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录音难得珍贵,系1959年天门县花鼓剧团演出的《站花墙》录音。杨爱枝饰演王美蓉,颜珍德饰演春香,马安云饰演杨玉春。

  荆州花鼓戏形成于道光年间,咸丰、同治年间则是它的盛行时期。其行当起初只有“一旦一丑”,以后又有了一个小生,被称为“三小行”,即小生、小旦、小丑。所演出为“三小戏”。

  小生,多扮演青年男子,唱念均用大嗓。小旦,谓之“闺门旦”,即扮演未出阁的闺女少女,或大家闺秀亦或小家碧玉形象,在表演上唱小嗓。小丑,俗称小花脸、三花脸,脸上画有白色的“豆腐块”。小丑又分为文丑、武丑两大类。小丑不仅仅是插科打诨、滑稽逗笑,而且是在幽默的表演中见功力、见人物。戏曲界就有这样一句称赞丑行的谚语:“无丑不成戏”。

  荆州花鼓戏“三小戏”所演剧目如《思凡》《蓝桥》《醉酒》《辞店》《访友》《瞧相》《打连厢》《打豆腐》《张德和》《四季忙》等这些唱多白少,通俗易懂的小戏。也就是说,荆州花鼓戏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其行当是以“三小行”为主的。当然这仅就“拖平台”、“唱草台”演出时的三、五人而言。

  后来又有一种提法:“七慌八忙九停当”。这是因为老前辈艺人移植了其它剧种的剧目,如《告经承》《掉金钗》《清风亭》《三官堂》《斩经堂》《胡迪骂罗》等十八个“水半本”。即“在文学上不太规范、故事情节上不太完整的戏曲脚本”。故荆州花鼓也随之发展到小生、正旦、花旦、丑脚、生脚五个行当,并有兼行代脚的传统。如旦角行当,就分为正旦(似汉剧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黑色褶子而得名),二旦(铁扁担),小旦(小相公)。虽然荆州花鼓戏剧种的行当不如大剧种齐全,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荆州花鼓戏二旦行当,也称“铁扁担”,为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性格活泼或泼辣放荡,常常带点喜剧色彩。二旦的头型一般是梳大头,戴满头,戴有耳环,身穿撒手衣,步法欢快灵活,身段风骚,表演细腻,道白明快清脆。二旦的重头戏很多,如《思凡》的小尼姑,《醉酒》的花魁,《蓝桥》的兰玉莲,《站花墙》的春香,《绣荷包》的秋桂,《西厢记》的红娘,《打豆腐》的上京娘子等。旧时戏班的二旦行当,也能应行正旦演的角色。随着荆州花鼓戏剧种的发展,其行当有了正旦,二旦的戏也就渐渐的少了。

浅谈荆州花鼓戏二旦和正旦行当

  荆州花鼓戏正旦行当,多扮演端庄娴淑,遭遇坎坷,贞节烈女、贤妻良母的中青年妇女。如《白扇记》的黄氏女、《铡美案》的秦香莲、《秦雪梅》的秦雪梅、《荷花池》的李氏,《十三款》的周大妈。正旦还有穿撒手衣的戏,如《何氏劝姑》中能说会道的何氏,《拷打红梅》中的姜大娘。正旦的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在荆州花鼓戏中,正旦的唱腔以高腔转悲腔用得最多,即观众爱听的“哟哎哟”声腔。除这外,还有打锣、败韵、思儿调等都是适应正旦在剧中,体现人物悲伤、苦闷、惆怅等情绪的唱腔。正旦扮演的角色在剧种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悲剧角色,过去有这样一句行话:“正旦是活哭死嚎”。一个戏班的旦角有三个就很不错了,一个唱二旦,一个唱正旦,一个唱包头(老旦)。

  荆州花鼓戏的二旦和正旦,就象是两个风华卓绝,风情万种,带有像谜一样的色彩的角色,勾人心魄,媚到骨子。

  谈到二旦和正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表演特点、角色定位、服饰装扮等方面。

  从戏曲角色来看:二旦则是旦行中的一支。正旦在旦行中占据主要位置,被称为正旦。

  从人物性格来看:二旦扮演的是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妙龄女子,丫鬟之类。有时也包括泼辣、放荡的中青年女性。而正旦扮演的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如贤妻良母或贞节烈女。

  从人物服饰来看:二旦则多穿短衣或裙子、袄,颜色鲜艳,有时还配以坎肩、围裙等装饰。正旦的服饰一般比较素雅,常穿青色褶子,是长衫,简洁高贵,即使落魄了,也是朴素大方。

  从人物表演来看:二旦的表演以念白、做功为主,几乎不唱。表演要求敏捷、伶俐,尤其以眼神犀利,腰肢、脚下灵巧为首要,唱工为辅,舞则必备。二旦喜怒哀乐都十分明显,她们的表情、动作、言语都毫无掩饰的告诉观众她们此刻的心情。正旦的表演动作幅度较小,以唱为主,唱词繁多,唱腔复杂。常常是缓缓地在舞台上轻移脚步,慢慢挥动水袖表达感情,十分委婉含蓄。她们通常都目不斜视,笑不露齿,甚至袖不露指,走路也从不快走,稳重安祥,所以过去在舞台上表演妇女一般的正常姿态,不管坐着、站着,或走路都要求一只手横着,捂着胸口和肚子中间的一块,一只手耷拉在身子旁边,而且永远要慢条斯理的,或坐,或走,经常要保持这样一种姿态。

  从人物地位来看:二旦表现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物,正旦通常表现社会地位较高的女性。

  荆州花鼓戏旦行中的老旦,扮演的是老年妇女角色,表演特点是唱、念都用真嗓,多重唱功,但不像老生那样平直、刚劲,而像青衣那样婉转迂回。早年的荆州花鼓戏是没有专门饰演老旦这一角色的,都是老生兼演老旦,也有由正旦来代老旦。

     欢迎互动:荆州花鼓戏昔称为何被称之为“骷髅花鼓”? 

一组影视片《花墙会》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