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时,中央禁军战斗力薄弱,而藩镇军队多为职业化的“牙兵”,战斗力强悍。据统计,藩镇总兵力达49万,远超中央军的8万。中央不得不依赖藩镇军队平叛,形成恶性循环。
唐朝为快速平息战乱,采取“以藩制藩”策略,大量招降安史旧部并任命其为节度使。例如,田承嗣、李宝臣等降将被分封河北三镇(魏博、成德、幽州),形成“听调不听宣”的独立王国。
饮鸩止渴的以蕃治蕃
节度使兼掌军事、财政和行政权,形成“军-政-财”三位一体的独立体系。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后,士兵效忠对象从国家转向节度使。
安史之乱以后,河北、河东、剑南、岭南依然要驻兵戍守,而西北地区尤其是激烈的战场。这些地区的军队不仅不能削减,而且还时有所增。
边疆之重兵既不可去,如果唯罢内陆诸镇、尽销其兵的话,势必又会使内外的军事布局失去平衡,重演安史之乱。而如果中原诸镇继续保持足够的兵力,那么就可以维持住一种均势,使内外互相牵制。
尽管唐朝通过“藩镇制衡藩镇”的策略勉强维持百余年统一,但黄巢起义后,这一平衡被彻底打破,最终演变为五代十国的全面分裂。这一历史进程不仅反映了唐朝政治制度的缺陷,也为后世中央集权改革(如北宋“强干弱枝”)提供了深刻教训。
唐代中期各藩镇节度使
安史之乱期间,原驻营州(今辽宁朝阳)的平卢节度使侯希逸因受史朝义叛军压迫,于上元二年(761年)率军民2万余人渡海南迁至青州(今山东青州),并改称平卢淄青节度使,治所迁至青州。
宝应元年(762年),以平定安史之乱功封平卢、淄青二镇节度使,统领青(治今山东青州)、淄(治今山东淄川)、齐(治今山东济南)、沂(治山东临沂)、密(治今山东诸城)、海(治今江苏连云港)六州。
永泰元年(765年),李正己(高丽人)取代侯希逸成为节度使,家族统治延续54年,控制青、淄、齐、登、莱等十数州,涵盖今山东大部及苏北、豫北部分地区。
781年,德宗拒绝李惟岳(成德)、田悦(魏博)、李正己(淄青)、梁崇义(山南东道)的世袭请求,四镇联合反叛。史称“四镇之乱”。
李氏家族借胶东的地理屏障(如泰山、胶莱河)和海运优势,自称齐王,对抗中央。
德宗调泾原镇兵东征淮西李希烈,途经长安时因赏赐不足引发兵变,叛军拥立朱泚为帝,德宗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
兵变暴露中央财政空虚与军队控制力薄弱,德宗被迫调整政策,转向姑息藩镇。
唐德宗在位初期雄心勃勃,试图通过财政、军事改革和强硬政策解决藩镇问题,但受制于财政危机、军事依赖及藩镇联盟的反扑,最终以妥协告终。其失败也标志着藩镇割据从“局部问题”演变为“常态”。
此时的胶东半岛仍为莱、登二州,长期归平卢淄青节度使辖制。
元和方镇图
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派田弘正、李愬等联合讨伐李师道,刘悟(李师道麾下大将)兵变杀李师道。李师道灭亡后,平卢淄青节度使一分为三。

郓、曹、濮三州为天平军节度使,淄、青、齐、登、莱五州仍为平卢淄青节度使,沂、海、兖、密四州为兖海观察使。819年到882年,淄青平卢节度使基本上成为听命于中央的节度使。
胶东半岛的登、莱等州重归中央管辖。
宪宗刚明果断,从806年到819年,先后派兵讨平西川、夏绥、镇海三镇,劝降魏博节度使,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纳降成德节度使,击败淄青节度使。跋扈的河北三镇及淮西、淄青都接受朝廷约束,全国暂归统一 。这一短暂的成就被称为“元和中兴”。
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起兵。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
黄巢起义,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广大地区,动摇了唐朝的统治。
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在各镇节度使的夹击下,884年黄巢起义被平息 。
这次起义使唐朝的经济重地江南地区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超强藩镇开始出现,打破此前各藩镇间的均势,以兵力压制群藩,最后导致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打遍全国
中和二年(882年),淄青节度使安师儒因治理失当引发兵变。王敬武时任平卢军牙将,趁乱率军驱逐安师儒,夺取淄青镇控制权,自称“留后”(代理节度使)。此时正值黄巢之乱,王敬武一度依附黄巢。
在唐廷谏议大夫张濬的劝说下,王敬武转而归顺朝廷,派兵协助宰相王铎讨伐黄巢,被正式任命为平卢节度使。
此举使淄青镇名义上重回唐廷体系,但实际仍由王敬武家族掌控。
龙纪元年(889年),王敬武去世,其子王师范年仅15岁,被部将拥立为淄青留后。然而,棣州刺史张蟾联合朝廷任命的节度使崔安潜起兵反对,试图夺权。
王师范以诈降计诱杀叛将卢弘,随后率军攻破棣州,斩杀张蟾,迫使崔安潜逃回长安。唐昭宗无奈承认其地位,正式任命其为平卢节度使。
此举相当于认可了王敬武家族对胶东半岛的割据。
乾宁四年(897年),面对宣武节度使朱温的扩张压力,王师范选择暂时归附,但仅保留青州一地,其他州县被朱温逐步吞并。
天复三年(903年),王师范响应唐昭宗诏令,联合淮南杨行密起兵反朱,一度袭取兖州,并击杀朱温侄子朱友宁。但终因实力悬殊,被朱温部将杨师厚击败,被迫投降。
朱温雄踞山东河南(史图馆)
自此,胶东半岛落入朱温之手。
朱温早年追随黄巢,征战岭南等地。黄巢在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后,中和二年(882年),朱温以同州防御使降唐,被唐僖宗任命为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后升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
黄巢死后,朱温以汴州为基地,继续扩张领土。先后击败秦宗权、朱宣、朱瑾等军阀势力,取得河北三镇的控制。又与李克用、李茂贞争夺对唐昭宗的控制权。
天祐元年(904年),朱温为控制朝政,取得对唐廷的完全掌握,谋弑唐昭宗,改立唐哀帝,诛杀宦官及大唐忠臣。天祐四年(907年),朱温废黜鸩杀唐哀帝,以王礼葬于济阴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建立梁朝,改元开平,定都汴州,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史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