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家乡时,我仅知道青州是远古九州之一。随着时光透过一本本读物的晕染,青州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留下众多遗址,越来越令我向往。特别是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佛造像——“青州微笑”。及至今年初春,当向往仍被诸多因素限制时,我意外获悉“青州微笑”来到了嘉德拍卖中心的展厅——即使门票价格不菲,那也必须一睹为快。

走进静谧的展厅,那一尊尊大北魏至隋朝时期走来的‌佛造像,款款而立,微笑着与我这个现代人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青州微笑:跨越时空的最美治愈

对话的起点是佛教与中华文明的融合。两汉之际,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历经数百年至南北朝获得长足发展,在全国出现了多个佛教文化中心,形成不同风格的“佛造像艺术”,如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青州龙兴寺……而青州造像风格受丝绸之路影响,融合印度笈多艺术、中亚元素与本土审美,形成“褒衣博带”“曹衣出水”等独特衣纹服饰,呈现出世界文明融合交汇艺术高峰

对话的重点是一尊尊佛像“微笑”的珍贵——北齐,这个历经六代帝王仅存世28年的短命王朝,在最乱的世生出最美的佛。一代又一代的工匠,汲取着多元的文化素养,在佛造像写实的基础上突出了写意。那一抹抹纯粹得若有若无的微笑,既体现着无上的神性,又蕴涵着温暖的人性,凝聚为跨越千年的感染力,使人见之皆生宁静这种柔和而安静的力量,曾治愈过多少家破人亡的凡心啊?

对话的终点是佛教对现代人的影响。任何宗教对个体生命的影响,最初都逃不过治愈——伫立在造像前,从看到匠人无意间留下的指纹、再到铭刻在基座上的修行人名字,谁不为这跨域时空的观照而动容呢?

千年前,这些佛造像曾治愈过饱经离乱的芸芸众生;千年后,仍治愈着困于逆境的普罗大众。人被治愈之后,才可能觉悟。觉悟之后,才可能度化——当然不是身体长生不衰,而是心神无生无灭。一如《六祖坛经》所云:“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结束这场对话走出嘉德中心时,想起参观过程中的“相由心生”不禁莞尔——有学者把我看作同行,有玩家把我看作玩儿瓷器的行家,有讲解员把我看作银行团队的参观者……我只是我,而他们看到的“我”是他们真实的“自己”。就像每一个遇见“青州微笑”的人,有的看见了战乱,有的看见了艺术,有的看见了治愈……无论你看到了什么,那都是自己的心相。而心相之外的世界与文明,常常毁于人类的征伐与贪婪。如此,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与是和光同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