔(如空肠)连接,由于胆汁渗透性强,吻合不完美很容易渗漏。
3
输卵管和输精管
因疾病或先前切断后需要恢复连续性时,通常在放大条件下进行吻合。
4
小管腔
小管腔吻合一般用单排间断全层缝合,结打在管腔外,因为连续环绕缝合可能有缩窄作用。每一针都要保证吻合处上皮对合良好,否则会出现渗漏或狭窄。为避免术后水肿导致管腔堵塞和吻合口破裂渗漏,可以在吻合处放置,T管或直管(图9)。必要时,在拔除支撑管前,用不透射线的造影剂检查吻合口和引流情况。如果没有远端梗阻,侧孔的渗漏会很快愈合。修复输尿管时,还可以插入双猪尾导管,一端在肾盂,一端在膀胱,可通过膀胱镜取出。
图9 A.吻合处插入T管;B.插入带侧孔的直管
5
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操作空间有限,比如在深部进行小管腔吻合,可以采用 “降落伞” 技术,先在管腔离断时放置缝线,再将它们滑到一起(图10)。
图10 降落伞技术吻合小管腔
还可以将小管腔一端切开,与同样切开的小管腔或大管腔的一端或侧面连接(图11、12)。对于大管腔,可以缩小其开口至与小管腔匹配,或者先完全封闭大管腔开口,在侧面重新开口连接小管腔。非常小的管腔最好先插入塑料导管并固定,再用导管作为引导进行操作。为防止渗漏,可以在吻合口周围做荷包缝合,将管腔轻轻推入后打结,形成 “墨水瓶” 效果。
图11 将小管腔的一端切开以形成一个宽大的开口。A.将其与另一个同样切开的小管腔吻合;B.将其与大管腔吻合;C.将其与大管腔侧面吻合
图12 小管腔与大管腔吻合。A.端端吻合;B.端侧吻合;C.使用塑料套管辅助小管腔与大管腔吻合
成功的吻依赖于对细节的高度关注,从管腔处理到缝合操作,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普外科医生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吻合技术,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手术技能,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来源 | 普外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