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旅居生活,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第二人生”。

不用再被工作束缚,不必计较时间流逝,只需选一座城市,让身心与风景融为一体。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被真实退休族选择的宝藏城市它们或许没有一线城市的繁华,却有着恰到好处的物价、宜人的气候,以及能让时光慢下来的生活节奏。

大理:苍山洱海间的“天然疗养院”

在云南大理的清晨,68岁的李阿姨总爱沿着洱海散步。

她从北京搬来两年,用她的话说:“这里的天蓝得不像话,连呼吸都带着甜味。”

退休前,她是名会计,如今每天的生活是逛古城菜市场、和老姐妹们在三塔公园打太极,偶尔坐两小时高铁去昆明看孙子。

大理的吸引力,在于它“不费钱”的精致。

古城内一间带小院的民宅月租不过2000元,菜市场的野生菌、新鲜蔬果价格只有一线城市的三分之一。

李阿姨说,她和老伴的退休金在这里能过上“顿顿有鱼有肉,周末还能泡温泉”的日子。

更重要的是,大理的医疗条件逐年改善,三级医院和社区诊所覆盖了基础需求,而苍山脚下的天然氧吧,本身就是最好的养生资源。

厦门:文艺与烟火气交织的海岛慢调

如果你问老陈为什么选择厦门,他会笑着指向鼓浪屿的方向:“那儿有钢琴声,有海风,还有我年轻时的梦。”

老陈是上海退休的中学老师,三年前在曾厝垵租下一栋老别墅,一楼开茶馆,二楼自住。

每天清晨,他沿着环岛路骑行,午后在沙坡尾的咖啡馆写书法,傍晚和渔民讨价还价买刚上岸的斑节虾。

厦门的物价对退休族很友好:公交地铁对65岁以上老人免费,社区食堂10元能吃上三菜一汤。

老陈算过账,他和老伴每月8000元退休金,付完3000元房租,还能余下钱去金门一日游。

更让他安心的是,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三甲医院就在市区,“比上海某些医院排队时间还短”。

昆明:春城的花香与25℃恒温人生

“在昆明住了五年,我的鼻炎再没犯过。”72岁的张叔来自哈尔滨,曾经每年冬天都要住院的他,现在成了翠湖公园的常客。

每天早上,他和“候鸟老友团”在湖边甩鞭子、放风筝,下午去篆新市场买5元一束的鲜花,周末坐着高铁去抚仙湖钓鱼。

这座“没有空调的城市”,用年均15-22℃的气温征服了北方老人。

张叔算过一笔账:市中心70平方米的电梯房月租2500元,菜市场里10元能买3斤草莓,社区医院挂号费只要1元。

如果不差钱,退休后在这5座城市旅居,物价不高节奏慢,最适合养老!

更让他惊喜的是,昆明近几年新增了多条直飞东南亚的航线,“去清迈过冬比在海南还便宜”。

成都:茶馆竹椅里的巴适哲学

在成都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总能看到一群穿唐装的老人。

65岁的王姐是其中一员,这位前深圳外企高管,如今每天的生活从一碗红油抄手开始,接着去浣花溪公园遛狗,下午在茶馆花12元泡杯竹叶青,听老成都摆龙门阵。

“都说少不入川,我看老不离蜀才对。”王姐说,成都的物价让她实现了“车厘子自由”,社区超市常年9.9/斤,而她在桐梓林租的80平方米公寓,月租才4000元。

更关键的是,华西医院的医疗水平全国顶尖,“上次我心脏不舒服,从挂号到做完检查只用了两小时”。

青岛:啤酒泡沫里的海滨浪漫

老周夫妇的退休生活,是从八大关的梧桐树下开始的。

这对来自西安的铁路退休职工,每年5-10月住在小鱼山脚下的老洋房,冬天去三亚过冬。

“在青岛,200元能买一箱鲜啤,3000元能租到海景房,这种性价比去哪找?”

老周最爱傍晚拎着塑料袋装的啤酒,和钓友们分享当天的渔获。

青岛的医疗资源同样让人安心。去年老周妻子突发阑尾炎,从社区医院转诊青医附院只用了20分钟。

而让老两口最感慨的,是这座城市对老人的包容海边有专门的垂钓区,菜市场设老年人优先通道,连啤酒节都给他们留了免费观光座。

这些城市的故事告诉我们,理想的退休旅居地不需要奢华,但要有触手可及的烟火气。

就像在大理种花的北京阿姨、在厦门开茶馆的上海老师、在昆明遛弯的东北大爷,他们用真实的生活体验证明:当物质需求变得简单,精神的丰盈反而更容易获得。

或许有人会问:“这些城市真的完美吗?”当然不是。大理的雨季会持续半个月,厦门的台风偶尔来捣乱,成都的冬天也有阴冷时刻。

正是这些小小的不完美,让旅居生活变得真实可亲毕竟我们寻找的不是乌托邦,而是一个能让身心舒展的栖息地。

所以,如果你也在规划退休后的旅居生活,不妨先问问自己:

是想要面朝大海的治愈,还是古镇巷陌的静谧?是偏爱市井烟火的温度,还是山水之间的旷达?

答案或许就藏在这些城市的晨昏四季里,等着你用脚步去丈量,用心跳去感受。

本文作者 | 老A


责任编辑 | 蓝橙
策划 | 蓝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