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就总会担心自己出意外或者生病,躺在病床上,苦了自己也苦了家人。但是衰老又不可避免,随着年纪的增大,身体就是会越来越差的,我们怎么在人生最后10年不躺床上还能健健康康活力满满?
为什么同样是上了年纪,有些人60岁就摊在床上,有人90岁还能自己遛弯卖菜?这背后的门道其实早就被全球顶尖高龄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出来了,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好习惯,只要坚持住,比什么保健品都管用!
0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室内空气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平时开窗通风又特别重要,因为新鲜的空气会对大脑健康产生影响。
比如如果做饭不开抽油烟机,产生的pm2.5和二氧化氮能超标100倍,那些化学物质不知不觉就被我们吸进肺里,这些微粒一进身体,大脑里的细胞就开始拉警报,启动免疫反应,结果就是细胞发炎受损,要是血管发炎了,还会动脉硬化,有研究说空气中pm2.5每增加一微克,得失智症的风险就升高3%。
所以平时多开窗通风,再配个空气净化器,给大脑洗洗澡真的很有必要。
02
多出去走走
现在手机特别方便,能在上面看小说、看短视频,有的时候拿起来就忘记放下了。坐在沙发上,一看手机一天就过去了。
这看起来很放松,但其实对大脑伤害可大了。都知道不运动不健康,其实久坐不动比不运动还危险。
研究发现久坐的人得失智症的几率是正常人的1.3倍,同样是在家消磨时间,看电视就比看书用电脑工作更容易伤脑子,为啥呢?看电视是被动接收信息,大脑不用怎么思考,看书,工作的时候大脑得主动运转,越用越灵活。
我的身体就像个大花园,得晒晒太阳,松松土,浇浇水,要是一直不管不顾,再强壮的身体也会荒废。
03
注意饮食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有喝酒的习惯,忙活一天了,晚上吃顿大餐,喝两杯小酒,美滋滋。但从医学角度看,这习惯可不好。
每周喝超过168克酒精得食滞症的概率比普通人高18%,换算一下,每天喝两罐以上啤酒就超量了,要是经常喝到大醉,风险直接翻倍。
还有晚上8点之后还吃高热量油腻的食物,比如油炸物、炒饭等,血糖、胆固醇蹭蹭往上涨,体重也控制不住,更要命的是这些食物不好消化,还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
要知道肥胖、高胆固醇都是老年痴呆的帮凶,还会增加心脏病中风的风险,实在饿了吃点蔬菜、水果、粗粮,或者来块鱼肉,既健康又营养。
04
少刷手机
再说说我们的视力和听力上了年纪,视力听力下降是正常的,但有些坏习惯会加速衰退,睡前刷手机,大太阳天不戴墨镜,抽烟喝酒都会增加得白内障的风险。高血压、糖尿病控制不好,还容易引发青光眼。
要是总待在噪音大的地方,比如工地、菜市场或者看电视,听音乐音量开得特别大,听力也会受影响。眼睛、耳朵可是大脑接收外界信息的窗户,视力听力不好,大脑功能也会跟着受牵连。
有研究发现听力下降会直接导致大脑里管记忆的海马回颞叶萎缩,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还有一个很多人都中招的习惯,沉迷社交媒体,没事就刷短视频刷朋友圈,不看就心里痒痒。
可别小看这习惯,研究显示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容易让人情绪低落,抑郁得失智症的风险也会增加。抑郁症患者因为孤独感强,身体激素失调,大脑更容易萎缩,得失智症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5倍,我们刷手机的时候可得把握好度,别让虚拟世界害了我的健康。
05
养老的差异化
在我们国家卧床老人比欧美国家多得多。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全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有4,063万,很多家庭都被拖得疲惫不堪,为啥会这样呢?
从客观条件看,我们国家人多,医疗资源相对紧张,老年人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一直存在,欧美国家人口少,医疗资源更充足,老人看病康复都更方便。
从观念上看差别就更大了,在欧美老人要是不能正常进食,一般会选择点滴肠道营养输送,不会轻易开刀。他们觉得生命最后阶段应该让老人有尊严有质量的活着,而不是靠痛苦的治疗维持生命。
我们中国人讲究孝道,父母生病了,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治,哪怕最后老人只能卧床,子女也觉得尽了心,这种文化差异导致我们国家很多老人明明可以少遭罪,却因为过度治疗,最后只能在病床上度过晚年。
再说说钱的事,欧美很多老人靠社保养老,没啥积蓄,付不起高昂的治疗费,我们国家老人退休金存款相对多一些,子女也愿意出钱给父母看病,这就导致我们医院里卧床老人特别多,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有钱治病带来的无奈结果。
你平常有什么损害健康的坏习惯吗?你认同中外养老的差异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经历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