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人说,迟早要死去,活着有什么意义?
诗人臧克家却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同样是活几十年,人生的状况是大不一样的,最大的区别,就是积极向上、行尸走肉。
你用什么态度活,那么活着的意义就是什么。
每个人都被赋予了独一无二的意义,但也有一些共性的意义。
如果你觉得活着没有意义了,建议你去以下几个地方走一走,激励自己。
01
去医院走一走,看到“求生”:活着就是意义。
柏拉图说过:“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快乐的了,虽然他们在生病之前并不曾觉得那是最大的快乐。”
很多人,在健康的时候,可以豪言壮语:小病自我诊断,大病自我了断。
是的,病痛没有来,说什么都有道理,都有底气。
一旦病痛来了,很多的话,连自己都不相信。
病痛,是激发一个人求生欲望的根本。而安逸的生活,却让人活下去的愿望都没有了。
去医院看看吧,你会发现,一些七老八十的人,还在想办法活下去。他们尽量配合医生,也舍得花钱。
自媒体人“南京唯十”,做了一次街头采访。
一个六十二岁的大爷,说自己多年前,就出现了中风,偏瘫。
第一时间得知自己的病情,大爷很难受。但是他住院多日后,反而越发精神,有了积极锻炼的毅力。多年的锻炼之后,他可以自如行走,别提多高兴。
谈起病好的那一段时间,他感慨万千:“这个东西,就是毅力。”
你如果去医院看看,会发现更多求生的故事。
比方说,腿脚利索的人,在训练走路;昏迷的人,也有亲人在呼喊,想办法拯救;坐轮椅的人,也会用电动轮椅,带着自己去享受阳光,如正常人一样购物。
还比方说,生病了,却没有办法支付医药费的人,会想办法借钱。相信,留住好身体,一切都会有的。
有四个字,我们都需要记住:“人间值得。”
你认为活着没有用,而生病的人认为活着就是大用。活下去,那么想要的一切,才有希望得到。
一旦你明白了,好死不如赖活着,那就会因为自己健健康康的,无比欣慰。
02

去学校走一走,看到“求知”:认知就是意义。
知识改变命运,这样的道理,千百年来,都是对的。
如果你是父母,那么你一定会送儿女去读书,并且拼命让他们得到好的教育。
也许你不知道,儿女读书之后,会有什么工作。但是你知道,不读书,人就废了,就没有找好工作的机遇。
到学校看看,十几岁的孩子,都朝气蓬勃的。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到了力量,觉得有无限的可能。
而成年的你,感受不到活着有什么意义,因为你的认知不够。或者说你的认知层次太低了,以至于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也毫无改变命运的办法。
提高你的认知,那么你活下去的意义,就大多了。
有一个叫杨本芬的人,中年时忙个不停,满脑子都是生计。
到了六十岁之后,她想把自己和母亲的故事,写下来。但是她读书不多,能写出什么名堂呢?
带着自己的梦想,她开始读书,练字。做饭的时候,灶台就是书桌;烤火的时候,也在思考句段。
一张纸,常常上面有油滴,但是不碍事,也能记录一个故事。
经过多年的努力,出版了《秋园》《浮本》《我本芬芳》等书,还成为了作家。
她在文章中写道:“这么多年来,读书的愿望早已破灭,整日就是带孩子、做饭、洗衣,窘迫又孤独。忙不完的家务、放不下的担子,生活像磨盘似的一成不变地转动,人又怎么快活得起来呢?”
读书多了,意义就来了。你去景点,看到的不仅仅是风景,还有历史;你和儿女交往,不谈钱,而是谈理想;你去打球,找到了技术,而不是消磨时间……
去学校看看,所有的人都在求知。知识给你无限可能,提升成功的概率。
03
去工业区走一走,看到“求职”,碎银就是意义。
有多少人,动不动就说:“这份工作,没意思。”
成年人的工作,就没有一份是不想辞掉的。
你去工业区走一走,和那些求职的人聊一聊,会发现他们对工作的渴望有多高。
尤其是那些承担房贷的人,一天都不能失业。他们就是做最底层的工作,都愿意,毕竟能稳住自己。
还有中年的父母,是不敢失业的。他们努力打工,不为自己,为了孩子生活好一点点。
人生忙忙碌碌,到头也就为了几两碎银。如果你碎银多,觉得人生快乐多了,这也是意义。
工作是人生的刚需,赚钱的必须。你这样看,自己有一份工作,太可贵了。
很多人都是失业之后,才发现自己原来的工作,是那么可贵,养活了自己,也养活了家人。
你不妨活庸俗一点,工作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多一些收入,和他人竞争,在职场混好,就是为了家庭更好。
04
其实,说活着没有意义的人,往往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人在什么都不缺的时候,很容易迷茫,失去方向。缺了什么东西,反而目标很坚定,目标就是争取“有”。
你感受不到空气有什么意义,但是没有空气了,你就感受到意义了。道理就这样简单。
做一个积极的人,常常出去走走,面朝阳光。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