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虾高位池养殖具有高温适应性强、长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且成功弥补高位池夏季养殖对虾困难的缺点。如今广东很多地区都开始将金刚虾作为主养品种,多数养殖户会将虾苗集中在1-2口池塘内先进行标粗,而后再分至其它池塘养殖,经过标粗后的虾苗规格整齐,抗逆性好,成活率高!

池塘处理有讲究

高位池面积普遍在1亩左右,每口塘配有3台1.5kW水车增氧机,约40个纳米增氧气头,鼓风机功率2.2-5.5kW,1台就能带动4口池塘纳米管增氧。

高位池是全铺膜池塘,2-3月集中清塘,先用高压水枪冲洗,再用刷子和漂白粉水刷洗,接着用烧碱冲泡刷洗。清洗完晒塘2-3天就可进水,水源选海边砂滤井水,加至1.5-2米深。加水到位后,用漂白粉给水体消毒,3-4天后便可放苗。多数人选择清水放苗,也有部分会先给水体染色或肥水再放苗。

放苗时机与要点

每年2-3月,在温棚内陆续放苗,规格为“大5叉”(5片尾扇)。标粗时,每口池塘放苗50-100万尾。金刚虾苗期偏肉食性,对饲料蛋白要求高,需投喂蛋白含量42%-45%的配合饲料。金刚虾进食慢,摄食受水温影响大,苗期水温要保持在25-27℃以上。放苗后,起始投喂量是每10万苗0.2-0.3斤粉料,每天投喂6-8餐,投喂方式多样,有的是一餐饲料、一餐冻丰年虫。

日常管理不松懈

金刚虾互残严重,为保证摄食、减少互残,投喂量要大、餐数要多,苗期投喂得饱和,池塘始终要有饲料。基本投喂7天后,池水中有机质颗粒明显,此时排污换水就成了维持水质稳定的关键。

放苗前7天开始排水,每天排底层污水5-10公分,有潮水时进水,逐步增加到2个潮水换水,换水量也慢慢增多。平时还要定期用芽孢杆菌、碳源、光合细菌等菌制剂稳定水质。

趋势所向!金刚虾“标粗”的关键技术,让养殖效益飙升的实用秘籍!
病害防控要精准

1、黄鳃、黑鳃:多因前期水质差,鳃部附着有机质,或是水体pH高、溶氧饱和度高,对虾患气泡病后继发细菌感染所致。改底后,用碘制剂消毒就能处理。

2、蓝身:主要表现为虾身呈浅蓝色,像“棉花虾”。多因肠炎导致虾苗长期营养摄入不足,或是投喂饲料蛋白含量低。更换高蛋白饲料投喂一段时间,就能慢慢恢复。

3、纤毛虫:金刚虾喜欢潜底不动,清淤少,底质差的池塘,极易感染纤毛虫。病虾体表寄生大量纤毛虫时,肉眼可见其症状,寄生纤毛虫会导致虾摄食少,体质弱,长时间不蜕壳,生长缓慢,可使用“乐畅桉树精油”做内服防控。

分塘操作与优势

虾苗标粗到200-800尾/斤就可分塘,体长5公分时分塘最佳。标粗养殖周期1-2个月,依放苗密度和时间有所不同。标粗成活率一般在70%-90%,管理到位能提高到90%以上。分塘用地笼收虾后搬到新塘,分塘后密度通常10-30万苗/口。

标粗模式优势显著,前期只需管理1-2口池塘,降低了多数池塘管理压力,在饲料、水电费、动保产品、人工成本等方面都节省不少。而且,标粗阶段集中高密度养殖能有效防控气泡病,精细化管理还能提高成活率。


虽说金刚虾养殖周期比白对虾略长,可它耐高温,高温环境下养殖成功率高。加上南美白对虾市场价格低迷,如今很多养殖户都对金刚虾这个品种满怀期待!

专注水产养殖病害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