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康熙帝,他不仅是千古一帝,而且还是生育子女较多的一位君主。他脉下一共生育了35位皇子,其中有11位皇子早年夭折,参与序齿的只有24位皇子。
那么,康熙年间的九龙夺嫡,到了雍正朝之后,这些有夺嫡之心的皇子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惩罚,甚至结局都不是很好。
到了乾隆朝以后,康熙脉下的35位皇子中,仅仅只有9位在世了。那么,乾隆对这些皇叔怎么样呢?
第一位:皇十子胤誐(1683-1741年)。
皇十子胤誐是八爷党的二把手,他的生母是康熙早期四大辅臣遏必隆的女儿,可以说地位显赫。那么,他的娘家实力也是十分强大。
雍正即位后,胤誐第二年就被皇兄圈禁起来,并且将所有的爵位全部革掉,成为了地地道道的阶下囚。
乾隆即位第二年,被圈禁13年的胤誐终于被放了出来,而且还授予了辅国公的爵位品级,虽然比较低,但是总要比阶下囚好一点。有了这个爵位品级之后,就可以拿到俸禄养家了。
1741年,59岁的胤誐去世。去世的时候,弘历还是给足了皇叔面子,按照固山贝子的品级标准来进行办理丧事的,应该说在乾隆朝还是享受到国公的待遇,只可惜就活了6年时间就离开了人世。
第二位:皇十二子胤裪(1686-1763)。
胤裪是没有参与康熙朝夺嫡的皇子,无论哪一个皇兄当皇帝,他都不会有太差的下场。毕竟他的生母仅仅是一个嫔的品级,地位比较低微。因此,胤裪从小就认为斗不过这些皇兄皇弟们,唯有选择袖手旁观,做一个快乐的皇子还是挺好。
乾隆朝期间,胤裪不仅被皇侄派往泰陵进行祭祀,甚至还管理礼部的相关事务。后来还管理宗人府事务、乾隆端慧皇太子的安葬事宜。有一年,乾隆外出进行巡视,让自己的十二叔在京城处理日常事务,此时弘历的皇子还太小,在皇叔这一辈中还是比较信任十二叔的。
1763年,胤裪去世,享年78岁,乾隆还特意让多个皇子为皇叔穿孝。虽然胤裪生前生育了6个儿子,但是都早年夭折,去世的时候膝下无子。为了让皇叔走的更加体面,让自己的儿子永珹作为胤裪的嗣孙,并且承袭了他的履亲王爵位。
比他大的皇子有参与夺嫡,比他小的皇子也有参与夺嫡,只是他自己没有参与。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由于他刚出生之后,生母的地位比较低微,康熙让皇太后和一位皇贵妃来共同养育他,加上这两位都是心慈善良的人,那么胤裪长大之后,依然也是这样的性格,对待自己的皇兄弟们都不会太差。
可见,他没有参与夺嫡还是有着原因的,他是性情中人,在各个方面都会顾及到兄弟们之间的感情,但是其他的兄弟并不会这么看。不过,表面上胤裪与这些兄弟之间相处还是特别好。因此,他在所有皇兄或者皇弟面前都是备受尊重的。
第三位:皇十四子胤禵(1688-1755年)。
胤禵也是八爷党的魁首,随着雍正爷即位后,八爷党也随即倒台,当然胤禵肯定也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本来胤禵是西北大将军,手握兵权。当康熙去世的第二天,雍正就将他大将军的印信全部剥夺了,解除了兵权。接下来就是安排他去替康熙进行守灵。
他与雍正爷本来是一母同胞,由于站队不一样,后来下场并不是很好。随着母亲皇太后的去世之后,雍正碍于面子给了他一个郡王的头衔,在景陵守灵期间,雍正还派了专门的总兵去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为的就是防止他会出现反水。
乾隆即位后,弘历就下令将自己的十四叔进行释放,恢复自由,然后先在爵位上封为奉恩辅国公,10年以后才晋升为多罗贝勒,次年然后还被封为了郡王的爵位。直到去世,再也没有担任过什么其他的职务,也就是说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作为了。
第四位:胤禄(1695-1767年)。
虽然胤禄是康熙的第十六子,但是在雍正元年奉旨过继给康熙堂兄博果铎为嗣子,承袭了他的庄亲王爵位。
