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中国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唐容

在中国幅员辽阔的版图南部,一座逶迤的大型山脉横亘在广东北部、湖南西南部和广西东北部,谓之“南岭”;又因其山不连脉,从东至西分为“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五大岭,世人称其为“五岭”。南岭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山高林密,难以逾越。

五岭地形图

然而,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危险重生的山间峡谷中开辟出小道,将天然阻隔的岭南和岭北连通:在尧舜时期就有“古者尧治天下,南抚交趾”之说,其中的“交趾”,指的便是广西东北部;到了商代,《逸周书·王会解》记载当时岭南人民从此地向商王朝进贡的情形;春秋战国时期,《史记·吴起列传》记载楚悼王派将军吴起过南岭“平百越”的故事。南岭交通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动了征服岭南之地的念头,派大将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分五路攻打岭南越族,都庞岭与越城岭位于五岭最西段,两岭之间形成的狭长山谷相对平坦,其间更有河流相依,成为五路南下大军重要的行军路段之一。于是,闻名后世的“湘桂走廊”便在秦军的“铁蹄”下逐渐发展起来。

湘桂走廊示意图

在湘桂走廊里,最值得称道的,除了灵渠之外,莫过于湘山、湘江和古零陵了。

湘江是桂北湘南一带最大的河流,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河,驰名中外的湘江战役就发生在这里。自从灵渠开通后,连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湘江成为了中原进出岭南的水路通道,成为了古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湘江河岸、全州县城的西边,有一座大山,名叫湘山。这里不仅是中国南方的文脉之地,出有数量众多的人才,更有那始建于唐代,有“兴唐显宋”“楚南第一名刹”的湘山寺。

从秦帝国开始,湘桂走廊便是历代中央朝廷“北镇衡岳、南控百越”的军事要道。为实现岭南的长治久安,秦朝不仅在这里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灵渠和重要的军事基地秦城,而且设置了一个南方最早的行政管理机构——零陵县,构建了水陆兼具的交通网络体系。这个零陵县的县治就在今天的广西全州。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在零陵县的基础上升级设立了零陵郡,将其从长沙郡中独立出来,管理着7县4侯国,地域包括今桂林市大部、湖南永州市、衡阳市西南部。长期以来,这里是北入中原、南进岭南最便捷的要道,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岁月的长河里,纷飞的战火让这条走廊独具一份壮烈而绵长的家国情怀。

时至今日,湘桂走廊上的灵渠、古道的交通作用和零陵郡、县早已随着时代发展而消失,湘桂公路、湘桂铁路等交通运输线成为湘桂走廊上新的大通道,继续承担着湘桂走廊连通中原与岭南的重任。但那些被各朝各代人踏越无数次的山岭小路、曾经舟楫云集的河水,已然成为中国自秦来两千多年历史发展的缩影,吸引人们前往凭吊与怀念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古零陵和湘山、湘江的故事。

一、零陵,中国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不信湘中好,江山天下稀。

如何万里客,终岁澹忘归。

全州史话(一)| 零陵,中国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这是明代全州太守顾璘《湘山杂诗》里的诗句。字里行间盛赞全州民风淳朴,山水灵秀,人才辈出,是一个好地方。

的确,全州地处桂北湘南,自秦始皇设零陵县、汉武帝置零陵郡,至今二千余年,可谓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是一块融钟灵毓秀的山水和美丽动人的传说于一体的地方,是一个汇独特民俗风情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于一身的地方,为历代州、府、县的治地,桂北湘南的物资集散中心。

桂北明珠——依山傍水的全州县城

你知道吗?全州以前不叫“全州”,她有一个非常古老的名字——零陵。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中说:我国共有夏代以前的古地名34个,零陵是其中之一。

据说,“零陵”这个地名与我国上古时期的五帝之一、中华民族的始祖舜帝有关。舜帝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因建国于虞,史称虞舜。青少年时代,他就以孝闻名,因朝臣四岳推荐,并经过多方考验,尧禅位于他。他在位四十九年,召见诸侯、考察民情、选贤事政、明定赏罚,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政治兴革,励精图治,实现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并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一直以来,他都受到人们崇敬,史书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这是对他的最高评价。

舜帝画像

传说尧舜时期,因南方山多地少,水患严重,交通不便,生产力低下,时称“三苗”的南蛮民族备受歧视,曾与炎、黄集团有过抗争,但没有成功。虞舜在位时,实施怀柔政策,以文教感化苗民,逐渐消除了苗人敌视华夏人的心理,接受了华夏政权的统治。

舜帝时期,定下五年一度的“巡狩”制度。即每隔五年,舜帝御驾到全国各地巡视一番,考核官员任免事宜。

转眼,又到了五年一次的巡狩期,舜帝照例要到全国各地巡视一番。这回的重点是南方三苗部落,所以就有了舜帝南巡的传说。这个三苗部落,位于当时华夏最南端与苍梧古国交界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桂北湘南一带。由于上了年纪,体力已大不如从前,经不起长途跋涉,由于过度劳累,途中染病,崩葬在这里,所以司马迁《史记》里有这样的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舜帝南巡图

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的秦始皇为了纪念舜帝,将舜帝晚年活动过的地方设置为一个县,取名零陵县,县治就设在今天的广西全州。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在零陵县的基础上升级设立了零陵郡,将其从长沙郡独立出来,辖区包括今广西桂林市大部,湖南永州,衡阳市西南部。

西汉时期的零陵郡区域图

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将零陵郡治东迁至泉陵县(今湖南永州市)。到了隋开皇九年,又将零陵郡改置永州府,同时将广西全州的零陵、洮阳、观阳(今灌阳)合并,定名湘源县。自此,在广西全州存在810年之久的零陵县结束使命。

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楚王马希范因为这里曾经有个很有名的得道高僧全真和尚在此传法,便奏请朝廷升县为州,改称全州。如此算来,“全州”之县名到现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全州原属湖南管辖,宋代属于荆湖南路。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州为路,领湘源、灌阳两县,属湖广行省。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又把全州从永州府划出,归桂林府管辖。从此,全州脱离湖南,划归广西。

三江通汇的全州

昔日古零陵,今天的全州县,仍然是广西通往中原和华东的门户城市,也是内陆进入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必经之地,地名虽有变化,但仍然是桂林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也一直是桂北湘南的区域中心和商品集散中心。县城距桂林125公里,距两江国际机场142公里,距南宁554公里,距永州79公里,衡阳248公里,长沙383公里。有湘桂铁路、湘桂高铁、全黄高速、全兴高速等线路过境,设全州站、全州南站,车程3小时左右可达南宁、广州、长沙、贵阳等省会城市。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唐容,60后,桂林市全州县安和镇人,毕业于广西师大中文系,做过教师、记者。现在南宁工作,为一家传媒公司负责人。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