乾隆即位后,胤禄担任过总理事务大臣、玉牒馆总裁、理藩院尚书、议政大臣等。
不过,乾隆四年与废太子胤礽的嫡长子弘皙来往较为密切,甚至还参与过谋反的事件,在这一年当中被惩罚削爵。过了十几年以后,才重新被启用成为了议政大臣。

去世的时候已经73岁了,但是膝下的世子已经去世,只能让自己的孙子来承袭自己的爵位。
第五位:胤礼(1697-1738年)。
胤礼成为了乾隆刚即位时的顾命大臣,因此被晋封为亲王爵位,还赏了亲王双俸的待遇。在乾隆朝管理过刑部事务、宗人府事务。
胤礼去世的时候膝下无子,因此乾隆安排雍正的幼子弘瞻来承袭他的果亲王爵位,成为了第二代果亲王。
第六位:胤祎(1706-1755年)。
雍正朝被皇兄晋封为固山贝子,后来升为多罗贝勒,但是后因犯事之后直接降到了辅国公。
乾隆年间先是在雍和宫里面由于管理人员方面放纵了一点,后来侄子弘历直接将他交给了宗人府,降至侍郎的地位,可见这已经成为了乾隆所讨厌的一位皇叔了。
从乾隆二年开始,皇侄直接让他去守泰陵,充当了一位守灵人的身份,其实也没有什么身份。守灵七年之后,成为了泰陵的最高长官,被任命为泰陵的领侍卫内大臣。去世的时候才50岁,可以说在乾隆朝并没有得到什么好的待遇,下场也是很普通的。
第七位:胤禧(1711-1758年)。
他虽然是康熙的第二十一子,但是他与侄子弘历是同年的。当弘历被皇祖养育宫中之时,与胤禧在一起读书、练习射箭,相处的时间较长,彼此之间建立起的感情也是十分的深厚。
当侄子乾隆即位后,胤禧担任过内廷行走、正白旗满洲都统、玉牒馆总裁等重要职位。虽然担任的宗室职务并不是很多,但是在当时来说也是相当重要。
鉴于胤禧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乾隆还晋封小皇叔为多罗郡王,包括的生母也得到了晋封,应该说在乾隆朝还是得到了重用,结局也是很不错的。
第八位:胤祜(1712-1744年)。
由于胤祜太小,甚至比侄子乾隆还小一岁,所以并没有参与康熙朝的夺嫡之争,并不是雍正的政敌。那么,在雍正朝长大成人后,被皇兄晋封为多罗贝勒。
说到胤祜在乾隆朝的作为,那就要说在管理顺治、康熙和雍正三位皇帝的陵园方面,有着不错的政绩,甚至将陵园管理人员的贪污现象得到了根除。
1744年,年仅33岁的胤祜却在陵园管理岗位上因病去世,这让自幼玩到大的弘历特别伤心。
第九位:胤祁(1714-1785年)。
胤祁是康熙35个皇子中最后一个离世的。他去世的时候,还有15年时间到19世纪了。因此,这应该与侄子乾隆相处的时间较长,比侄子还要小三岁。
他的爵位在乾隆朝是两升两降,不过临终之前还是得到了郡王的虚衔,只是不能去拿郡王的食俸。去世的时候已经73岁了。应该说,在乾隆的所有皇叔中,只有他与弘历相处的时间最长。
第十位:胤秘(1716-1773年)。
胤秘是康熙序齿的幼子,出生的时候康熙已经63岁了,他比侄子弘历还要小5岁。
雍正即位的时候,他才7岁,因此皇兄直接把他当成儿子一样养着,甚至还让他与自己的皇子们一样在南书房里面进行读书学习。
雍正朝就被封为了亲王爵位,在乾隆朝也就担任了宗人府、玉牒馆和御书处等方面的事务。
胤秘自幼与弘历在一起学习,两个人的感情也是特别好,弘历还尊称他为小叔叔,可见两个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很不错,结局也是很好的。
结语:看完康熙这10位皇子在乾隆朝的待遇之后,发现基本上都是与宗室、陵园、玉牒馆等方面相关的职务,并没有出任过朝廷的实职,都是属于闲职。
从这些皇叔在乾隆朝的境遇来看,主要还是雍正在前面为乾隆铺垫,然后让他能够施恩,这样才能够让江山稳定,不仅让这些皇叔可以记住皇侄的恩赐,包括弘历的堂兄弟弘字辈也不会对他产生敌意,对后世相处来说也是有着很大的帮助。
尽管康熙朝有着九子夺嫡,包括大爷党、三爷党、四爷党、太子党、八爷党等,他们的后人可能会在雍正朝受到了一定的迫害,但是也是受到牵连。不过,到了乾隆朝以后,也开始适当的被重用,在朝廷或者宗室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得到了乾隆的肯定,得到了他的恩。